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机制已真正开始



 文|高西庆

  关于这十年,我倒想谈谈对这十年的感慨、这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和我们企业家论坛十年来的变化。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虽然过去改革开放一直在进行,但是近十年显得更为突出。从中国人、中国企业家、中国政府、中国商业界一直重视的——叫“重商主义”也罢,“重金主义”也罢,“重GDP主义”“重数字”也罢。从整个的趋势推到今天,终于回过头来开始想一想,中国人是不是注定的要像张维迎讲的那样“拽着老虎尾巴跑”,最后被累死?我们到世界各地去看过,比如“金砖四国”和很多发达国家,很多人感慨道:人家怎么不像我们这么忙?全世界好像就我们最忙,忙到最后,还是套用维迎的一句话:别白忙活了。好像还真有这样的可能性。

  这几年,我有一些体会,我觉得有白忙活的地方。但现在已经可以看到整个中国正在往不白忙活的方向在走,尤其是张维迎讲的关于农民工、城乡差距的问题。从整个发展模式的问题来看,很多人还在质疑这4万亿拿去干什么用了。至少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在我所关心的部分里,社会保障机制、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医疗保障机制、教育等等方面,我一直认为做得不够,做得太差。嘴上说降低单位能耗,说了很多年,事实上却没有很大的改善。但过去这一两年的发展是真正开始实实在在的变化了,这种变化表现出了什么?这是整个方向性的变化,大家都知道,我们共产党在整个的管理模式上,多年来用管人的方式来管理各地的政绩考核等工作,现在看到我们的政绩考核已经开始改变。

  我们走到高速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很大的风轮叶片,为什么要造这么多的风电?因为这是政绩之一,现在已经开始用风能、太阳能、可再生能源。所以从这点上来讲,中国人已经开始改变,这是我认为的过去十年当中最为重要的改变,因为这个改变在今天看来是很小的数字。但是我们回头再走上二十年,维迎拿了很多50年代和70年代国外发展的数字跟我们比,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尤其是日本,因为他们跟我们离的这么近,跟我们在很多儒家思想方面也非常像。在60年代、70年代,我们拿到的日本产品就是便宜货的代名词,和现在外国小摊上买到的一元产品差不多,很破烂的产品。这两天丰田汽车虽然有点难受,但是现在日本的东西比起中国的质量还是要高出不少。

  过去说我们的管理模式不一样,我们是中央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的模式,所以走不上他们的路子。这其实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的经济已经开始往这个方向转移。从这两年的发展来看,尤其是这一段时间,我所讲的社会保障、教育方面的投入,我是深有感触的,因为我一直关注这些数字,所以看到这些数字,我觉得是真的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了。要说这十年的主题,我想有几点是希望大家十分关注的,因为在亚布力年会上的都是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比较多。当然对国进民退总有一些微辞,但是事实上大的方向确定以后,一段时期的暂时回流是不会持久的,最终的发展方向还是要走的,就是所谓重和谐发展、重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只靠中央统一的经济模式,靠计划经济的模式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所以一定会逐步的改变过来。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我们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的这几个反复,到了今天已经开始走向一个看起来更加健康的,更加能够持续发展的方向。虽然现在很多地方都很不让人满意,但这只是萌芽状态。事实上,我们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跟主要的发达国家相比,已经开始在某些方面显出我们自己的灵活性,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种一味的从上到下的行进方式了。

  这几年的变化,除了刚才说的社会保障、农民工之外,还有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方面的发展。说了两千多年,才真的开始有点有教无类的意思。现在看起来,所有城市和农村的孩子受教育应该是一致的,但目前的很多情况仍然不平等。我对这方面也很关注,我看了很多农村的学校,多年来我们都在支持农村的孩子上学,一个中小学生一年只需要六七百块钱,高中生一千多块钱,这个钱的数目很少,但是就是一直出不来。到了现在终于出现了改变的萌芽,我们终于把这个东西全部抹平了。现在所有的学校,农村的还是城市的都可以不交学费了,但这只是一个开端。很多人认为说起来好听,但是事实上国家在农村教育上的投入比城市要少很多。谈到农村医疗的投入就更少了,但是现在这个方向已经开始扭转。我们说了很多年教育要占GDP的4%,却怎么也达不到,而且有几年还在后退,去年终于达到了。而且现在在进一步的往前走,所以我们要看到这方面的希望,看到我们整个发展模式的改变。

