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奢侈品 当奢侈遭遇二手(1)



      刘恋是上海二手奢侈品店“米澜坊”的当家人,她在录制一期电视节目时,带去的十几个“骨灰级”限量版包包一亮相,几个女主持人立刻眼睛放光。“没有不喜欢奢侈品的人。”刘恋的口气就像在宣布“地球一定是绕着太阳转的”。

      仅凭外观,你无法判别一个挎着LVNeverful的女人是拥有几处房产的外企高管或企业家,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白领。奢侈品轻易而频繁地走入二手店,当大多数人为消费门槛降低而欢欣雀跃,一些人在哀叹,维系着奢侈品与人之间感情内涵的纽带——传世价值,以及一些被称为“奢侈品本质”的东西破裂了。

      这只是消费主义进行曲中的几个音符,标志着奢侈品消费的这段旋律如水银泻地般渗入普通人的生活。

 二手奢侈品 当奢侈遭遇二手(1)
  二手店生意经

      商人们心照不宣的定律是:哪里的奢侈品市场景气,哪里就有星火燎原的二手奢侈品店。

      在日本,“中古屋”、“大黑屋”大行其道,香港的“米兰站”成为ITgirls(物质女孩)的必游路线。在内地火爆奢侈品市场的助推下,上海二手店数量也在悄然滋长。

      一眼就能望见尽头的新乐路上,就盘踞着三家二手奢侈品店:米兰站、米澜坊、桔梗中古屋。无论你走进哪一家,年轻的老板都会告诉你这只是他众多分店中的一家,不由让人对二手奢侈品这个行当的“投资回报率”肃然起敬。

      “米澜坊”隐身在新乐路上的一座安静的花园内,庭院锁着残冬的寂寥,店内确是另一个世界,Gucci、LV、Chanel等手袋“贵”气逼人,仿佛气温也上升了不少。

      不留心观察就会错过很多“名包”,比如挤在橱窗里的那只爱马仕黑色Birkin包,价值38万;货架顶上那款张柏芝最爱的“老爷车”;还有“老佛爷”拉格菲尔德为中国特别定制的那款双CChanel,据说全球限量160只(似乎也只在半岛酒店发行)。为了这些价值不菲的货品,刘恋引进了一整套安保设施。她笑言道,“每次明星顾客过来,一眼就能瞄到摄像头,马上很警惕地问我们能不能先关了。”

      刚好一个模特从店里走出,拎着一款经常出现在欧美大片上的chanelcococo-coon。“她们经常出席不同的场合,要‘翻行头’,当季当款的包包少不了。”店主会为其推荐一些颜色艳丽、造型夸张,艺术感很强的款。“这种包就要高高瘦瘦的,拗点造型的靓女才拎得出味道。”

      二手奢侈品店就是将二手店、寄卖店以及租赁行的功能揉捏在一起,当然,经营对象仅限于奢侈品,更确切一些,就是手袋钱包等零配件。二手店传统经营模式是从顾客手里买断包包,再加价出售,赚取差价。“有时回收价钱谈不拢,就建议客人把包包放在店里寄卖,卖掉了就抽成。”店主告诉记者,寄卖利润虽薄,但降低了资金投入的风险。此外,租赁服务也是二手店的生财之道,比如为一场晚宴租一个LV手拿包的行情在1000元左右。“租借存在信誉问题,只有关系到位的熟客才能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6673.html

更多阅读

谣诼 当企业遭遇谣诼

     谣诼现象古已有之,如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陈胜在起义之前编造的“大楚兴,陈胜王”等等。在如今的信息社会,谣诼危机,特别是声誉危机,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甚至导致企业破产。那么,谣诼危机的本质是什么?其产生和传播

奢侈品鉴别 奢侈着但别说出口

    昨天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持第三届奢侈品论坛,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主持奢侈品的论坛,因为奢侈品牌的老总一般啥也不说,说的东西基本没啥知识含量,这一是因为奢侈品国际企业的中国区老总实际上没啥权力,他们不能说啥;二是奢侈品品牌

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 奢侈品在中国市场(1)

  编者按:奢侈品风靡沪上,奢侈人士趋之若鹜。这一现象,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城市消费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嬗变。本期“聚焦”推出的两篇文章,一则以新视野观照现实消费,间以不同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奢侈消费从中可见一斑;一则以沪上顶级商厦为例,

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 当奢侈遭遇二手(2)

      短短5年间,“米澜坊”的分店已扩展到5家,遍布沪上各个钻石商圈。而同行“桔梗中古屋”的老板周先生告诉记者,这在二手奢侈品行当已不算什么“神话”。      “桔梗中古屋”藏身于距离米澜坊不远的一条弄堂内,走进逼仄

声明:《二手奢侈品 当奢侈遭遇二手(1)》为网友人的名树的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