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雾霾形式严峻 调查上海金融危机下的健身房行业 形式严峻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去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所显露的巨大杀伤力已然波及各行各业,在经济发展放缓脚步之时,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变得谨慎。

  受到这股风潮的影响,曾经蓬勃发展的健身行业如今也正遭遇寒流侵袭。如果说居民区内的健身会所只是位于风暴边缘,那么,地处繁华商业地带的健身会所无疑站在了风暴中心。

  本期健身话题,让我们围绕商圈中健身会所的生存状态,作一个深入调查吧。

  话题一:风暴来袭

  5月中旬,由于租约问题,位于淮海路商圈的美格菲卢湾店宣布停业。消息传来,令许多业内人士与健身爱好者唏嘘不已。作为沪上第一家商业会所,自2000年3月在原址巴士大厦正式对外营业至今,美格菲卢湾店已经走入了第十个年头。

  “说实话,做了那么多年,心里总有些不舍。”面对会所内闲置的器械,暗淡的灯光下,上海美格菲健身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树森满脸遗憾。

  据何树森透露,其实这几年卢湾店一直呈现亏损状态,“因为其他分店收益状况不错,可以维持总收入平衡。”何树森说,原本美格菲与香港新世界广场签订的租约明年才到期,公司也打算在租约到期后关闭卢湾店,“我们在租约到期前一年已经不再销售会员卡,没想到这么快就结束营业。”

  近年来,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纷纷传出健身会所歇业的消息。从去年德艾力健身俱乐部歇业开始,接着是大唐瑜伽,再到今年的双元论瑜伽,一些健身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疲态尽显、急流勇退。原本被视为“阳光产业”的健身行业,在这股风暴中再也无法“春光灿烂”。

  事实上,早在2007年12月,有25年历史的台湾最大连锁健身集团、亚历大突然宣布停止营业,令各界震惊。据亚历山大创始人兼董事长唐雅君解释,由于台湾经济不景气,白领的消费力正在萎缩,而亚历山大对这一点估计不足导致投资失败,长期下来造成资金短缺。据报道,公司在之后引进投资人时遭遇诈骗集团,导致债台高筑,尽管唐雅君出让大陆亚历山大的股权,将资金带回台湾抢救企业,但依旧于事无补。最终,将集团推向深渊的是投资瑜伽馆失利,其中三间瑜伽馆投资超过1.5亿元,但会员招收不如预期,成本无法回收。

  话题二:经营成本

  关于“危机”的含义,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危险中蕴藏着机遇”。正如著名的“口红效应”,口红这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当经济衰退会、人们收入降低之时,他们很难去实施一些“大动作”,比如买房、买车等,这样手中反而会剩余一些“小闲钱”,正好可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

  尽管上千元的健身卡并非廉价之物,但相比口红,健康对于人类而言才是“必要之物”,只是当经济繁荣之时,许多人往往只顾着赚钱,而忽略了身体锻炼的必要性。“业内也有另一种声音,金融风暴来袭之时,正是健身行业蓬勃发展之日。”何树森认为这样的观点不无道理,但并不适用于商业地带的健身会所,“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许多公司原本会为员工在附近的会所办理健身卡,但生意额下降,自然会想方设法控制经营成本,员工的这种额外福利就会减少。”

  经营成本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多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健身企业也不例外。“很多人想进入这个行业,是因为这个行业对资金要求不是那么高,技术门槛也不是高不可攀。”何树森道出了多年前一次健身行业论坛上的小段子,“一个投资者给我递了张小条子,说手头有300万元,怎么办一家健身会所。我给他的建议是,还是投资股票回报率高。”业内也曾流传这样的说法,投资健身房只要装修200万元、设备100万元,如果卖3000元年卡的,卖到第1000张的时候就可以收回成本。事实却是,房租、人工成本等“硬成本”就要占到投入比例的50%以上。

  居高不下的经营成本已然成为高悬各健身会所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尤其是那些地处繁华商圈的健身会所,月租金动不动就几十万元,其经营压力可想而知。

  话题三:价格恶战

  除了高昂的经营成本,同质化竞争也是导致商圈健身会所生存窘境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关注健身市场,各地的健身俱乐部层出不穷,既有大型连锁的,也有小型单体的,定位于不同人群。健身俱乐部虽然品目增多,有自己特点的却并不多,基本都是同质竞争,未能形成差异化经营,激烈的行业竞争日益凸现。以上海的淮海路商圈为例,就云集了美格菲、舒适堡、一兆韦德、加州、亚历山大这些沪上健身行业的知名会所,小型的健身室更是不计其数。

