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遭遇外星人敲门 当企业遭遇“旱灾门”



  如可口可乐在印度的遭遇,这次西南大旱,应当成为中国企业“水资源战略”意识觉醒的契机         

      

  这是一个意外吗?

  受云南大旱影响,中国第四大啤酒企业金星啤酒去年底刚刚在西双版纳建成投产的第17座工厂,经常因为水压低而被迫暂停生产线。据悉,旱区地方政府已经要求许多没有科技含量、耗水量大的中小酒厂停产。

  号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或许至今仍未成为大多数企业用水大户战略考量的必要因素,但是面对大旱,顿时无语。

  目前,有关企业的“水资源战略”,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们可以理解为企业将水资源视为战略制定的要素之一,从战略高度进行水资源管理。其内容包括节水、提高用水效率、污水处理、对区域水环境的补充及公益宣传。

  跨国饮料巨头可口可乐5年前也遭遇过“旱灾门”。2005年,受干旱困扰的印度人,认定是可口可乐的过度开采造成了水资源短缺;印度的环保组织也表示,可口可乐工业废水的排放对某些地区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可口可乐因此被迫关闭了某些灌装工厂。之后,几千名印度人示威游行,要求可口可乐关闭各地的罐装工厂。印度大学生还发起了禁止可口可乐的自动售货机进入校园的活动。

  那场“噩梦”给可口可乐高层极大的冲击—在人们心中,水资源枯竭与可口可乐的关系竟变得到如此紧密,以致威胁到其在一方市场的生存问题。而根据世界水资源委员会预测,到2025年,约有40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50%,将生活在“水供应极度紧张”的地区。对用水大户可口可乐来说,印度的尴尬遭遇决不可能是孤例。

  企业从自身经济效益出发的节水是相对容易实现的,但对于工厂围墙外的水资源保护,缺乏足够的动力,而这正是环保主义者、社区居民关心的重点。印度危机后,一直仅重视在生产环节节水增效的可口可乐,终于决定拓宽视野,关注更大范围的供水情况和水资源保护。他们请来了原先任职于美国救援总署的杰夫西布莱特,帮助内部员工理解淡水资源状况、含水层枯竭、成本上升的风险和水源竞争的加剧等问题。

  一开始,杰夫西布莱特有些沮丧,堆满桌子的文件中,看不出任何关于水资源的战略指向,而让一家大公司不同岗位、不同地区的人员,都关注水资源管理,更是极其复杂。许多人表示了不理解和事不关己。不少员工认为只要是市政供水就有保障,根本无法也无需调查清楚当地政府是如何得到水的。

  可口可乐实现水资源战略的核心,便是让所有员工都参与其中,互相发生联系,使协同作用在整个体系中出现。为此,他们在全球875家装瓶厂中做调查问卷,每家调查都耗时近10小时。水资源小组还在6个月的时间里组织了30场研讨会,全球23家子公司各一场,再加上7家关键装瓶厂。

  这个过程中,公司高层最为关注的战略视角逐渐形成,它包含四方面:优秀的运营、了解流域状况、社会与社区环境以及在全球舞台上倡导水资源保护。其水资源战略,以“水足迹”为核心理念。水足迹概念最早由荷兰学者阿尔杰恩在2002年提出,即总体用水量。企业的水足迹包括产品配料的用水。

  “水足迹”的视角,让可口可乐将自己和各环节的供应商、合作伙伴看成一个整体,原先简单的节水增效,提升为整个价值链的水资源集成管理。

  同时,可口可乐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加强了合作。由后者帮助提供研究生态系统和流域问题上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可口可乐最终做出相关决策。可想而知,也包括哪些地区适合可口可乐建立装瓶厂,不易引起水纠纷。

  例如,可口可乐资助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湄公河某个河口的鲶鱼。双方的交流相当有趣,自然基金会的人谈的是计划在某个流域做的项目,可口可乐的人则谈在该地区的业务增长。然后,双方明确几件可以一起做的事。一家在可口可乐供职25年的装瓶厂经理曾表示,“以往,可口可乐从不鼓励我们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这类外部公众组织打交道,曝光太多可不是件好事。”

