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恋姐 不要迷恋主角,主角只是个传说(2)



  研究也发现,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存在误区:“‘专业’的人力资源人士把管理的责任从经理的手上夺了下来,他们设计出一套套管理系统和培训项目,而让经理们去集中精力‘完成工作’。殊不知,管理员工就是经理的全部工作。......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重点应是教会经理们使用这些工具,而不是用这些工具或部门来取代经理。”

  人力资源部门在这个问题上犯的错误并不是今天的事情——看来也不会在今天结束。早在半个世纪之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里就已经指出,人事管理之所以毫无建树,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力资源人士认为管理员工和工作是专家的事,而不是管理者的职责。而无论是学者的研究,还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实践,都偏离了这一正确的观念。

  德鲁克在书中讲的三个石匠的故事在管理界已经广为人知:有人在一个工地看到三个石匠,就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养家糊口。第二个石匠边敲边回答:我在做全国最好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仰望天空,目光炯炯有神,说道: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德鲁克认为,第三个石匠是真正的管理者;第一个石匠已经无可救药,他不是个管理者,也永远不会成为管理者;最难办的就是第二个石匠。专业人士必须培养出高水准手艺,但是也要提防把手段当成目的,开始用自己的手艺标准而不是对企业的贡献来衡量自己的业绩,这慢慢就会变成让企业支离破碎的离心力量。在现实的企业当中,大多数管理者都和第二位石匠一样,只关心自己的专业。因此他以一种嘲讽的口气说道,“很多工匠或专业人士,常常自以为有成就,其实他们只不过在磨亮石头或帮忙打杂罢了。”

  因此,德鲁克呼吁,“企业应该增加对最终绩效和结果负责的综合管理人员,而应当把职能管理者的数量降低到最低限度。”但是他也看到,即使如此,组织当中仍然会存在大量的专业管理者。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企业当中的专家会越来越多,“使工艺或职能本身成为一种被追求的目标的趋势会变得比今天更加显著”。

  今天,人力资源部门(包括培训部门)在提升自身地位的努力过程中,面对着一个“角色困境”:一方面要努力在组织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则又要定位准确而不越俎代庖,甘心做好“最佳配角”。这个困境在现阶段的中国企业当中尤其突出。

  德鲁克先生的管理思想,精髓之一就是对责任的正确管理。就我所观察到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而言,真正能够像惠普那样拿捏好分寸的少之又少。更多的情况是,专业的培训经理不仅将原本属于直线主管的人才培养责任错误地“抢夺”过来,而且醉心于通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培训技术和项目来为企业“批量生产人才”。这样培训部门的工作可能会“很好看”,但是没有直线经理的重视和身体力行,没有高层的重视和参与,就不过是在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规律2 正式课堂培训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吗?员工80%以上的学习和成长发生在课堂之外,工作之中

  直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都把正式的课堂培训作为培养员工最主要的手段。1988年,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在受英国政府委托考察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管理者培养状况之后,出版了《经理人制造》一书。汉迪认为,尽管各国的实践差别很大,但都正在倾向于将正式培训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

  同年,美国著名的领导力研究与教育机构——创新领导中心发布了一项针对成功管理者成长因素的研究结果,让传统培训人士寝食难安:成功的管理者70%的学习来自于工作历练;20%的学习来自于人际互动;10%的学习来自正式课堂学习——这就是目前已经为企业广泛接受和运用的70-20-10学习原则。

 不要迷恋姐 不要迷恋主角,主角只是个传说(2)

  从此,课堂培训尽管仍然是常用的学习形式,但是已经走下了中心舞台。70-20-10原则重塑了人才培养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并使得企业的人才培养领域发生了三个典型的变化。

  首先,企业越来越注重课堂之外的学习手段。2009年,腾讯公司人才培养的重心从课堂学习转移到了辅导。公司要求各层级的领导运用人力资源团队开发的标准化工具和流程,针对下属的发展业绩提升提供教练服务。腾讯公司认为,这既有助于让各级领导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培养人才的责任,建立培养人才的文化,也能更有效地培养人才。

  其次,领导力开发项目几乎都变成了工作历练、人际互动和课堂培训的混合体。学员们通过360度反馈等手段来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随即参加针对性的培训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然后解决与此相关的真实的业务问题。

  再次,“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最有效”使得学习与知识管理逐渐融合在一起。企业越来越重视工作中的学习,以前处于边缘的“非正式学习”开始走向中心,变成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此,原本看似无关的人才培养、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建立起了联系,而IT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三者之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在整合后的系统中,学习与知识管理紧密结合,学习与工作高度集成。学习者能够根据工作中的需要,快速找到最合适的学习资源,实现按需学习。企业也从培训1.0迈向了学习2.0。

  规律3 培训能够解决问题吗?80%以上的问题是培训不能解决的

  培训经理不满被看作后勤部门的现状,发奋图强,要通过培训解决问题、改善业绩。著名的柯氏评估模型的“结果”层评估,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心:权威都说能够评估培训的“结果”了,培训当然能解决问题!

