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从玩到完



 他曾经三度加冕首富,集各种荣誉于一身,而后又两次被警方调查,39岁的黄光裕留给外界的是一个中国式富豪梦的破灭。

  不到20年的时间,他从一个潮汕穷山村的农村孩子、一个连初中都没有读完的“个体户”,成为坐拥数百亿资产的富豪。从草根到胡润榜富豪,在黄光裕身上曾经完美演绎了一代中国人的创业梦想。但如今,这些美好却被阴影笼罩:黄光裕出问题了,而且可能就此陨落。

  “他的陨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金融投资家、经济学家孙飞博士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公司在上市过程中,合法地规避一些障碍无可非议。但如果手段拙劣,就算达到了目的,也有“阴沟翻船”的危险。

  胡润榜魔咒?

  连胡润自己也称,百富榜犹如一纸魔咒,上榜的人中,不到5年,落马者竟然将近1/3。

  如果说金钱能解决一切,那么金钱也能毁灭一切。“对资本市场的违规操作,这可能是最终导致黄光裕失败的症结所在。”中国政法大学霍玉芬教授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2008年11月17日晚,国美集团董事会主席黄光裕被公安机关带走调查。据一位接近公安部的人士透露,理由是涉嫌洗钱、违规贷款和偷税漏税,此案由北京市公安局经侦总队负责。

  今年39岁的黄光裕曾于2004、2005年蝉联胡润百富榜榜首。2008年,他又以430亿元个人财富再次登顶。而此后,黄光裕成为胡润榜单上又一落马者。

  2008年11月28日下午,中国证监会在新闻通气会上披露,黄光裕旗下的北京鹏润投资有限公司在对两家上市公司(中关村和三联商社)进行资产重组的过程中,“有重大违法行为,涉及金额巨大”。

  证监会的通报为黄光裕涉案由头提供了合理解释,但市场并不满足这一简短描述,关于黄光裕涉案原因的各种版本仍在坊间流传。据《财经》消息称,黄光裕被查的第二天(2008年11月20日),各种消息便流传开来,从行贿商务部条法司巡视员郭京毅到结交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从骗贷、逃税到非法换汇,甚至有传闻称黄光裕因赌债未还而落网。

  而来自《证券市场周刊》的最新消息表明,黄光裕涉案缘于一场致命的交易——为寻求“保护伞”,黄光裕接下一笔超过3亿元的委托理财资金,以变相行贿,使其在资本市场上疲于奔命,操纵中关村股价。在行贿、洗钱、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商务部条法司巡视员郭京毅联盟内部矛盾激化,一封举报郭京毅的举报信将黄光裕牵连进来,最终将这位中国首富推向囹圄之中。

  中国的“山姆·沃尔顿”

  成为“首富”那年,黄光裕曾令人诧异地表示,“我不喜欢做买卖”,“刚开始是为了养家糊口,后来变成了一种工作,最后不知不觉陷进去了”。

  种种猜测在坊间蔓延。要拾掇起这些传闻,还需要从黄光裕传奇的发家之路说起。

  黄光裕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的一个村庄凤壶村。上世纪80年代中,年仅17岁的汕头少年黄光裕(又名黄俊烈)与哥哥黄俊钦一道,身揣4000元钱从家乡北上,到内蒙古一带做贸易。一年后进入北京,在做了半年生意后,最终选择在珠市口经营一家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电器店,1987年1月1日,正式打出“国美电器”的招牌。

 黄光裕:从玩到完
  这是目前有关黄光裕唯一可循的发迹起点。依靠这家不到100平方米的电器店,他一路打拼,而后摘得首富桂冠。然而在白手起家的神话后面,各式传言也一直相伴,直指他最初是靠经营走私品起家。然而,极少接受媒体采访的黄光裕并未直接反驳这些传言,只是声称其兄弟用于投资珠市口那家家电店的10多万元来自“在内蒙古做贸易”和“在北京最初半年做生意”的积累。至于何种生意,并未多谈。

  黄光裕的桂冠仿佛从一开始就带有“原罪”的阴影。但草根人物的发迹之路从来都是不易的,大多数人也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对于黄光裕的“第一桶金”,人们也没有过多追问。所谓“英雄不问出处”,何况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中国人乐意看到从草根到富豪的渐变故事。