  2007年,时任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内维尔·艾斯戴尔(E. Neville Isdell)在联合国全球契约高峰会议上做出上述承诺,“可口可乐公司未来发展的指导原则必须是,我们的经营不能导致从一个水源抽走的水,大于我们补充进去的水。”

  与此同时,可口可乐中国区也接收到了由此衍生出的三条指令:减少饮料生产中的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循环利用饮料生产过程中的用水,以及通过在当地开展相关项目补充社区及大自然的水量。

  根据可口可乐中国区提供的数据,可口可乐中国系统2008年比2007年用水效率提高了9.4%;节约用水16亿升。在中国的许多工厂投资超过800万元添置水回收和净化设备,处理过的污水可达到养殖鱼类的标准,避免了对当地的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可口可乐中国区还连续几年发起“留住一桶水”的公益活动。

  这仅仅是一系列提升公众美誉度的公益活动吗?显然不是,系统的水资源战略对其财务报表的提升作用,或许才是支持可口可乐改良的最根本动力。

  近年来,建立水资源战略的跨国巨头逐渐增多。例如啤酒行业中的翘楚,英博啤酒集团和南非啤酒集团SAB。英博实行了环境管理绩效考核,考核对象在2008年扩展到其全球152家工厂。而在SAB有关可持续发展的“金字塔”中,水资源被排到金字塔的最上层,由全球总部直接负责—而能源、调查犯罪等仅需区域市场关注。SAB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每百升啤酒的用水量减少25%。

 杨利伟遭遇外星人敲门 当企业遭遇“旱灾门”
  但在中国,水资源战略的落地仍然不容乐观。一方面,相对低廉的工业水价,让企业主很容易忽视用水成本。另一方面,平均寿命只有3年的中国企业,受限于资金、设备和技术,大部分连节水都做不到,更何况实现“水资源战略”。而污水处理、与社区水量的互动等,更是回报期较长的投资,如果没有法律法规的约束,大多数中小企业都会选择逃避。

  而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配置室主任谢新民看来,虽然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水资源战略”,但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必须要走节水型企业的道路,尤其在水资源比较紧缺的地方,要用先进的工艺来减少对水的需求,这也是水资源战略最基础的一步。

  据金星啤酒景洪公司办公室主任王宏伟介绍,金星啤酒使用过的水全部经过污水处理站,重点对其中的氮磷化合物进行处理,继而充分利用,包括用于冲厕所、煤厂使用,以及草坪灌溉。剩下的部分经市管网、市污水处理厂,排到澜沧江。

  如可口可乐在印度的遭遇,这次西南大旱,应当成为中国企业“水资源战略”觉醒的契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3703.html

更多阅读

央视没敢曝的画面:杨利伟出舱时满脸鲜血

2014-7-10 07:47 有7人参与摘要: 画面上杨利伟尽管脸色稍显苍白,但身体状况还是良好的。其实这时的杨利伟已经被处理过:他是满脸鲜血地打开舱门的,后来脸上的血迹被擦干了,重拍了出舱画面...据我所知,他们称那些东西绝非自然形成的,而是

刘洋 杨利伟出舱时满脸鲜血

刘洋_百度百科合作编辑者 http://baike.baidu.com/view/18191.htm勒杜马 ,fhr567 ,zh_gh ,Dicos71 ,徦骨文 ,6gps ,集报网 ,957948238 ,pqs小七刘洋添加义项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共52个义项)1.空军第七批女飞行员空军第七批

杨利伟不算中国第一位航天英雄 航天英雄杨利伟

盘点中国古代航天史上“第一人”本文作者 倪方六这几天媒体和读者关注的第一焦点,我想都在酒泉。那里,即将发射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我上个月曾途此地,觉得那里静得出奇,井然有序,原来是在准备这件大事啊。图:待发“天宫一

天地九重——杨利伟! 杨利伟的天地九重

今天航天英雄杨利伟以客座教授身份来单位和学员座谈,共话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单是杨利伟这三个字就是巨大的新闻点,就可以吸引无数的目光,三个多小时的近距离、零距离接触,让我们对航天英雄,对航天员队伍有了清晰的轮廓印象,尤其是他

声明:《杨利伟遭遇外星人敲门 当企业遭遇“旱灾门”》为网友全力以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