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伟带领新浪闯关:先挺住然后拿下



十年前,与沙正治、王志东、茅道临、汪延等新浪历任CEO相比,曹国伟不是个性鲜明的人。但正是他,于悄然中重塑新浪。

第一任CEO沙正治是资本意志的结果。当时董事会需要重组。新浪合并华渊网之后,董事会重组,新的投资人进来,制定了一个更加国际化的战略,打造全球最大的华人网络,这时候也需要一个国际化的面孔,这需要一个在硅谷有威望,有经验的人出任CEO。

只有这样的人出任CEO,用全球化的视野与管理方式,才能把新浪带上市。沙正治恰好就是这样一个人。

沙正治之后,王志东掌舵新浪。王志东让新浪明白,新浪的未来不在国际化,而在中国。也正是王志东,用中国的互联网故事打动了美国投资者,最终在泡沫顶点将新浪带上纳斯达克。事实上,王志东之后,所有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开始明白:前途在中国。

与沙正治与王志东,曹国伟接触得并不多。但接下来的两位新浪CEO,都对曹国伟的崛起提供了关键性的帮助。

王志东之后,茅道临接任。茅道临有远见,有很强的定战略能力,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他将细节,执行都交给了曹国伟。正是在茅道临的任期内,曹国伟开始艰难的转身:由CFO向总裁,甚至CEO转型,全面负责公司事务。从那时起,曹国伟成为事实上的“二号人物”。

汪延与曹国伟之间,更像合作伙伴,他们差不多同时进公司,性格互补,汪外向,曹内向,很多事情商量着来。在汪延任期内,曹国伟在新浪内部有“刹车”之称:很多时候,汪延希望公司进入更多领域,曹则认为,应该等环境成熟再说。

回顾来路,曹国伟对茅、汪两位前任尽是温暖的回忆。他反复说:那时候,我们合作得很好。

曹国伟没有像其他职业经理人一样,是永远的打工者,而是完成了从“打工者”到“主人翁”的转变,除了茅、汪等外部因素外,更缘于他带领新浪一种闯关: 先挺住,然后拿下。

从CFO至CEO

《21世纪》:新浪十年,你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有哪些比较重要的节点?

曹国伟:我在新浪十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特别的跳跃式的发展。第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发生在2001年,是成为新浪CFO。以前我作为负责财务的副总裁,长驻国外。与国内同事主要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沟通。除了财务外,不负责其他任何业务。

2001年,我随茅道林回国,茅道临回国任CEO,接替王志东。此前,茅任COO。回国后的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管理方方面面的事情,而不仅限于CFO。后来逐步进入公司许多后端管理部门,包括法律、投资、财务、行政等工作。

对于新浪来说,那一年也好生了一个重要变化,公司从硅谷搬到了北京,公司完全在中国运营。新浪上市时,为了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还貌似一个全球性公司,即后来很有名的“新浪模式”。那时候我们常香港、台北出差。

临危受命

《21世纪》:成为新浪COO兼总裁的时候,新浪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时候?

曹国伟:在2003年、2004年的时候,新浪作为门户网站,流量与品牌都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但新浪与搜狐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地缩小。同时,收购迅龙、网兴之后,新浪的业务变成了两块,一块是广告,一块是无线。同时还有一些新业务,比如搜索、游戏。

2004年夏天,中移动调整监管政策发生变化,无线也受到了较大的压力。

当时公司内部觉得汪延一个负责太多业务,忙不过来,就决定形成一个三人架构,分别为汪延、我,还有林欣禾(与曹国伟一起任新浪联席COO)。我比较懂媒体,就管门户广告,汪延管无线,林欣禾管搜索与游戏。

我下面有三个部门,一是运营部,由陈彤负责,还有销售部及市场部。

《21世纪》:怎么应对这些局面的?

