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本土冲锋衣品牌 《阿凡达》揭穿本土“电影的新衣”(2)



系列专题:《阿凡达》营销

  对于中国电影产业投资何去何从的担心,张智华认为,首先我们可以借鉴韩国的模式,成立行业基金,让老百姓的钱合理地参与文化产业投资。另外在投资主体多元化方面,可借鉴美国的模式,若能将导演纳入投资人的范畴,也是提高电影档次的一种渠道:“斯皮尔伯格在导演《侏罗纪公园》时,放弃了6000万的导演费,转而成为投资方,承担风险,卖座分红。他是科幻片方面的专家,尤其是能估计到市场的行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有了投资收益的要求,结果利润好几个亿,他自己拿了两三个亿,远远超过6000万。投资评估方面,由于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的进驻,我国文化产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他们都有一整套的办法来对电视产业、文化产业进行合理估值。”

 韩国本土冲锋衣品牌 《阿凡达》揭穿本土“电影的新衣”(2)
  国内第一大院线万达院线的总经理叶宁对国内电影产业在获得投资上的窘境也深有同感。他说,希望电影投资能得到政策的支持,比如建立政府性质的资金池,帮助年轻导演进入产业链,同时放开电影产权的抵押贷款等,让电影的投资风险不那么大。

   编剧“听写”

  《阿凡达》、《泰坦尼克号》的共同点之一,就是表现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思想感情。一部好电影,首先是一个好故事,好在什么地方,一定是不受国家、民族的限制的爱情或者是生命观。这种国际化视野非常重要。例如 《功夫熊猫》,用了中国的元素——两个国宝:功夫和熊猫,同时把美国的精神贯注在里面。美国拍的《花木兰》也是如此,中西文化合璧。一般来说投资人都想有好的回报,不仅仅国内市场好,同样希望国际市场好,这方面,美国人一直走在世界前面。

  不只是中国的故事,法国的、阿拉伯国家的故事美国都有改造,人家是全球视野。

  邓锋认为,“并不是说中国拍一些农村题材就能国际化,外国观众看一次这样的题材觉得新鲜,但是看久了就疲劳了。好莱坞的电影中蕴含着一些普世性的价值观,这是它们可以全球化的最主要的原因。”

  认为中国电影产业创造性很差,缺乏富有想象力的作品的人不止邓锋一个,没有创意不但让投资商在一定程度上不屑于投资中国电影,同样也是制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张智华也认为,文化产业链最关键的一环在创意,而创意最关键的一环,在于电影的编剧,学界很多专家都对我国编剧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叶舒宪教授就曾经坦言:“ 《指环王》作者托尔金在《指环王》的写作中,其中每一个人名、地名都有详细的典故。《达·芬奇密码》每一页背后,都有接近十页的解释资料。而我国有哪一位编剧,在创意上做到了如此的文化自掘?”

  对此,张智华教授给出了我国电影编剧创意低下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中国,编剧的地位是很低的。国内一部电影人们都会说,这是某某导演的作品,会知道其中的演员是谁,但是很少有人关注编剧是谁。导演可以随意修改剧本,这样一来,编剧的创意就越来越不受尊重,当然编剧也就缺乏积极性了。另外一个制约的因素就是利润分配的问题,目前我们国家电影产业票房产生的利润50%给了影院,剩下经过导演、演员等层层分配,到编剧这里剩下的就很少很少了。例如一部票房1亿的电影,除了50%给影院之外,大部分给了演员和导演,剩下的不过300万到400万的样子,到编剧头上已经很少有时甚至没有,这放在美国、韩国,编剧是要起来罢工的!”

  张智华说:“都说国产电影是一流的摄像,二流的导演,三流的编剧,像张艺谋的《三枪》确实没有什么新意!”

  《三枪》的剧本原型是科恩兄弟的处女作《血迷宫》,但编剧的最终成果却让人汗颜,其编剧之一史健全在介绍此次编剧《三枪》的经历时,却自嘲说:“我很多时候只是充当一个‘听写’的角色。”史健全说,创作《三枪》时,他在大部分时间只是将制片人和导演的意见记录而已,为了市场需要临时加入小沈阳,剧本就需要临时修改。这已并非史健全第一次遭遇为大导演编剧的无奈,之前为姜文撰写《鬼子来了》第一稿,姜文只是觉得不好,又没具体指出哪里不好,但要求必须修改。“除非脱离了编剧职业,否则这种尴尬永远存在。”史健全无奈地说。

  而 《阿凡达》的编剧就是詹姆斯·卡梅隆本人,他1994年便写好了剧本,用15年一边改进技术,一边修改和完善剧本。

  导演陆川感慨:“《阿凡达》让我知道,我们差的不是技术,技术是可以拿来的;《阿凡达》突然让我意识到,我们电影的情怀和简单的美好距离有多远;我们和清澈的纯真距离有多远;我们和炙热的梦想距离有多远;一直在扭曲阴暗扯淡的纠结的庸俗中奔走狂欢的我们,距离到真诚,还有多远!面对《阿凡达》的纯净,我们应该羞愧。”

