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育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放学回家后,“砰”的一声关上房门,在房间里做自己的事情,除了吃饭,和父母都不怎么说话,更不用说沟通交流了。家长们就开始疑惑了:为什么自己的孩子能和同学、朋友甚至网友侃侃而谈,唯独对自己惜字如金呢?
沟通出现了问题,教育自然得不到有效的实施,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对你关闭心门呢?以下几点也许可以为家长们解开疑惑!
家长过于“关注”孩子
很多家长喜欢事无巨细的为孩子考虑问题,当孩子做某件事时表现出不信任,这让孩子很苦恼,他会用反抗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此时家长反而会用强势来压制他。如此一来,孩子会认为你不理解他,不会再向你敞开心扉。
没有针对性
很多家长都喜欢用现成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比如张三家孩子学习成绩很好,孩子也优秀,他们就会照搬张三家的教育方式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却没有深入了解过自己的孩子,更不会与孩子探讨这种教育方式有没有使他不舒服。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那些不相匹配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不堪重负,感到压抑。
父母喜欢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很多父母跟孩子交流的时候,总是喜欢自以为是,表面上看是与孩子平等的交流,实际上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希望孩子听话。如此一来,孩子自然不愿意再和你进行交流,因为自己的想法总是得不到认同。
沟通方式有问题
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训斥,都是孩子最反感的,可是大多数家庭的父母除了这两种方式就没有了其他的沟通方式,这样孩子能和你进行有效的沟通吗
所以,要想走进孩子的心里,首先必须信任他。与孩子平等相处,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和孩子进行一次朋友式的交谈,这样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