  中国相对来说是一个惯性比较大的国家,因为我们的发展历史太久了,有些人认为我们要拿出新思维,发展得很慢,传统的观念很强。确实是这样,这是有弊端,但也有很大的好处——在别人急着往前赶的时候,我们走的比较慢,结果当人家掉坑里的时候,我们还没有走到。所以金融危机的时候很多中国人沾沾自喜,这只是因为我们走的比较慢而已,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好处,使得我们能够慢慢的思考。因为我们对于各国的金融监管机制非常关注,直接关系到我们在外面的成绩和所作事情的成绩怎么样,所以我们必须要十分谦虚的看待这个问题,承认自己在这方面走得慢。虽然我们慢了一点,但我们比较幸运,然而这种幸运也不会很久,幸运女神背久了就累了,所以我们要利用这个机遇再发展。

  刘明康主席讲了银行监管机制的问题,刘主席确实在整个监管机制的改革上做了巨大的贡献,在整个银行、证券和保险的领域都做了很多工作。但他们都是不肯突出机制来做事情,很多机制的制约不可能一下子改变。但现在,在往一个相对较好的方向发展,而且“天时、地利、人和”中的天时太重要了,中国人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中国人受苦受难久了,老天爷看着不太公平,所以给我们一些机会。西方人现在正在为他们自己的钱到底什么时候从市场中退出来而痛苦不堪,如何监管、如何改变,看着我们的机制在难受,天天跟我们交流。现在说起来,曾几何时他们也很得意的过来教我们怎么做,没过几天又反过来问我们是怎么弄得那么好的,现在大家不得不往同样的方向挪动几步。

  所有这些方式的改变使我们认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速度不是唯一的,质量才是更重要的。这不是我们个人的事,是我们整个国家的事情,希望国家在整个改革的方向上能够有更清晰的发展,能够不再以数字为主、以GDP为主、以吨位为主、以量数为主,而是以蓝天白云,以和谐、愉快,以幸福指数为主,来进行发展。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机制已真正开始
  我们必须记住一点,再过十年,我们再回头看的时候就会发现,那时国家的主体思想都是80后的,现在的各位企业家基本上已经属于OUT那一代的人了。我们这种50后的,就只有进棺材的份儿了。大家必须知道,这是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虽然世界总是往前发展,几千年来都是这样,但是中国正在进行翻天覆地的发展。几千年来,从上到下,由皇帝向下统治的模式正在有了根本的改变,整个中国所谓“以人为本”的机制已经真的开始进行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4026.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 点评中国最有文化企业(第一辑)

     1中国最有文化企业之海尔(真诚)  海尔是中国最早正式建设企业文化的企业。一句“海尔真诚到永远”让人印象深刻。海尔将真诚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是真正抓住了企业文化的根本。因为没有真诚,一切企业文化都是虚伪的,因此也

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对企业文化的七个错误认识

     企业文化传入中国虽已近30年,但由于国内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管理理论比较散乱,没有一个能取得共识的案例和学术研究,导致中国企业到现在在导入企业文化时,还对企业文化有很多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是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拿来主

了解企业文化的目的 企业文化培训的目的和趋势

谈到企业文化培训,我们首先来看我曾经调研过的一个地方国有企业案例:  上海某集团公司自1992年成立以来,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二十年来,某集团公司已由政企合一的集团性公司逐步向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进行管理的独立市场主体转变;由

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发展知识产权文化需要重构企业文化

     知识产权文化对推动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作为社会的基础单位之一,亦具有创建知识产权导向的企业文化重任。目前已有一批学者关注企业如何创建知识产权文化,但均采用定性方法分析。作者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发现知识产权

声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机制已真正开始》为网友温柔行凶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