曹国伟:有一些关键决定。如人员架构重组,把杜红从一拍网(新浪与雅虎于2003年成立的合资公司,2005年12月,雅虎中国并入阿里巴巴[15.26 3.95%]巴之后四个月,一拍网并入淘宝)召回新浪,接管销售资源部。原来的销售部分两块,一块是销售,一块销售资源。

到2005年2月,我下定决心,让杜红当销售副总,接管整个销售部。现在回头看,我在最糟糕的季度里做了一件最对的事情。

包括资源管理体系,渠道管理体系,都做了彻底的更改。互联网的销售体系是很复杂的,不像报纸广告,版面类别少,定价也很标准,互联网则什么都没有。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版面,不同的广告形式,价格都不同。

力挽狂澜

《21世纪》:新浪十年,什么时候感觉最辛苦?

曹国伟:COO兼任CFO的时候,或者是总裁兼任CFO的时候。COO负责管理,CFO面对股东与董事会,这是公司中两个最具体,最累的工作,把这两个职位加在一起,等于公司绝大部分部门都由我直接领导。同时这两个工作有一定程度上的冲突。

那段时间突发事情也多,2004年有萨斯,2005年上半年有萨班斯。引入萨班斯,新浪的审计师,法律顾问都不知道怎么做,都需要我亲力亲为,这个过程很痛苦。05年在谈判上花了很多时间,就对盛大那个事情,前后持续三个月。

《21世纪》:盛大收购新浪股票,你首先从哪儿获知消息的?

曹国伟:陈天桥打电话告诉我的。时间是在公开消息出来之前。

《21世纪》:陈天桥给你打电话时,你有什么反应?

曹国伟:我没觉得十分震惊。这个事情既然发生了,我们就想应该怎么样去处理,从公司角度应该做些什么。

《21世纪》:都做了哪些事情?

曹国伟:召集董事会。首先是找投资顾问,看看怎么去应对。然后是找律师,看看有没有什么法律上的程序可以做。有些事情我一直没有讲过,盛大进入的前一天我们开董事会,我说未来可能有机构要进入新浪,提请大家特别注意,是否有必要制定毒丸计划,但大家当时觉得没事发生,就没有进行反应。

我当时之所有预料到这个事情,是因为2月8日发业绩,我预料到股价会大跌,我们的股票又很分散,那个时候就应该从公司的治理角度出发,考虑一些应对措施比如实施毒丸计划。事实上,盛大是从2月8日晚上开始买入的。

曹国伟:新浪十年边界突围

新浪十年,曹国伟有许多遗憾。他爱好摄影,有三十多部相机,从最傻瓜的数码到最专业的单反,但他很久没有摆弄相机了,没有时间。他还很少陪家人。妻、女及其余家人均在上海,他每周末回去,但很少带家人出去玩,只是偶尔抽时间一起吃吃饭。

为了弥补过去十年来的遗憾,今年春节他决定奢侈一下,带领全家去北海道滑雪。

这些遗憾,换来的却是重塑新浪的成功。收购迅龙、网兴,带领新浪发现互联网第一桶金,实施毒丸计划,成功抵制盛大偷袭,成功MBO,再造新浪之魂,从沙正治、王志东、茅道临、汪延,一步步逼近新浪核心,最终超越前任,控制新浪……

最大的变化是曹个人的华丽转身:从职业经理人变为股东。9月28日,新浪成功MBO,通过新成立的新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曹国伟为首的新浪管理层将持有新浪10%的股权。

股权分散是新浪长久的痛,王志东出局、阳光卫视换股、盛大偷袭、新浪CEO不断易人,甚至新近发生的合并分众传媒户外传媒业务,都与新浪股权分散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曹国伟成功完成MBO,其意义非同一般。

加长杠杆MBO

9月28日上午,新浪CEO曹国伟在其新浪微博(t.sina.com.cn)上发出一条信息,“今天注定将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有些兴奋,又有些紧张。”当日下午,曹国伟在微博上继续发布第二条公开信息,“终于要发布了。我和管理团队一起增持新浪10%的股份。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们。”

