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企业竞争力分析 中外零售企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按照我国入世承诺,2004年12月11日之后,中国分销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中国零售企业将面临外商强大挑战,零售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为了解中外零售企业的竞争力差距,有针对性地做好应对准备,我们选取了20家中国大型流通企业(以下简称中国零售企业)和11家外国流通企业(以下简称外国零售企业)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我国零售业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我国流通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度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2003年,我国的GDP总量为1.4万亿美元,其中批发、零售、餐饮业的贡献度为7.7%。而发达国家这一比重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达到15%以上。我国流通业对GDP的贡献明显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

  (二)我国流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流通方式落后。目前,我国共有约85万家从事商品流通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4736万人。其中中小流通企业约占全国流通企业总数的99%以上,实现的销售额约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以上。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近2.6万家,100多家流通企业股票上市,销售收入超过百亿的内贸流通企业超过20个。从数量上看,我国流通企业已经具备较大规模,但放在全球背景下看,我国流通企业全部是中小企业,流通方式落后,竞争力弱,发展后劲不足。2003年财富500强中最小的专业零售企业(toys“r”us)营业额为115.7亿美元,而我国规模最大的流通企业百联集团零售部分营业额为485亿元人民币,仅是toys“r”us营业额的1/2。

  (三)外资进入速度加快,行业竞争日益国际化。目前,世界零售企业50强,已有70%在中国抢滩登陆,截止2004年6月,外资商业企业268家,店铺数4502个。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大型零售企业已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正加速在大中城市的全面扩张。2003年,家乐福在中国有分店41家,销售额达134亿元人民币,在2003年全国前30名连锁企业中名列第5;沃尔玛在我国已开设了33家分店,2003年销售额为58.5亿元人民币,计划今后5年内达到500家连锁店;麦德龙集团到2003年底在中国已建成18家商场,年销售额56亿元人民币,2005年计划超过30家。百安居、吉之岛、易初莲花和好又多等外国零售企业都在紧锣密鼓、大幅度地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新兴业态的营业额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已接近甚至超过50%。

  二、竞争力比较分析

  零售企业竞争力是指零售企业将人、财、物等资源动态组合并加以运用和管理的能力,经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最终上升为企业文化,主要体现为快速扩张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营销技术能力、财务运作能力、品牌价值能力和人才聚集能力等方面。

  (一)快速扩张能力。经营规模、资金实力、增长速度是反映零售企业扩张能力的主要指标。2003年,我国前30家连锁企业销售额共2704.2亿元(其中包含外资连锁企业销售额495亿),约为麦德龙销售额的1/2,家乐福销售额的1/3,沃尔玛的1/8。2003年沃尔玛的总资产达到947亿元人民币(约合7837亿元人民币),国内最大的流通企业百联集团总资产340亿元,仅为沃尔玛的4.3%;沃尔玛不仅总资产和经营规模大,而且增长速度快,2003年其销售收入是华联超市的504倍,其同比增长率达到12.27%,高于华联超市9.85%的增长率2.69个百分点。虽然目前我国大型流通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零售企业的快速扩张能力有所提高,但与外国零售企业相比,其快速扩张能力差距还很大。

  (二)营销技术能力。中国零售企业的营销技术能力较外国零售企业仍有较大的差距。中国零售企业单位面积营业额平均约为2.1万元/平方米,相当于外国零售企业的50%;人均营业额平均约为67万元/人,相当于外国零售企业的40%。郑州亚细亚、福建华榕、日本八佰伴、美国凯马特等企业失败的教训表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建立在不断提高营销能力的基础上的。中国零售企业在运用价格促销、陈列促销、广告促销、服务促销、敏锐捕捉市场需求等营销技术能力方面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餐饮企业竞争力分析 中外零售企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三)成本控制能力。2003年中国零售企业的毛利率平均值仅为9%,而外国零售企业的则达到了24%,差15个百分点,表明中国零售企业的采购成本、物流配送成本的控制能力较国际领先水平差距很大。从中国零售企业的毛利率分布情况来看,毛利率低于5%的占了30%,5%-10%的占了35%,10%以上的占了35%,分化形势非常明显;而外国零售企业中,毛利率在20%以上的占80%以上。

  (四)财务运作能力。从内部融资能力来看,中国零售企业利润总额的平均值为1.5亿元,相当于外国零售企业均值的0.7%;利润率平均值为1.2%,较外国零售企业的3.7%低了2.5个百分点。资金周转率方面,中国零售企业为4.24次/年,而外国零售企业为6.25次/年;流动比率的均值中国零售企业为0.93(流动比率反映企业可变现资金的流动速度,一般标准为1),外国零售企业1.01。说明中国零售企业流动资金不足,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加重资金周转的问题,商业风险增大。

  (五)人才聚集能力。中国零售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多数属于经验型人才,其比例在85%以上。这一部分人在经验积累上是足够的,但受到文化层次、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制约,上升空间已经有限,应对新一轮的国际化竞争显然力不从心;而外国零售企业中,各主要部门都部署了一批具有先进经营理念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国际性人才,在起跑线上无疑就占了先机,如麦德龙集团十分注重国际性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管理人员国际之间流动性较强,为全球扩张准备。另外,在人才的争夺中,中国零售企业也明显处于劣势,外国零售企业凭借其优厚的待遇、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良好的企业氛围已率先赢得求职者的青睐,这反过来将加重中国零售企业高级人才短缺的矛盾。

