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 呵护全球 互联网公共性(2)



 2006年TCP/IP发明人之一Cerf接受采访时,谈到“有些人认为,互联网是由于偶然事件和市场与技术的随机互动才得以诞生和发展的。这一观点显然并非事实。互联网的诞生凝聚了大批网络工程师、软件开发商、硬件提供商以及企业家的真知灼见和不懈努力,也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蒂姆·伯纳斯·李(TimBerners-Lee)开发万维网(World Wide Web),就集中地体现了Cerf意义上的丰富想象力。

  我们日常上网大多数情况都在使用www,一般将之等同于互联网而未多加注意。万维网的概念在1989年才出现,比互联网晚了近20年,实际上是互联网的一种应用架构。

  蒂姆·李致力于“如何使互联网成为你的?(Howcan I make Web yours?)”,费劲心思,使互联网朝着独立统一(Independence and wholeness)的公共事物的方向前进。

  1989年,互联网并未取得决定性地位,一切还是未知数。他的理念极大地影响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对当时互联网的不好苗头起到了强有力的纠偏作用,也在客观上促成了互联网达到关键多数,从而实现了统一。蒂姆·李的自传《编织网络》(Weaving the Web ,HarperBusiness, 2000),反映了他为推动互联网成为公共事物的用心良苦。这部分内容主要基于他的自传。

  蒂姆·李原来在西欧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这里是一个精英荟萃之地,也是一个信息海洋,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带着不同类型的电脑,用着不同的语言和技术,在实验室里进行着各种不同的项目。这些信息系统类型与用途各异,因不兼容性而无法交流。蒂姆·李的初衷在于构建这些信息之间链接(Links)的空间,使大家可以互相交流。

  早在1980年, 蒂姆· 李已经开发了简单的Enquire,该名源于他儿时读过的一本维多利亚时代的书,Enquire Within Upon Everyting 。两项关键技术已经具备, 即Internet的TCP/IP和超文本(Hypertext)。蒂姆·李的任务在于将这两项技术贯通,“编织网络”。

  超文本能够统一“ 代表”(represent )不同的电脑系统和网络信息, 经由超文本置标语言(HTML)形成网页(Web) ,HTML哲学层面的原则是能够传输超文本文件的结构,而不是它的细节。Internet使得完全分散式信息结构成为可能因为在网状信息中(CERN的信息资源实际上也是一种网状结构),传统的矩阵或树形逻辑结构都会捉襟见肘,甚至无能为力。

  另一个重要的协议是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实现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交流。后来又发展出文件传输协议(FTP),以补充服务器的功能。

  技术层面的关键还剩下一个就是文件地址,用统一的资源定位技术URI进行标识,这样通过链接就可以实现全球信息的贯通。这种方式彻底改变了人们寻找信息的方式。在过去,人们需要根据复杂的指令,寻找信息储存的位置,而现在人们只需要根据URI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这就是万维网技术层面的基础架构。1990年11月,蒂姆·李建立第一个Web服务器nxoc01.cern.ch,并编写第一个网页,info.cern.cn。其他人需要下载这个客户端才能使用万维网。

  万维网所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网页内容问题:如果没有吸引人的信息或资料在网络上,人们为什么会不辞劳苦的下载客户端(早期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设置才能使用)呢?而不使用万维网,何谈Web提供信息呢?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有意思的是,第一个突破口是CERN的电话簿。当时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有1万名工作人员,其中只有3000多是雇员,5000多是在世界各地的临时研究人员。管理这样的电话簿本身就是一项浩繁的工程。于是一个包含CERN所有电话号码的网页诞生,任何CERN的工作人员只要下载一个客户端就可以使用。

  尽管CERN内有着网状结构的海量信息,但不同项目的人在各自的小群体内(Networks)自得其乐,不足以形成人们采用Web服务器的动力。因此,除了在技术上突破外,万维网还必须要有人们的“捧场”,需要民间草根力量的支持。蒂姆·李和西欧核心研究中心的几个人,积极推动万维网的传播,包括美国,也开始逐步接受万维网。到了1991年7、8月间,info.cern.cn的日访问量从10上升到100人左右,1992年达到千人规模,1993年达到万人规模,万维网的力量开始显现。随后,万维网成为一种主流架构,基于万维网开发的浏览器大行其道,商业价值越来越高。