随后新浪发布公告:定向增发约560万股,以新浪CEO曹国伟为首的新浪管理层,将以约1.8亿美元的价格,购入上述股票。收购完成后,以曹国伟为首的新浪管理层,将持有新浪9.4%股份,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

历时十年,新浪MBO大业终于划上了句号。新浪员工感慨的将这次事件表述为“新浪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事件”。

曹国伟透露说,十年以前,新浪就想解决股权分散的问题。当新浪发生上述一系列事件的时候,都有新浪员工向曹国伟或抱怨,或开玩笑地说:该改变了,是应该做些什么的时候了。尽管曹国伟十分认同,但时机未到,MBO一事一直未获推进。

2009年年初,因为经济危机,新浪业绩增长放缓,新浪股价跌到20美元以下,曹国伟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应该可以推进了。此时新浪正在进行另一件大事情,即合并分众传媒户外传媒业务。合并分众传媒业务占用了几乎所有精力,曹国伟没有时间操作这件事情。

再后来,新浪股价回升,这件谋划了十年的事情再度被推迟。

因为与新浪的合并被监管部门否决,江南那时已经决定增持分众传媒股票,再度出山。9月25日,江南春宣布增持分众传媒股票。三天后,即9月28日新浪宣布成功MBO。曹国伟说:两件事情差不多是同时进行的,因而产生了时间上的巧合。

通过新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新浪的这套方案,是曹国伟一手设计出来的。曹国伟说:要买下新浪这么大的一家公司,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团队自己把大部分股票买下来,资金没有来源,没有可操作性,后来就设计了现在这个模式,解决了资金问题。

模式确定之后不久,曹国伟请新浪五位高管吃饭,分别是CFO余正钧、COO杜红、执行副总裁兼总编辑陈彤、副总裁兼无线事业部总经理王高飞、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曹国伟问大家:这个模式大家是不是认同,愿不愿意出钱来购买新浪股份?

“曹氏模式”获得了五人的一致认同,都表示要倾其所有购买新浪的股票。

“曹氏模式”的巧妙之处是通过一个“加长杠杆”控制了新浪:新浪投资控股持股10%,是第一股东,曹国伟个人有新浪投资绝对控股,间接持股新浪。这类似于柳传志的联想架构,通过员工持有股会持有联想控股,联想控股再持有联想集团[4.08 3.29%]、神码等公司的股份。

曹国伟说:MBO模式当时就想得比较清楚,没有任何备用模式。

分蘖突围法

短短一个月内,曹国伟做了两件事情,MBO是一件,CRIC上市是另一件。MBO解决了新浪的历史问题,CRIC上市则为新浪提供了未来。

CRIC上市的意义在于,当外界质疑新浪的天花板的时候,曹国伟给新浪内外的人提供了突破新浪原有边界的范本。

10月16日,新浪和易居中国的合资公司中国房产信息集团(CRIC.NASDAQ,下称“CRIC”)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报收14.20美元,较12美元的发行上涨18%,融资2.16亿美元。CRIC上市之后,市值逼近新浪。以市值计相当于再造一个新浪。

曹国伟认为,在分拆、合并、上市三步曲中,重点是合并,合并是CRIC上市的目的。新浪房产频道是一家提供互联网广告业务,克而瑞提供房产资询与数据分析。他们的共同客户是房地产商,两家公司结合后,就能向地产商提供整体互联网营销方案。

曹国伟为CRIC选择的上市时机似乎并不好:CRIC上市的前三个月上市的公司中,不论在美国还是在香港,都跌破了发行价,很多公司跌幅超过10%。曹却认为:经济大环境不好,但自去年底,中国房地产市场却这边风景独好。

曹国伟说:经济大环境不好,投什么都没有前途,新浪给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选择有前途的中国房地产。正因为如此,CRIC上市的股价表现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包括投行、分析师与新浪员工。有一个人另外,曹国伟早知如此,才设计、推动了CRIC上市。