  可以说,草莽精神与精英意识的融合成就了黄光裕后来的“国美帝国”。

  此后,一场场家电零售领域的革命在中国不断上演。创业伊始,他便敏锐觉察出家电市场的巨大潜力,决计做长久生意并确定了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一举打破了过去百货店经营家电的垄断局面,家电生意成为他的立业之本。他熟练运用商业资本,高效管理物流系统,打造连锁家电商业品牌,给消费者带来实惠。他打造了一个“影响无处不在的商业帝国”,被胡润誉为中国的“山姆·沃尔顿”(沃尔玛超市的创始人)。

  国美在经营之初便开创了很多业内先河,1990年首创“包销”制,1991年率先在《北京晚报》中缝登出商品报价广告,1993年开始在北京地区开设多家店铺,1996年由单纯经营进口商品开始转向以国产与合资品牌为主,1999年开始向全国扩张。

  玩命的“资本梦”

  在自我剖析“不喜欢做买卖”的黄光裕眼中,零售、音像,乃至地产,最终也只不过是他资本战场上的一颗颗棋子。

  尽管国美在10余年的积累下,从1999年开始发力走向全国,但外界对其扩张之举看法迥异,而资金保证则更是备受质疑。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国美的上市之路便成了业内外人士的谈资。

  使黄光裕从“生意人”向“资本家”的转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香港壳王”詹忠培。

  2000年,黄光裕与潮汕老乡詹忠培相识。曾被香港媒体列入“四大恶人”、有“潮州怒汉”之称的詹忠培,以买壳、洗壳、卖壳闻名,其运作的壳据传多达20余个,人称“香港壳王”。

  正是在这位“香港壳王”的帮助下,黄光裕上演了著名的“左手倒右手”戏法,国美如愿实现买壳上市。借壳成功后,国美电器的市盈率一度高达50倍,当时全球家电零售业的平均市盈率不过是14.3倍。对于黄光裕来说,这次资本运作使其个人财富一下子呈现几何式增长。他投入的资产总值不过7.5亿元,包括一份物业、一块土地、两次现金增持、一次股权置换,却拿到了市值80余亿元的上市公司,腾挪过程中还套现了25亿元现金。

  对成就感的极致追求是很多人走向成功的动力之源,而在黄光裕身上,这种本能被数倍放大。恰是伴随本能而生的狂躁和激进使得野心膨胀下的黄光裕一步步滑下了窘境。

  与成功收购永乐相比,2007年至今,黄光裕的三个大动作——先是收购大中电器,继而收购三联商社,随后入主中关村股份,似乎都并不成功。

  而早在之前,对于黄光裕左手零售、右手地产,心里装着资本市场的做法,外界的观察者一直认为他是在玩一个危险的游戏。甚至有分析人士指出:黄光裕用来发展房地产的资金就来自零售业的资金沉淀,在他的游戏里,速度是最重要的,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所有的游戏就要一起结束。

  确实,黄光裕的游戏已渐趋结束。但究竟将以何种方式结束,至今只差一个官方的说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48061.html

更多阅读

黄光裕:商者无域

黄光裕:商者无域17岁离汕北上闯商海,用3万元的贷款开始了家用电器的经销。1986年,“国美”的商业门面首次出现在北京前门珠市口。1990年,黄光裕开始脱离中间商,与厂家直接接触,创造包销制。之后的10年,国美加快扩张,建立巨大销售网。2004年

黄光裕:依然看重商业地产价值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2007CHIC)期间, 鹏润深度参与了CHIC重头戏之一的“2007中国服装论坛”。在论坛现场,本报记者专访了国美领军人物黄光裕。   《中国经营报》:国美高调进军服装零售业,与卖家电有什么不同?   

黄光裕:创建中国首家“连锁家电超市”

1985年,年仅16岁的黄光裕跟着比他年长三岁的大哥黄俊钦远走他乡,闯世界去了。   起初,黄光裕跟着大哥黄俊钦到内蒙古一带做贸易,虽然做成了几笔生意,也赚了一点钱。但他并不满足,为了寻求更大的   发展空间,他在内蒙古呆了不到一年便

黄光裕:成功就是给更多年轻人带来希望

新京报:本次论坛一个很重要的主题是“我们时代的青年领袖”。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您认为在企业领域内,“青年领袖”这个概念,衡量标准是什么样的?   黄光裕:我认为一个重要的标准是他所创建的事业能不能引领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能不能在

黄光裕:把我们的梦想转换成为目标

 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于4月21日-23日在海南博鳌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机会”。以下为“我们时代的青年领袖”特别圆桌会议国美电器集团总裁黄光裕发言实录:   黄光裕: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今天这

声明:《黄光裕:从玩到完》为网友狂歌痛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