   技术“完败”

  《阿凡达》的上映,在技术上对于中国的导演们无疑是一种警醒。

  回顾《泰坦尼克号》的成功,不仅奉送给影迷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在硬件方面,影片的CGI技术也为电影工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阿凡达》是一部应用了时下所有前沿科技,并对未来科技做出发展前瞻的电影,它将在人类影史上写下重要的一笔。

  最近十年来,尤其是2002年 《英雄》上映之后,国产电影的特效技术毫无疑问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中国式大片”在其耀眼的武侠光环之外,其实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电影的后期制作,绝大多数都在国外进行,而特效合成无疑是其中最致命的地方。国内的后期制作无法达到导演的要求,已经成了诸多中国导演将特效合成搬到国外的重要原因。

  虽然国内也开始出现了一些这方面的公司,比如中影在怀柔成立的数字拍摄基地,以及珠影集团即将建立的数码后期基地等。但与美国人成熟的数字拍摄工业相比,这些基地甚至连婴儿期都算不上。

  对于中国的电影人来说,唯一的疑惑则是是否能够将如此前卫的电影意识融入到今后的创作之中去。而将电影结合到高科技之中,似乎从来都不是中国电影所擅长的道路。

  事实上,中国电影人的反思已经开始。比如香港相对知名的特效公司万宽的负责人黄宏显就认为,现在香港特效技术水平比好莱坞其实只落后10年左右。“比如《变形金刚》,他们针对这一项目做的很多技术研发就花了10年,现在就算给香港特效人员足够的钱也做不到那样。”

  “不觉得像有些人说的看了这个片儿,我们中国导演就得集体检讨,因为中美之间的差距并不只体现在电影方面。”看完《阿凡达》后,导演冯小刚如此自嘲。但真正在特效技术方面觉醒最早的,正是冯小刚。在拍《集结号》时,他就尝试了来自韩国的战争爆破技术,而在接下来的《唐山大地震》中,他不仅会运用IMAX胶片进行拍摄,同时也会采用更多的特效制作模式。

  用14年来改进技术,完善剧本,让著名导演卡梅隆冠上了“技术狂”的称号。这种时间成本的耗费,在我国是没有人可负担得起的,也是无法实现的。华语电影现在做什么都以快为先,这个理念也导致了诸多投资商不敢将钱拿来进行这样的技术赌博。与美国相比,国内电影产业不仅缺乏技术和资金,更缺乏心态及耐心。短平快的投资期望,扭曲的票房意识,让中国电影业整体上已经沦为文化快餐公司 。“中国现阶段,无论是电影产业,还是投资界,还不成熟,都有点急功近利的表现。”张智华说。

  《阿凡达》将3D电影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有60%的镜头都采用了“表演捕捉”技术,跟此前任何一部电脑特效大片相比都显得数量惊人。而3D对于中国电影观众来说,并不陌生。

  上海视金石影视有限公司的总裁徐克表示:“《阿凡达》确实在技术上有非常成功的创新和突破,不过动作捕捉技术和IMAX技术都不是新出现的,《阿凡达》的成功在于技术和故事的完美结合,同时营销的功劳也不可忽视。目前,就技术来讲,我们和国际上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中国是除北美之外拥有3D银幕最多的地区,未来的发展还是很乐观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5894.html

更多阅读

魅影骑士---电影《阿凡达》简介 阿凡达简介

3D《阿凡达》!我盼望已久的片子!带老婆孩子看过朝阳数字影城的第一部3D片《爱丽丝梦游仙境》后,终于盼来了3D《阿凡达》!老婆嫌贵,说什么也不看了,只好伺机带孩子去看。一周的时间过去了,儿子疲于应付作业,没得空闲。电话得知4月25日是最后

在亚洲最大的IMAX3D银幕上看《阿凡达》 阿凡达 imax

在亚洲最大的IMAX3D银幕上看《阿凡达》《阿凡达》放映期间,我在北京西五环的八大处录了六期广东卫视《乐拍乐高》节目,从中午天天到深夜,根本没时间看《阿凡达》。(但是新来的面具歌手玛雅特别棒,她的音色是久违的我真正喜欢的声音,算是

27亿美元票房!!《阿凡达》完败中国电影 27亿美元

看完了3D版《阿凡达》,震撼已经不能表达我的心情,不得不说中国电影无论从技术还是创意跟好莱坞差的也许不止50年,中国所谓的电影大师例如张艺谋跟卡梅隆这种真正的大师比起来就好像是中学生跟大学教授的对比。现在的中国好像一切都是为

声明:《韩国本土冲锋衣品牌 《阿凡达》揭穿本土“电影的新衣”(2)》为网友看清人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