  这时,互联网发生了另一场革命,即互联网商业化,美国商务部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介入互联网发展的。Mosaic的开发者之一安德森离开NCSA加入商业软件公司,将浏览器商业化。这家公司后来成为与微软在浏览器领域展开竞争的网景公司(网景)。网络软件和服务的商业化,让更多“平民”投入互联网的怀抱,万维网不再是科学家、计算机人才的“局域网”,互联网迅速全球化。

  这时发生的两件事情极为重要,有可能使蒂姆8226;李的理念受挫。

  第一件事情是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NCSA)“垄断”互联网的倾向。NCSA设计开发的浏览器Mosaic,性能优越,远超过其他浏览器。NCSA将自己作为万维网发展的中心,并且在宣传中逐步将Mosaic等同于Web,只提Mosaic,而绝口不提Web,这引起了蒂姆·李的紧张。

  在蒂姆·李的理念中,脱离控制(out of control)是实现万维网无限性的重要保证,任何集权式控制终将成为互联网发展的瓶颈。

  第二件事情是明尼苏达大学对其开发的Gopher浏览器公司型用户开始收费,并有可能引起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由于惧怕陷入知识产权纠纷,产业界纷纷抛弃这块烫手的山芋,不再使用这款浏览器。

  万维网的流行推动了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然而,垄断与分裂的威胁却仍然存在着。NCSA在极力推动Mosaic,而越来越多的gopher用户将网络分为商业型、学术型,或者免费型、收费型。这严重违背了蒂姆·李对万维网的设计初衷,偏离了网络作为公共事物的发展方向。

  西欧核子研究中心对于万维网的态度,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

  在蒂姆·李的游说(历时18个月)下,西欧核心研究中心于1994年4月30日宣布, 根据修正的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公开万维网的协议和源代码,任何人都可以永远免费利用它编写服务器或浏览器程序,可以用于商业目的或者继续公开,并且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这是一份关键性的声明,它最大地遏制了互联网技术开发陷入知识产权纠纷,并实质上让万维网成为开源。

  因此,蒂姆·李开始考虑标准化的问题,开始考虑建立某种联盟以促进不同浏览器和服务器提供商达成共识,解决竞争与共识之间的张力。1994年5月,在CERN召开了第一次万维网世界大会,实际上就是讨论网络未来发展的“走向”问题。期间“遭到”NCSA的抵制,NCSA于11月份在芝加哥另行组织一个国际会议,以应对蒂姆·李建立联盟的努力。当然,这种为一己商业利益所做的举动,难以获得其他人的支持,并没有组织反对蒂姆·李的步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3820.html

更多阅读

移动互联网元年 优酷土豆 移动视频商业化元年到来

     2012年,视频网站的用户规模和浏览时长跃居互联网各应用第一,庞大的用户规模支撑着视频广告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以视频网站为基础的视频营销已经成为品牌广告主不可缺失的主流传播手段。  2012年尾,来自优酷移动终端的日视频

人工智能人才争夺战 21世纪全球人才争夺战正在升级(2)

德 国 实施“高技术战略”全球揽人才 □记者 焦宇 柏林报道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人才资源竞争中,欧洲工业强国德国也面临严峻挑战。根据欧洲经济研究中心的预测,到2014年,德国因人口老龄化和经济结构转变造成的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18万

宏:全球整合致胜(2)

  依靠资源集中,宏派出15个人的团队,拿下了俄罗斯笔记本电脑市场的36%,而紧追其后的华硕则有100多人重军部署俄罗斯。  速度制胜  宏公司高级副总裁、IT产品全球运筹中心总裁翁建仁总结说 :“宏之所以能赢得市场,最核心的竞争力就

网络广告的三大主体是 全球网络广告 三大趋势(2)

  归结一下:只知互动,却不知信任,犹如对社会资本(定义为关系加信任)只知关系,不知信任,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行百里者,半九十。  大趋势之二:精准个性  另一个派生自互联网最深本性的广告大趋势,是精准。  对于要不要精准,没有什么人提

移动互联网营销 移动的互联网(2)

  电信运营商本身就是大企业,大的好,还是小的好,当然不可能是指它要做大企业还是小企业;而是指,从战略上看,大企业如何顺应大势,成为能做出“小的好”效果的大企业。可惜,运营商很少进行这种原动力级的思考。他们擅长于做“大的好”型的

声明:《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 呵护全球 互联网公共性(2)》为网友旧日旧时旧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