  在柯氏评估模型当中,“结果”是指销售业绩、利润、成本等等这些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此时,培训经理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在这些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培训是有效的解决方案吗?

  影响绩效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大方面:员工自身和工作环境。在很多时候企业/员工绩效不尽如人意,往往是工作环境的原因。在这个时候,旨在提高员工能力的培训就是错误的问题解决方案。方法与问题就好像钥匙与锁,钥匙不对,锁就打不开,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问题就解决不了。

  这个结论并不新鲜,著名的质量大师爱德华·戴明就曾经明确地指出这个问题,并且告诫管理者:如果不特意去注意系统,就会把注意焦点放在员工身上。“管理者都是这样被训练出来的,不想了解或改善系统,却像想过训练员工或激励员工来达到更好的结果。”当管理者不了解系统时,就会误以为改善员工就等于改善系统。作为统计学博士,戴明先生精确地指出,94%的问题都是系统导致,6%是因为其他原因。这远远低于20%!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实是推动问题解决的重要措施。但这仅仅说明,培训与问题解决之间是有关系的,并不代表是因果关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培训必须和其他手段结合使用,多管齐下,才能够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

  意识到“结果”的可望不可及,并不是说培训工作毫无价值,而是需要培训经理以更加系统的眼光和思维来看待自己的工作和企业的问题,否则就容易“手里有什么锤子、眼里就有什么钉子”,似乎所有的问题都是培训的问题。如果能够对培训本身给予正确的定位,让自己成为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的价值反而能够更加彰显。

  回归基本面

  在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当中,我们一直强调“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这个说法似乎只是表明,直线经理有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当中的必要。这显然把主角和配角给完全颠倒了。

  在企业越来越依赖专业人士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今天,意识到直线经理在人才培养中的主角定位,看起来仅仅是意识观念上的问题,但是它并非不重要——恰恰相反,实在是太重要了。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人力资源人士和管理者共同转变思维观念。为了做好最佳配角,培训经理需要修炼新的能力。

  很多直线经理会想当然地将工作当中的问题归咎到员工的身上,而把培训部门定位为培训课程的采购代表。而在效果不彰之后,又很容易把问题归咎到培训部门。要改变直线经理的观念,培训经理需要展示出真正的可信度。其中途径之一,就是从传统的培训组织者变成一个能够系统分析问题的内部顾问。而且,只有培训经理自己也意识到培训的局限之后,才能真正从问题出发,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案。

  培训经理无不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工作来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理想与现实往往有很大的差距。他们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来提升公司的人才培养水平,然而却让真正应该承担这个责任的管理者被晾在了一边;他们希望通过科学有效的培训项目,来实现人才的成长与发展,然而却发现这些工作更多像是在粉刷一下人才大厦的外墙,真正重要的学习恰恰来自课堂之外;他们希望通过组织培训来解决企业的问题,然而却发现绝大部分的问题都不是培训能够解决的。

  本文的基本观点都不是什么新鲜的发现,恰恰相反,都是已经存在许久的管理理念。“回归基本面”是前一段时间的热点词汇,在这里不妨借用一下。企业需要重新拾起基本的、正确的管理理念。只有让培养人才的责任从培训部门回归到直线经理,让学习从课堂回归到工作当中,让培训从自创门户回归到人力资源职能,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培训才能够解决问题,培训部门才能够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

  (本文摘编自作者新书《培训、学习与绩效——人力资源开发的阅读地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2860.html

更多阅读

不要疯狂的迷恋我,我只是个传说 不要疯狂的迷恋哥

相关影评: 更多>> 我也看过这部电影 (很早看的,很早写的,现在一并找出来,呵呵)“不要疯狂的迷恋我,我只是个传说,不要疯狂的迷恋我,你只是太寂寞。。。。”,作为“谋”“赵”的铁杆粉丝,昨晚在华臣影院见证了《三枪拍案惊奇》的火爆(在沈城已经

从2012春晚看营销(2):情感营销,给你的菜里加一点盐

系列专题:春晚营销观察从2012春晚看营销(2):情感营销,给你的菜里加一点盐在营销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适度运用情感营销的策略,有时候能够起到春风化雨般的作用,今年春晚最大亮点是有了主题“回家过年”。该主题巧妙地运用了情感营销的力量,

走出思维的误区 pdf 走出品牌误区,荆州变“金粥”(2)

误区三:旅游景点只有“珍珠”没有“线”荆州的旅游景点个个都很有特点,很有优势,但现在缺少主线,如同散落的珍珠,没有项链的价值,白白浪费了旅游资源。荆州旅游景点资源十分丰富,每一景点、每一处景观都具有浓厚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底蕴,例

声明:《不要迷恋姐 不要迷恋主角,主角只是个传说(2)》为网友木木的菊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