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常犯的11种错误 管理者经常打错的十张牌之七、八、九、十

 管理者常犯的11种错误 管理者经常打错的十张牌之七、八、九、十


第七张牌:感情。俗话叫“谈钱伤感情”,但生活告诉我们:谈感情伤钱。比如,为联络感情,你得请人吃饭,吃饭就得花钱;为加深友谊,你要串门,串门就得提东西;别人结婚,你要去祝福,但“空口无凭”肯定不行,等等。当然,我相信世界上确实有纯洁的友谊或感情,但这种纯洁的友谊或感情永远不会属于吝啬鬼和铁公鸡。与此相似,管理者和下属谈感情,就不仅仅是伤钱那么简单。比如,你和下属谈感情,他违反规定,怎么办?处理,伤感情;不处理,伤事业;他要你在用人上照顾他,怎么办?不照顾,伤感情;照顾,伤事业。管理者和下属谈感情,或许真的只为感情;但下属和管理者谈感情,那这种感情十之八九只是一种利益交换的筹码。比如,某个下属想和管理者“搞好关系”,你认为他的目的真是为了工作?上下之间在一起工作,日久生情是一种必然,但作为管理者,务必要让这种感情保持一种上善若水、真水无香的状态。否则,主动把“感情”这张牌打出去,到时你就会在“是用事业交换感情还是用感情交换事业”这个问题上难以抉择,如果用事业换感情,你的事业最终会失败,大家早晚要散伙,感情早晚要玩完;如果你用感情换事业,下属会鄙视你、厌恶你、唾弃你、背叛你,你与下属的感情就此玩完,而你的事业早晚也会在下属的鄙视、厌恶、唾弃、背叛中玩完。再者,管理者永远别指望下属会从感情上理解你的事业,在利益面前,得利就什么事都好理解,不得利就什么事都难以理解。所以,管理者千万别把“感情”这张牌打出去,否则不仅会使自己陷入无情无义的境地,还会出现“偷鸡不得倒佘一把米”的结局。


第八张牌:说理。开会上大课、讲道理是许多管理者乐此不彼的事情,误以为讲讲几个励志故事或者说说自己的奋斗传说,就能在以理服人中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和奋斗激情。然而,如果我们人类社会是一个讲道理的社会,那世界上就不会有战争、有苦难,联合国的主要职能就不是用来“吵架”。老话讲“大家都是聪明人”,很多道理不仅管理者懂,下属也懂,甚至下属懂的比管理者还多,但懂道理并不等于会遵循道理,否则监狱里也不会蹲着那么多囚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道理决定意识”,物质性的东西映射到人大脑中,最终都会演化为利益(包括信仰、感情等精神利益,精神利益不会脱离物质利益单独存在,它是物质利益的高级表现形式)。所以,“物质决定意识”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利益决定行为”,我们中国人常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就是这个逻辑。因此,要激发下属工作热情和奋斗激情,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利益得失”上做文章,这也是古今中外,无论管理理论如何演化,无论管理方法如何创新,有一个主题是亘古不变的:奖惩。在人类行为动机中,道理或可成为备选动机,但首选动机永远都是利益。中国儒家通过“教化”实施统治的主张在历史上之所以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原因就是他们永远不明白什么叫“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相反,从来没什么道理可讲的法家却在历史上大有作为,其代表人物的历史成就都极为卓著。比如,管仲辅助齐桓公率先在春秋称霸,李悝变法使魏国率先在战国称雄,申不害变法把小小韩国治理得没哪个大国敢惹,吴起跑到哪国变法哪国就变得所向披靡,商鞅变法为秦国打下了国富兵强的坚实基础,李斯辅佐秦始皇横扫六国完成中国大统,等等。毛泽东同志曾评价说:“历代有作为、有成就的政治家都是法家”。法家的治国主张、治国方法源于“趋利避害”的人性理论,趋利避害是什么?利益而已。众所周知的典故“徙木立信”,商鞅是怎么树立国家信用的?他没给百姓讲什么“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大道理,而是话不多说地十镒赏金增加到五十镒赏金,国家信用就此树立起来。有同志或许会问:你写这篇文章不也是在讲道理嘛?的确,我是在讲道理,但我不是在对下属讲道理。