CRIC上市,不管操作系模式,还是最终结果,都堪称“漂亮的case”。对于曹国伟来说,做一个“漂亮的case”不是曹的目的,曹的目的是给新浪突围提供一种模式:过去十年,中文门户老大的新浪拥有了很多资源,这些资源现在可以获得更多财务回报。

获得财务不是唯一目的,不断扩大新浪的边界是更重要的目的。搜狐网、中华网[5.15 0.98%]、盛大都是分拆上市旗下业务单独上市。对比这些公司分拆上市,曹国伟认为,新浪模式的特色在于,通过新浪资源获得了更多外部资源。外部资源是放大器,放大了新浪做为媒体的影响力。

房产频道分蘖的模式将被得到新浪其他资源部门。曹国伟认为,CRIC的模式可以应用到新浪的其他业务部门。除了房地产频道,新浪在财经、娱乐、汽车等领域的影响力。新浪这些频道均可作为媒体,与外部资源携手,复制放大器的作用。

新浪的边界

新浪的边界就摆在哪里:互联网广告之外,新浪还能做什么?但曹国伟却觉得,新浪的边界不在这里。

2005年,曹国伟决定做博客,当时选择名人博客作为突破口。

没有任何技术背景的曹国伟当时把博客技术部门都划归自己旗下。事权统一,这推动了博客的发展。经过四年发展,博客中国、donews仍然囿于圈子,试图突破,而新浪博客已经成为中国流量最大的博客社区,也成为新浪流量最大的频道。

曹国伟说:博客对新浪的影响力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提升新浪作为媒体的影响力,二是增加了内容的来源。

曹国伟的收获不止于此,这使曹国伟认识到:对于一个互联网公司来说,不能把单个产品独立开来,各个产品综合在一起,才有战斗力。深谙传统媒体的曹国伟说:这就像一份报纸,一个电视台,不能把不同版面,不同频道独立出来一样。

在产品方面,新浪短期、中期关注的领域包括视频、无线、社区三块。比如视频,有新浪播客(视频分享)、新浪TV。曹国伟说,更重要的是三块领域结合,挖掘新的模式,比如播客,就是视频与社区的结合,而刚刚推出的微博,则是无线与社区的结合。三个领域的融合,会有更大的创新空间。

整合不同的产品,扩大媒体影响力,售卖更多的广告,以此突破新浪的原有边界。但边界突围,曹国伟想得更多。

按照曹国伟未来的规划,在赢利模式方面,新浪不止广告这一块,包括游戏,包括电子商务,新浪都要想办法进入。游戏被称为与新浪擦肩而过的金矿。曹国伟重拾这块业务,是因为新浪已经不同:MBO之后,新浪能静下心来,为长期做些投入了。

曹国伟认为,在电子商务方面,新浪可以做很多事情,一是帮助电子商务化的企业进行互联网营销,二是新浪网民有很强的购买力,新浪可以作为平台,让网民的购买力在新浪上落实。对于新浪来说,环境还存在不确定性,目前仅属于未来规划。

·记者手记· 先改造自己

文/侯继勇

直到大学时,曹国伟都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穿衣服不着调,上课老缺席,头发没型,冬天长,夏天短,随季节变化。现在的曹国伟,精神的板寸、西装、衬衫,全身都透着一丝不苟的严谨。新浪员工说:他是个可以改造自己的人。

首先改造自己,然后改造新浪,这是对曹国伟过去二十年某种概括。

这种改变是在工作中一步步形成的。曹国伟回忆,在美国获得学位后,第一份工作在会计事务所,主要是审计,咨询工作。那些年,曹国伟艰难的实现了一点,就是在不指出客户问题的情况下直接解决客户的问题。这样效果很好,客户不会反感,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世事练达、平衡均势本是典型的东方智慧,曹国伟将其成功的应用到了美国。

