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化行业产业链 母子公司管控 民族日化产业的护身符(2)



联合利华的三种武器

    联合利华在跨国经营上经验丰富,但更大的能力在于因地制宜地调整,在中国经历了曲折后,逐渐打造出三种威力无比的武器,得以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彻底的本土化。

    “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土化”,这就是联合利华的全球化理念。

    本土化是跨国企业广为采用的方式,而联合利华实施的是彻底的本土化,具体来说,就是将日常运营的方方面面都纳入本土化的范畴。在联合利华中国公司,90%以上的管理人员都来自本地,使文化融合不再成为问题。研发上,成立上海研究中心,研发人员全部来自本土,并与全球其它研究中心实现资料共享,增加中外技术交流,并且结合中药理论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

    联合利华还把在中国国内的采购比例提高到90%,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加强了与本土企业的合作。联合利华甚至还努力寻求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使公司与公众的联系更为紧密。在对外公关和宣传上,联合利华也着力打造本土化的企业形象。

    玩转品牌。

    联合利华拥有旁氏、力士、夏士莲、奥妙、立顿、和路雪等许多世界知名品牌,且跨越多个领域,但并不杂乱,这得益于所采用的集中战略。联合利华的集中战略包括三个方面:行业、品类和品牌,维护优势领域和品牌,使一线品牌占到业务总量的80%,年增长率达到5%。

    联合利华严格控制品牌数量,品牌压缩的标准是是否有潜力成为有吸引力和有规模的品牌,比例上大致是从2000个品牌中选出400个,未被选中的品牌有些卖掉,有些则根据业务需要重组到选中的400个品牌中。

    联合利华并非简单地将全球品牌照搬到本土,而是进行本土化改造,使之更加适合本土市场需求。全球品牌只是联合利华品牌结构的一部分,联合利华还通过并购获得本土品牌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用先进的技术和营销经验加以改造,既继承民族特色,又注入新的内涵,使用本土品牌能够获得更多的文化认同,降低市场风险。

    营销打天下。

    渠道对于日化产品尤为重要,联合利华对于渠道建设和管理深有心得,这也为其抢占市场提供了重要保障。联合利华的销售渠道不仅大面积覆盖到城市,还遍及全国1800个县中的1500个以及1/3的镇。在保证覆盖面的同时,联合利华也进行了渠道瘦身,将在华经销商数量从600家削减到300家,并将超市、大卖场从渠道中独立出来,改由联合利华直接供货。联合利华还与终端零售商结为合作联盟,共享产销数据库。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渠道,联合利华拥有一整套先进的渠道管理机制,确保渠道的双向畅通。 

    市场推广是打造品牌的关键,联合利华在市场推广上舍得花大手笔,单个品牌的市场推广费用竟然占到销售额的50%。在宣传品牌的同时,联合利华也注意突出企业的品牌形象,打造了联合利华这一整体品牌。

 牵手、拼杀还是和平共处

    一个联合利华已然可怕,可在中国市场,拥有强大武器的跨国巨头还有很多,无论是电视上还是超市里,人们看到国内的日化产品满目都是洋品牌,这不知是中国老百姓的幸福,还是中国日化企业的悲哀。国内日化企业面对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这些跨国巨头,有三条路可以选择,是牵手、拼杀还是和平共处?

    并购后难以复兴。

    国内日化企业选择并购由来已久,除联合利华并购美加净牙膏外,还有宝洁并购广州浪奇和北京熊猫,拥有了高富力和熊猫两大知名洗衣粉品牌,以及德国美洁时并购活力28,但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知名品牌都遭遇了同样的下场――雪藏,致使市场份额丧失殆尽。尽管后来这些品牌都被收回,但再也难以恢复元气。

    国内企业之所以选择并购,看重的是联合利华们在资金、技术、管理上的优势,学习跨国巨头的品牌管理经验,优化自身的产品结构。不可否认,并购确实给国内企业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付出的代价也非常昂贵,毕竟品牌价值难以准确估量,打造新的品牌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

    联合利华们源于商业目的的行为也无可厚非,他们积极实施并购目的只有一个:抢占市场实现垄断。与其在市场上竞争,不如采用并购一招制胜,直接消灭竞争对手。所以我们看到宝洁并购的两个洗衣粉品牌很快销声匿迹,而宝洁旗下的碧浪、汰渍成为市场主力。看清跨国巨头的并购实质对于国内企业颇为重要,美加净们早该觉醒了。

    硝烟下的危机。

    正因为不愿意眼睁睁看着本土品牌消亡,美加净、熊猫才被国内企业重新收回,但我们看到这些品牌很难重振旗鼓,原因当然很简单,那就是国内日化企业自身实力有限,难以抢夺曾经失去的市场,更难以撼动跨国巨头的市场地位。

 日化行业产业链 母子公司管控 民族日化产业的护身符(2)
    与跨国巨头相比,国内企业的落后是全方位的。就拿品牌管理来说,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使用混乱的现象非常普遍,在美加净身上甚至出现过“一仆四主”的荒唐事,直到现在美加净品牌也没有实现整合,白猫拥有美加净牙膏,而上海家化拥有美加净化妆品,让消费者无所适从,很难产生品牌认同。

    面对跨国巨头的强大攻势,很多国内企业奋起迎战,创建了六神、奇强、雕牌、雅倩等知名品牌,这些本土品牌的崛起也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许多国内品牌缺乏持久,在市场推广、渠道建设上也问题多多,更何况跨国巨头们擅长实用的市场手段并不只有并购,单价格战就能杀伤无数。在拼杀路上,国内企业任重道远。

    自主才是出路。

    三条路的最后一条是和平共处,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并不成其为可以选择的出路。竞争是市场永恒的主题,跨国巨头不无例外地选择快速扩张,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取更高的利益,根本不会给国内企业安于现状的机会。

    国内日化企业眼里只有“小企业”而没有“大市场”,因而只知埋头治理企业,不知用战略眼光审视整个行业,这也是日化行业缺乏本土巨头的重要原因。其实与其单兵作战,不如合纵连横,实施战略并购以实现快速扩张,整合品牌、产品和资源,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跨国巨头逐个击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3169.html

更多阅读

比亚迪王传福:电动汽车引领产业的变革(2)

 能源的节约带来一个成本的节约。大家知道使用成本具有巨大的变化。按照电价和油价的差异算法,我们可以综合一下,美国、欧洲和中国三个地区比较一下,不同地区的电动车和不同的燃油车的使用成本的差异。我们知道在一般的车辆,1.6升排量

中国日化产业集聚区 奥妮并购 中国日化产业拐点(2)

以往,制造厂家是发动整个产业变革的驱动性力量。厂家以价格战、广告战、通路战等种种武器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种种变化。然而,随着渠道、产业结构、竞争阵营的变化,这些曾经功效非凡的做法已经走到了头。话语权力集中于制造商的格局业

新闻出版产业拐点 奥妮并购 中国日化产业拐点(1)

近年的日化市场可谓水波不兴,无大喜也无大悲。但平静之中正孕育着变数,我们已经置身于正经历着大裂变的产业新大陆,市场所展示出的新生、向上的革命性力量开始左右产业格局。过去几年市场的渐进式革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产业的地壳运

柏亚国际:广东日化军团的野心(2)

汕头集合了70%日化企业     谈起此项投资,柏亚国际(中国)首席策划总监黄帮赐显得信心十足。首先是中国日化产品庞大的市场容量和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制造工厂”,中国部分行业的OEM竞争优势已经非常明显,特别

声明:《日化行业产业链 母子公司管控 民族日化产业的护身符(2)》为网友阴霾深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