妈妈是一个孩子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人,相比于老师,孩子在妈妈身上学到的东西更多,优点、缺点全都有。
在教育孩子时,妈妈肯定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发生,妈妈轻声细语的跟孩子讲事实、摆道理,孩子却不听。但是只要妈妈把声音提高,语气加重,孩子就会乖乖的听话。久而久之妈妈也就习惯了“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一点小事情也需要“大吼大叫”来解决。
妈妈可以静下来想一想“为什么大吼大叫才能让孩子信服?”“在什么时候大吼大叫才是最合适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吼大叫的教育之后,孩子们会出现怎样的心理活动呢?”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天妈妈去超市买回来了鸡蛋,可是小孩子就很好奇鸡蛋为什么有好几种颜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于是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拿起了一个鸡蛋。这是妈妈看见了,急忙吼道“别动鸡蛋,你会把它打碎的。”孩子听到妈妈的吼声,一定会一惊,然后把鸡蛋放下。”
妈妈应该思考一下,例子中的妈妈为什么会吼叫?是因为害怕鸡蛋被打碎?还是不信任孩子?如果下次遇见同样的事情是否还会吼叫?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吼叫达到了妈妈的目的,孩子确实放下了鸡蛋,所以下次妈妈一定还是会吼叫。
那么孩子会出现怎样的心理活动呢?
1.行动服从,心理不服当妈妈吼叫孩子时,孩子一般会表现出服从,或者反抗两种行动。
如果孩子服从了妈妈的吼叫,那么妈妈会发现,吼叫原来是又效果的。所以在发生同样的事情,妈妈也同样会用吼叫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如果孩子不服从,那么妈妈会感觉孩子在挑衅自己的权威,更会加倍的“大吼大叫”,甚至体罚孩子。
妈妈需要思考一下,当孩子行动服从,心理不服的后果是什么吗?
那就是等到孩子能够反抗妈妈那天,孩子会用更强烈的方式给妈妈反击,来表达他对妈妈的不满。而且从孩子的第一次反抗开始,妈妈就彻底的失去了能够“制服”孩子的方法。孩子也就“名正言顺”的进入到了逆反期。
2.心理服从,性格改变当孩子在面对家长的大吼大叫时,胆子大的孩子会与妈妈反抗,那么胆小的孩子就会完全的“服从”妈妈的话。他们往往会为了避免再次听到妈妈的“大吼大叫”而战战兢兢的生活,任何感觉会引起妈妈的“怒火”的事情都不会去碰。
孩子慢慢的就不敢再去尝试新鲜的事物,不敢去迎接新的挑战,害怕某一件事情没有做好,导致自己承受妈妈的“吼叫”。
孩子慢慢的会变得胆小、懦弱、不敢承担责任的人。
所以“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走向极端。不是叛逆就是变成软弱的人。
孩子成长的道路需要孩子自己走,妈妈千万不要因为错误的教育方式,断送了孩子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