随后是做CFO,这也是一个以严谨著称的职位。

改造自己意味着牺牲个性,必经一个痛苦的心路历程。曹国伟却似乎轻松地实现了这一点:随着工作经验越来越多,自己要学会从人的本性上去考虑问题:不要对人格理想化,每个人都有其背景,经历以及局限,要理解别人的感受,牺牲个性的痛苦就会释然。

曹国伟说: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很厉害,不大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及想法,“我的脑子一向反应很快,现在我的反应却是很慢的,这种慢不一定是真慢,而是已经养成了一种这样的习惯,比较有耐心”。

跟随曹国伟多年的员工都发现,曹国伟与2000年相比,有一个巨大的变化,如员工出现错误,不像一般的老板,劈头盖脸地骂他,而是解释说,这个事情可能应该怎样,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逻辑上出了什么问题,环境与个人的因素各占多少,很有耐心。

新浪自成立以来,由于股权分散原因,董事会利益对立,职业经理人更换频繁等原因,矛盾与冲突之激烈业内无出其右。成功地再造自己,使曹国伟在新浪过去的生态中游刃有余。但曹国伟清楚的知道,这已经成为新浪的内伤,必须根除。

新浪股权分散,管理层职业化,给其带来的不重视长期投入,一贯地短期投机给新浪带来了巨大的伤害。通过MBO,实现这一点,一点不比联想、TCL改制、东软MBO更简单。曹国伟最终实现了这一点。这一个大弯,曹国伟拐得很大,也拐得艰辛。

再造自己,也让曹国伟在新浪内部“循序渐进”的崛起,从CFO到COO,到总裁,然后到CEO,曹国伟管理工作拓展到人事、行政、法律、营销,运营。在新浪内部,曹国伟成为“没有边界”的人,除了技术外,什么事都能做。边界的不断扩大,缘于曹国伟对自己的不断再造,也让其完成了前任CEO没有完成的事业。

要改造一个东西,就先适应他,或是容忍他。当年的个性少年,竟能十年蜇伏,缘于曹国伟对目标与理想的坚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47214.html

更多阅读

新浪董事长曹国伟 曹国伟的新新浪

作为新浪这个资本斗兽场里最终的幸存者和胜利者,曹国伟一直被低估了。 《商业价值》杂志特约作者 正楷|文 10月16日的清晨,越洋电话的另一端,所有人都清楚地听到曹国伟惯有的笑声。当天,新浪旗下的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公司(纳斯达克:CRIC)

曹国伟的新新浪:资本斗兽场里最终胜利者

作为新浪这个资本斗兽场里最终的幸存者和胜利者,曹国伟一直被低估了。 《商业价值》杂志特约作者 正楷|文 10月16日的清晨,越洋电话的另一端,所有人都清楚地听到曹国伟惯有的笑声。当天,新浪旗下的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公司(纳斯达克:CRIC)

新浪掌门曹国伟:现在开始创业

过去十年,如果通过我的努力证明我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职业经理人 ,我想在下一个十年用一种创业精神做我的企业,过去十年我和我的新浪打造成了国内最有影响力的门户,未来十年我希望我和我的团队能够缔造一个跨平台的、多媒体的平台,所谓跨

曹国伟:新浪进入“曹氏王朝”

 曹国伟众多“马仔”中的一个说,从没见过如此拼命的老板。10月,为CRIC上市的路演,曹国伟每天几乎只睡2个小时。为了忽悠一个大投资人,曹国伟可以从纽约坐一架小得不能再小的飞机飞往魔鬼三角百慕大。但这或许只是曹国伟在新浪十年里生

新浪“曹国伟造”:收购分众核心业务

曹国伟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曾担任过记者,与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江南春一直颇有渊源。自从分众传媒上市以来,曹国伟曾一度担任其独立董事,2008年5月,由于新浪与分众间交易额超过了新浪营业额的5%,曹国伟才转任分众非独立董事。 

声明:《曹国伟带领新浪闯关:先挺住然后拿下》为网友冇寄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