  同质化竞争导致的结果就是价格恶战。“十几年前,上海的保龄球馆就是这样的问题。”曾有业内人士担心,价格战可能会导致中国的健身行业重复之前“保龄球现象”。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恶性价格战,曾被视为“贵族运动”的保龄球,价格由60元一局下滑到3元一局,从而导致整个行业陷入死胡同。一直以来,我国健身会所的经营模式就是出售会员卡,通过大量出售会员卡回收资金。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重视提高生活品质与身体健康,健身成为热潮,愿意花上几千元买张健身年卡的消费者不断增多。

  以低廉的年卡价位吸引消费者是健身会所增加会员的常用手段。“我们卢湾店一张卡最早卖6000多元,后来降到4000多元,然后是2800元,现在只卖1000多元。物价在上涨,健身卡反而跌价了。”何树森直言,正是周边会所激烈的竞争导致了这场价格恶战。如此看来,“保龄球现象”已经在商圈健身会所蔓延。

 全国雾霾形式严峻 调查上海金融危机下的健身房行业 形式严峻

  专家分析,跌价促销,虽然短时间内能够回收资金,聚拢人气,但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健身硬件和服务质量的下降。正是由于很多经营健身俱乐部的投资者抱着这样的心态,认为只要卖出年卡就可以回笼资金,就可以继续滚雪球似的不断发展,所以多在前期资金投入上没有过多投入的打算。而一旦遭遇消费者捂紧钱袋、市场低迷,便很难挨过难关。“有限的空间与设施承载过多的健身人数,健身会所常常捉襟见肘。”何树森表示,价格与服务的矛盾,是如今各家健身会所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话题四:鱼龙混杂

  目前,对于健身行业相对集中的争议是,会员们虽然与相关会所签订了书面合同,但仍不能在健身会所发生例如歇业、倒闭等情况后,有效保障自己的基本权益。健身卡这种预付性消费所存在的风险,是消费者与商家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上海市消保委公布的2009年十大消费侵权典型案例中,预付性消费侵权案例占了一半。

  预付款式消费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预付款式消费卡是一个不错的市场安排,但目前扭曲的消费卡市场已经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纵容不良经营者祸害多数消费者,对社会诚信建设和法制建设都是一种伤害。为了消化消费卡纠纷带给消费者的经济和精神损失,社会可能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样的情况,在大型的健身企业一般不会发生,所以在选择会所时,建议大家还是要讲究品牌。”何树森表示,尽管如此,一些前车之鉴还是令消费者产生了心理恐惧。于是,当美格菲卢湾店宣布歇业之时,会员不免产生了担忧。

  为了保障该店约3000名会员的利益,公司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会员可以选择升级到其他店继续享受会员服务,也可以选择退还余款。为了保证退款能顺利有序进行,公司根据会员卡号分批进行登记,核实后退回会费。公司在该店停止营业后,退款程序将一直延续到6月底。“目前,已有约90%的会员完成了手续。”

  生存,或死亡,这是如今摆在商圈健身会所面前的一道坎。在如今的大环境下,何树森认为,健身会所必须从自身出发,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运营成本,“今后的健身会所应当向更专业、科学的方向发展,针对亚健康人群,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毕竟,健康的身体是一切奋斗的本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20131.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金融危机下的产物——观《职业丑人沉浮记》有感 宦海沉浮

原文地址:金融危机下的产物——观《职业丑人沉浮记》有感作者:憩园主还记得08年的金融危机吗,一些企业为了保证正常运转,就想大规模裁员,可是面对一些有背景和不想失去工作的员工,使负责人束手无策,这时”职业丑人“就应运而生了,他们顾名思

2017金融行业发展趋势 金融危机下的酒店行业趋势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1.中长期发展不可逆转     预测到2015年全国将新增各类住宿设施约20万家,其中星级饭店约1万家,五星级饭店将超过500家;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饭店投资将达3400亿元。     2.竞争更加激烈集团之间核

亚洲金融危机 笑看金融危机下的家居行业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橱柜企业同其他行业一样,都已经在“冬天”里度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消费者在购买橱柜时,虽然仍将环保放在第一位,但是现在更加理性了,下单更加谨慎。对于一些品牌的规模企业来说,因为都

孤岛危机1无限能量 金融危机下的品牌能量与市场机会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抓住了趋势,然后实施定位准确的品牌传播,才能产生品牌势能和聚焦效应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更要学会过冬,不能依靠削减品牌投资来过冬       在金融危机来的

冯仑: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的“野蛮生长”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中国的房地产界有几门“大炮”,任志强是,潘石屹是,冯仑也是。  身为万通地产董事局主席的冯仑还有一个称号——“地产界的思想家”。这位“思想家”很直率,说话很直白。在很多场合,无论是什么话题,冯仑总是能用一

声明:《全国雾霾形式严峻 调查上海金融危机下的健身房行业 形式严峻》为网友獨白式分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