第九张牌:训斥。训斥下属错误,是诸多管理者的通病。为何说是病呢?因为在成人的世界里,训斥只会埋下怨恨的种子。话说批评使人进步,但批评必须以尊重他人人格尊严为基础,否则,任何批评都会变成羞辱和取笑。训斥下属,表面上看是帮下属认识和改正错误,貌似一剂“苦口良药”,但本质却是管理者把自己的威严建立在羞辱下属尊严的基础上。为人父母者皆知,孩子长大后,如果话说重了,孩子可能两三个月都不理父母,何况不沾亲带故的上下级关系。有的管理者不仅喜欢训斥下属,有的甚至喜欢当众训斥下属,这明摆着是自己给自己制造“落井下石”者。管理者务必要明白,上下级关系是同志关系,而不是斗争关系,更不是敌对关系。下属犯错,最简单、最有效的处理方法就是照章办事,既不得罪人,亦能让下属知疼,疼了才会知错改错,其他人也才能闻戒,进而才能感受到法规制度的威严。相反,如果下属感受到的不是法制的威严,而是管理者的威严,此等管理状态看似成功,实则一败涂地。原因很简单,威严会滋生敬畏,下属敬畏法制的结果是遵循法制,而下属敬畏管理者的背后却暗藏着害怕,而害怕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憎恨,而憎恨的下一步动作只有两种:一是等你出丑,二是落井下石。再者,“情绪会传染”是个公理,憎恨情绪同样如此。比如,张三将自己对管理者的憎恨情绪发泄给李四、王五、陈六听,等哪天管理者稍微“得罪”李四、王五、陈六,三人就会立马觉得张三所说没错,憎恨情绪进而就会在每个员工身上开始发酵,最终成为企业的一股流毒。再者,管理者当众训斥张三,张三憎恨管理者是一回事,而其他员工怎么看待张三的遭遇又是另外一回事。正常情况下,除非张三所犯错误“穷凶极恶、罪恶滔天”,否则,张三怎么看管理者,其他人也会怎么看管理者。有的管理者或许对下属憎恨自己不以为然,以为下属靠企业养活,不想干尽可走人,不愁招不到人。怏怏大中华13亿人口,企业的确可以随便招人、换人,但企业对员工的这种“随便”其实也就是员工对工作的“随便”,而员工对工作的“随便”很容易让一个企业“随便”就倒下。在此与诸君共勉一句:客户是企业的上帝,员工是企业的天使。


第十张牌:人师。儒家一号人物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此话用来恭维他人尚可,如若用来自励便显得极为不智。儒家二号人物孟子有云:“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所谓“好为人师”,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总以自恋眼光高看自己而卑视别人。管理工作中,有些管理者总把下属的脑瓜子鄙视成一团浆糊,特别是当自己身居高位和事业成就高人一等后,就认定世间各种真理全攥在自个手里,就认定自个理当为人之师,动不动就想用自己的那缕“阳光”来“普照”下属、动不动就要拿自个的那点“灵光”来“点拨”下属,有时开会讲话没有个把小时根本下不来,几天不在众人面前讲话就心里发慌,有时和下属在一起吃饭吹牛都要见缝插针地“一鸣惊人”。殊不知,管理工作中,由于工作地位有尊卑之别,特别是下属利益得失攥在管理者手里后,无论管理者讲什么话、唱什么曲,得到的永远都是推崇与喝彩,故而常使许多管理者误以为自己能师。如同管理者带着下属去K歌一样,管理者K得再刺耳,永远都有“再来一首”的喝彩等着他。此时,管理者若是很自信地、很勇敢地、很主动地、很经常地“再次献丑”,那便成了“皇帝的新装”。再者,中国有句话叫“言多必失”,在管理者“好为人师”的各种言谈中,讲对一千句话或许改变不了什么,但只要讲错一句话,下属就会立马对管理者定性。我以前工作过的一个单位,有个领导就喜欢对我们进行“阳光普照”,动不动就给我们上教育课,但有次却说了句“领导就是组织,组织就是领导”,自此以后他便被我们永远地钉在“此人是个大官僚”的十字架上,而后只要他讲话我们就会极不耐烦、极为反感。管理者始终要明白,下属能否视你为老师、导师,关键看你所做,而非听你所说。管理者如是总想“为人之师”,总想要对下属进行“阳光普照”,结局往往会变成“为人之失”和“回光返照”,进而失人失心,这也是孟子把“好为人师”定性为“人之患”的根本原因。总之,管理者务求克服“好为人师”心态,不高看自己、不卑视下属,并善用“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时刻警醒自己。有同志或许会说:“你讲那么多,不也是好为人师吗?”这话貌似在理,但我是“好为谁人之师”呢?自言www.aihuau.com自语而已。诸君若觉有益可受之,若觉无益则弃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2351.html

更多阅读

冯仑:企业领导常犯的10大错误

冯仑:企业领导常犯的10大错误错误1:让别人做自己的上帝(上)  1. 谁是你的上帝  2. 替你做决定的五种人故事创业者大都是在理想的激励之下开始自己的人生的,但是在人生过程中会面临许多挑战。创业是一种人生,不是一个方法,做老板也是

管理者经常遇到的问题 管理者经常打错的十张牌之四

第四张牌:信任。看过历史的人不难发现一个规律:明君都是明在“疑人不用”上,昏君却无一例外都是昏在“用人不疑”上。我在《企业管理的祸源》中讲过:“失败始于失察,失察始于信任”。管理者赢得下属的信任是一种福气,但下属赢得管理者的

cad经常出现致命错误 管理者经常打错的十张牌之三

第三张牌:团结。话说“帮人是情分,不帮是本分”。下属相互帮助是许多管理者心中团结的主题,但下属之间是否愿意互相帮助,是他们的个人情分,管理者都没有任何权力和也没有任何资格来代替他们支配。如果管理者非要支配下属的个人情分,那老

管理者最容易犯的错误 管理者经常打错的十张牌之二

第二张牌:帮助。上帝被人崇拜,不是因为他会帮人,而是他从不帮人。这里有一个判断,不知道诸位赞同否:如果上帝帮人类,人类就要灭绝。为什么?因为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温室的花朵容易枯萎,家养的宠物没有生存能力,被父母一直呵护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声明:《管理者常犯的11种错误 管理者经常打错的十张牌之七、八、九、十》为网友深夜与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