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者2审判日手游 谁来审判高盛(2)



  事实却并非如此,这实际上这是圈内人做空石油的信号,而做空的前奏就是吸引“最后一棒”接手原油仓位。原油价格于去年7月见顶每桶147美元,随后一路狂泻,到2008年12月触及2004年初来最低点每桶32美元。不幸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石油消费国,就真的成为了这“最后一棒”。他们在130、140美元的价位上大量接手。

  2008年10月,当众多国家接手后,高盛出手了。高盛另人咋舌地兀然多翻空,在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时,把此前看多石油至150美元、200美元一桶,改为看空50美元一桶,这显然难以让人信服。被玩于股掌之中的人们早已失去了理智,更没有想到做空确实是由高盛说了算。

  当然,高盛随之的策略调整就是做空石油、做多美元,随着这一策略的实施,石油从最高147美元/桶跌到33美元/桶,77%的跌幅,以及美元指数同期30%的涨幅所验证,全世界傻眼。

  据《中国经济安全透视:猎杀“中国龙”》一书指出,高盛因为在全球金融市场的突出地位,在中国大型骨干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一直扮演关键角色。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中国石油巨头,在股份配售承销、账簿管理、海外并购等各方面都得到高盛等相关美国金融机构的“周密服务”。因此美国高盛对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布局了如指掌,这也是为什么高盛为首的金融炒家总能轻易利用“中国因素”进行成功炒作。2009年以来,油价反弹,在每桶60美元徘徊。高盛却开始公开唱空油价,在5月初又发布研究报告,称美国原油期货价格将在未来两个月跌至45美元/桶,事实是,截止5月底,美国原油期货价格涨至65美元/桶,高盛唱空和唱多油价,都是为了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当然,高盛介入的中国战略行业远不止石油。

  涉嫌助希腊瞒赤字,并试图嫁祸中国

 终结者2审判日手游 谁来审判高盛(2)
  哈佛大学经济史教授尼尔·弗格森曾写道:“在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的背后,总暗藏着金钱的秘密。” 以希腊为代表的欧元区债务危机,刚好印证了这句话。

  希腊为了能够加入欧洲货币联盟,寻求高盛等投行帮助降低财政赤字。因此,高盛帮希腊政府悄悄贷进了数十亿美元。因为被视为货币交易而非贷款,而没有对外发布。这笔交易帮助希腊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不仅达到欧洲赤字的规定获得加入欧元集团资格,还得以继续挥霍,但也埋下了隐患。2009年,希腊国家负债高达3000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2009年12月,国际评级机构连续下调希腊主权信贷评级,引爆希腊政府债务危机。

  多项记录显示,在华尔街的协助下,希腊过去10年来一直努力躲避欧洲负债的限制。由高盛制造的一笔交易,让希腊数十亿美元的债务,得以躲过布鲁塞尔预算监督人员的审查。希腊为此支付了高盛大约3亿美元的费用。

  掌握了高盛及一些华尔街交易文件的雅典经济学家Gikas Hardouvelis表示:“这类交易因为没有以贷款的方式记录,常会误导投资者以及金融监管人员对一国负债深度的了解。”

  此外,这些“秘密”交易,除了通过欺骗投资者,更诱导政府采取错误的政策,以避免采取严格措施,来控制他们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比如,高盛曾一度要向中国推销250亿欧元希腊债券,想假借中国之助,进一步帮希腊来掩饰现在的债务。高盛此举有转移危机,嫁祸中国之嫌。

  在财经作家李德林所撰《做空希腊下一步 高盛的终极是中国》一文中,有如下描述:

  在这场危机中,人们意外地发现“中国”的“身影”。去年(2009年,编者注)11月,高盛投行总裁亲自前往希腊首都雅典,提出了一项帮助希腊还债套现的计划建议,并建议希腊方面由高盛搭桥,将高达250亿欧元的国债推销给中国。当一月底希腊成功拿到80亿欧元的新贷款时,市场一度便认为希腊已经没有支付危机。然而这正是某些人需要造成的效果。这时高盛高层再度游说希腊方面。然而希腊新政府显然已经认识到,高盛的建议是饮鸩止渴。在希腊的拒绝下,很快,市场上便出现了新的谣传:中国拒绝购买由高盛投行安排的一项“私人投资”250亿欧元的希腊国债。也就是说,希腊委托高盛出面来替其安排寻找投资者,这明确显示希腊方面出现了问题。一个国家的国债无人问津的话,就是该国金融信誉出现问题的最为明确的标识。而中国的拒绝将使市场要求雅典提供更高的风险保险。在这种背景下,高盛就成为一个大赢家:一方面替希腊推销国债能够得到更多的收益,而另一方面高盛手中的“信用违约互换”保险CDS则大幅上涨。

  法国分析家认为,透露出中国拒购希腊国债是令人吃惊的。这种消息按惯例是绝对处于保密状态的。对投资者或推销者来说,这种消息的泄露对两者都是不利的。然而《金融时报》却发现,消息透露者居然是高盛投行的第二把手凯利·科恩。他于去年11月和今年1月两次前往雅典,试图游说希腊当局让高盛将高达250亿欧元的国债推销给中国,但遭到希腊的拒绝。于是消息便蹊跷地走漏出来,对希腊和欧元造成巨大冲击。