  (六)品牌价值能力。外国零售企业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约为5%,尤其是沃尔玛和家乐福这两大零售巨头的商誉已接近100亿美元,而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华联超市,按照总资产5%的比例计算,无形资产只有0.6亿人民币,差距不言自明。事实上,自1995年家乐福登陆中国至今,其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并随着扩张趋势在不断强化。而在国内市场中生存发展多年的中国零售企业虽培养了不少区域品牌,但全国性知名品牌甚少,而且还没有培育出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

  三、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外国零售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强大的采购能力、物流配送和信息管理水平是我国零售企业短期内难以赶上的。尽管目前外商(包括港澳台)投资企业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不到5%,尚未对我国零售企业造成大的影响,但对外资零售企业的发展势头必需引以高度警觉和重视,我们必需积极应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和促进我国零售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一)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大型流通企业。目前,我国大型零售企业的资产、销售、利润水平不到国外零售巨头平均水平的3%,我国现有的连锁商业企业平均每家拥有的店铺数为17个,与4688家分店的沃尔玛、10400家的家乐福、26000多家的伊藤洋华堂等国际大型零售企业相比,差之甚远,这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很不适应。政府要运用WTO的规则更好地促进我国零售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努力实现低成本扩张,促进企业集团化发展,提高市场集中度,减少市场无序竞争,争取用5至8年的时间,培育出15至20家可以和外国零售企业相抗衡、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零售企业。

  (二)给予企业必要的政策支持。中国零售企业的平均利润总额不及外国零售企业的1%,利润率比外国零售企业低2.5个百分点,这表明企业内部资金积累能力较差,企业扩张需要从外部大量融资。财务资源的匮乏将进一步阻碍中国零售企业的做大做强。近年来零售业利润微薄使得众多企业内部融资举步维艰,而行业竞争的不确定性和国际巨头的强势进入,又使得外部融资的难度加大。要积极研究政策措施,充分运用银行、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和多种金融服务手段,引导和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突破财务资源的瓶颈。

  (三)引导企业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国的零售企业正处在快速成长期,规模扩张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企业的规模扩张,一定要建立在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经营模式成熟、企业文化完善、管理团队优秀的基础上。但在目前中国零售企业在成本控制、营销、财务运作等核心竞争力方面均处于明显劣势的情况下,应先做强再做大。因此,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有能力的内资大型企业集团可以选择规模扩张,但中小企业应多关注盈利率,而不是市场占有率。否则,企业的规模扩张之日,很可能就是走向衰落之时,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

  (四)重视人才培养和品牌建设。人力、品牌资源是制约中国零售企业发展的另两个瓶颈。中国零售企业长期以来缺少吸引、培育和激励高层次零售人才的机制,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企业内部掌握现代零售知识的高级人才比较匮乏,在参与国际化竞争时处于明显的劣势。我国流通企业要加强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建设,加强和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做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同时中资零售业的集中度较低,缺乏有品牌号召力的大型企业,这使得家乐福、沃尔玛等巨头在登陆国内市场后可以凭借自身强大的品牌优势迅速赢得市场。有关部门应加强研究关于零售企业知名商号及商业老字号的保护措施,流通企业要加强品牌整合、品牌保护、品牌培养,挖掘和发挥品牌资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9655.html

更多阅读

谈谈酒店餐饮营销策略方案 餐饮企业网络营销策略

谈谈酒店餐饮营销策略方案随着商品经济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旅游餐饮企业的营销观念也从原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产品观念、生产观念和推销观念,逐步发展成为以宾客需求为依据的市场营销观念,甚至还出现了从餐饮企业更久远的发展着眼的“社

餐饮企业管理问题诊断 中国餐饮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突破

记得是前年,大河报曾刊登一则郑州餐饮企业的经营业绩排行榜,让人疑惑不解、大跌眼镜的是,排在前三名的却是洋快餐,而不是本土的连锁餐饮企业,这是让本土餐饮界很汗颜的一件事情,我们的餐饮企业占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为何却竞争不过

餐饮酒水单 餐饮企业如何赢得酒水高利润

   餐饮渠道作为传统的白酒消费主流地之一,历来都受各大白酒品牌的追捧,皆不惜花高昂的代价换取进店的机会。由于国内白酒高速发展,争取餐饮企业的渠道战也就在各品牌之间愈演愈烈,返利、开瓶费、盘中盘模式、卖店等等各种方式不一而

询问调研法 餐饮企业市场调研询问法

    餐饮企业市场调研的方法基本上与企业通行的市场调研法相同,只是在内容上不同,常用的方法是询问法。询问法是用询问的方式收集市场信息资料的一种方法,它是调查和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和意向的最常用的方法。询问一般是要求被询

声明:《餐饮企业竞争力分析 中外零售企业竞争力比较分析》为网友豆蔻年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