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个厚葬的习俗,人们相信死后在地下依旧能享受生前一样的生活,于是把生前使用过的物品作为陪葬品都带入了地下。也正是这样的习俗,反而引来了无数盗墓者,甚至出现了官方盗墓行为,比如曹操就曾设置了摸金校尉,专门来进行盗墓。与考古发掘不同,盗墓者在盗墓时,基本上都是挖盗洞进入墓室,随即将墓室内的陪葬品洗劫一空。
正是盗墓者横行,为了死后安宁,逝者生前都想到了给墓地修建坚固的防盗设施,最常见的就是将墓道用巨石封死或者修建坚固的墓门。今天给笔者介绍这样一座墓地,与其拥有坚固墓门的墓地不同,这座墓地只有一扇墓门,相当于墓门洞开。即便如此,盗墓者三次前来盗掘都以失败告终,这座墓地就是湖北钟祥长滩镇大洪村二组龙山坡的梁王朱瞻垍和继妃魏氏合葬墓。
文献记载,湖北地区在明朝历代藩王共有44位,梁王朱瞻垍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九子,生于永乐九年(1411年),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被册封为梁王,封地在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市)。宣德四年(1430年),已经成年的朱瞻垍离开京城,来到钟祥市就藩。由于深受明仁宗的喜爱,朱瞻垍获得的赏赐与其他兄弟相比,更为丰厚。
父亲的宠爱并没有带来好运,正统六年,年仅30岁的朱瞻垍就病死了。前面提到朱瞻垍墓地是与继妃的合葬墓,朱瞻垍先去世,因此他下葬时只将墓门封土而没有封墙和回填土。十年后,魏氏去世,后与朱瞻垍合葬。魏氏下葬时,由于墓门太坚固只能将其中一扇砸烂,于是罕见的一幕出现了。
考古人员发掘时,发现墓门只剩一扇,魏氏下葬后重新补做的木质木门早已腐烂,这就意味着墓门洞口。当时谁也没想到,一个藩王的墓地竟然出土了金、银、玉、宝石、瓷器等共计5100余件珍贵文物,其文物种类之多、形式多样、价值之珍贵,仅次于明十三陵中发掘的万历皇帝墓地,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专家推测,朱瞻垍墓地出土了如此之多的文物,很可能跟他没有子嗣有关。朱瞻垍30岁就病死,没有子嗣的他把皇帝给他的所有赏赐都带入了地下。墓地一直敞开状态,可盗墓者却使用炸药,最终惊动了附近村民,这座墓地因此得以免遭盗掘。
参考资料:《梁庄王墓地考古手记》、《梁庄王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