  整垮贝尔斯登和雷曼

  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认为,是高盛操纵股价导致它们垮台和陷入困境。据2008年《华尔街日报》英文版文章《Goldman Is Queried About Bear’s Fall》披露,高盛操纵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股价的问题已经被美联储调查。雷曼兄弟CEO Richard Fuld指控高盛CEO Lloyd Blankfein,认为高盛交易员在恶意散播关于雷曼兄弟的谣言,造成雷曼兄弟股价暴跌,最终雷曼只得以破产收场。在美国,操纵股价是一项非常严重的指控。

  事实上,高盛的一封电子邮件确实对贝尔斯登造成了重大打击。

  《财富》杂志曾报道,2008年3月11日,高盛的信贷衍生产品业务部在向其客户发送的一封电子邮件中称,高盛将不再就贝尔斯登的衍生产品交易为他们提供担保。

  而在此前几周,高盛等银行都还在积极开展业务,同意对担心贝尔斯登这样无力履行其利率互换交易义务的金融机构提供担保,并从中收取不菲的佣金。

  尽管高盛发言人当时声称该邮件不构成全面的拒绝,但资金管理公司Hayman Capital首席执行官Kyle Bass收到这邮件时还是感到异常震惊。Bass让同事给高盛打电话确认一下,问是不是搞错了。

  “没有错,”Bass说,“高盛告知华尔街说,他们和贝尔斯登的关系完了,风险太大了。这是他们关系的终结。”

  高盛的这封电子邮件的内容泄露以后,越来越多的对冲基金和其他客户开始撤资,最后撤资者多达上百家,加速了贝尔斯登的崩溃。

  制造“全球化模式”陷阱

  在过去25年里,华尔街制造了一系列的丑闻,能忽悠出去的东西也没剩下啥了。垃圾债券、IPO、次级房贷以及其他曾经盛极一时的金融产品,在公众心目中都成了诈骗的陷阱。信贷市场正陷入危机当中,房地产泡沫经济破灭,逼得华尔街不得不去找一个新的圈套诱人上钩——全球化模式。

  为什么全世界都要统一成“全球化模式”呢?1984年即在高盛任职的日本人神谷秀树在他所著《贪婪的资本主义》一书中这样写道:“推进全球化模式的中心人物无疑都是美国巨大投资银行的顶层人物。简单地说,证券世界的销售体系是由不到十家高盛这种巨大投资银行(包括储蓄金融机构的投资银行部门)掌握的。他们为了让自己更方便,要把所有的证券都做成“定性化的商品”。也就是说,他们使交易条件规格化以便于自己更好买卖。不仅仅限于证券,原油、玉米、大豆、咖啡豆等等,他们建立起的商品交易系统中,交易的种类越多,他们的利益和市场支配能力就越强。

  他们在全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的商业圈和支配能力都增强了,以至于市场都要采取他们的游戏规则。像他们这样追求数字的人最忌讳的就是“个性”。当证券、商品都失去自己个性的时候,世界就掌握在了这些人的手里。

  高盛等投资银行致力于用微薄的手续费来操作具有统一性(专家称商品化)的大规模商品,只要数量庞大,那么即使很小的价格差也能够带来巨额收益。以高盛为首的投资银行就是“贪婪资本主义”的产物,所以他们无论如何都需要“全球化模式”,推行全球化,就掌握了世界。

  高盛的野心,不过如此。

  全球化模式陷阱,贪婪的资本主义,高盛的罪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4071.html

更多阅读

岭南采药录 下载 无端来做岭南人(下)

     自1943年4月3日开始,叶灵凤在沦陷区香港一部分的经常收入是用“白门秋生”笔名在《大众周刊》写的专栏,辑名叫《书淫艳异录》。第一篇的“小引”为这专栏的文字定位:《书痴、书淫、女身有虫》。跟着下一篇就见“醒目”的标题

岭南明珠水上乐园 无端来作岭南人(上)

     卢玮銮、郑树森主编、熊志琴编校的《沦陷时期香港文学作品选:叶灵凤、戴望舒合集》,给我们通过所收的珍贵数据透视这两位“南来”作家在香港怎样熬过三年零八个月的“顺民”岁月。  我收到天地图书寄来《作品选》后跟郑树

终结者2审判日手游 谁来审判高盛(2)

  事实却并非如此,这实际上这是圈内人做空石油的信号,而做空的前奏就是吸引“最后一棒”接手原油仓位。原油价格于去年7月见顶每桶147美元,随后一路狂泻,到2008年12月触及2004年初来最低点每桶32美元。不幸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石

仓山区高盛路1号 谁来审判高盛(1)

  《环球财经》编委  白益民      环球财经特约记者  王维      环球财经记者 林鹰  暴跌·暗幕  “出大事了!” 北京时间4月16日晚11时多,一位身处华尔街的对冲基金经理突然在MSN上对《环球财经》记者说到。  “

龙腾世纪3审判mod 审判高盛(3)

 2001年9月,IBM将旗下TFT-LCD部门卖给了奇美电子,使其成立日本IDTech公司,并取得高阶技术及产能。2003年IBM又将硬盘驱动产业卖给了日立,使之成为硬盘驱动业界最大的公司。但偏偏到了联想这里,却似乎种下龙种,收获跳蚤。首先是收购完成

声明:《终结者2审判日手游 谁来审判高盛(2)》为网友一盏煽情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