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率 伊利股份一季度净利翻番 乳业巨头强势回归



伊利股份(600887)4月30日同时公布了2008年年报和2009年一季度报告。年报显示,公司08年实现营业收入216.59亿元,同比增长11.87%; 每股收益-2.30元;不过,随着市场的逐渐恢复,公司今年开局良好,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103.59%。

  对于2008年年报的亏损,分析认为,三聚氰胺风波给中国乳业带来了严重冲击,巨头公司大幅亏损也在业内预料之内。 据悉,到目前为止,“三聚氰胺事件”已让中国奶业三巨头去年全部亏损。

  伊利集团成功地进行奥运营销,深化精确管理,克服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前三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45%。但是,此后受到“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整个乳制品业都面临危机,伊利亦不能独善其身,产品销量业随之大幅下滑,存货严重报废,为恢复市场销售付出的促销和宣传费用均有所增加。这导致公司去年全年利润总额为-19.6亿元,同比减少1938%,每股收益为-2.3元。造成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三聚氰胺”事件造成存货报废8.8亿元,同时对期末计提2.4亿元存货跌价准备。

 净利润率 伊利股份一季度净利翻番 乳业巨头强势回归

  “三聚氰胺”风波给整个中国乳制品行业都带来了严重冲击。因部分产品召回及退货、部分库存商品计提减值准备及计提销售费用等因素,中国的乳品企业均不同程度受到重创。亏损是2008年乳品行业的整体基调,不仅是伊利,另一乳业巨头蒙牛2008年也亏损9.486亿元。(《世界企业家》[bossline.com])

  伊利股份有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三聚氰胺’事件的冲击。换句话说,哪家企业在三聚氰胺中整顿得更彻底,哪家企业付出的成本也就更多;哪家企业承担的责任越大,其付出的代价也就越高。”

  据了解,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为了进一步消除消费者的恐慌,伊利集团回收了2008年9月14日之前生产的所有合格奶粉,仅将此后生产的、经过国家和企业双重检验的合格产品上架销售。这在客观上给伊利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也使年末奶粉库存大量增加。这在伊利财报中也有所体现:报告期末,存货年末余额比年初余额增加4.84亿元,增长27.71%。

  此外,报告期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83亿元,远远低于期初的7.78亿元,资金面临显著压力。伊利股份有关人士指出,为了确保广大奶农的利益,伊利集团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继续向广大奶农收购原奶,为确保奶农利益付出了巨大成本。

  数据显示,1-2月,液体乳及制品实现销售收入214.8亿元,同比增长 2.9%;实现税前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78.8%。税前利润率达到6.9%的高位,去年同期税前利润率为3.6%。

  去年以来,乳制品行业一直处于恢复增长中,且恢复速度大大超出预期,乳企的盈利能力也持续提升。 行业专家陈渝认为,中国乳业已进入强势恢复期。

  分析人士表示,伊利产品结构平衡,尤其婴幼儿奶粉发展迅猛,多年来已树立了较为稳固的市场王者地位,09年一季度销量更是去年同期两倍,随着三鹿的退出,这一优势更加明显,也将洋品牌远远甩在后面,因此公司一季度恢复较好,增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世界企业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5266.html

更多阅读

伊利股份基本面分析_胡老师 伊利股份股票分析

转自雪球:耐力投资():【耐力大蒜贴 -- $伊利股份(SH600887)$基本面分析】又一篇大蒜贴来了,不说废话,直接上菜。对伊利股份做个全面的总结与分析。(文中引用了几张券商分析报告的内容与图片-- 作者为瑞银证券的分析师赵琳,在此感谢该分析

谈伊利股份及奶粉行业整合 伊利高钙奶粉

谈伊利股份及奶粉行业整合乳业股票,在进口奶冲击,及资金偏好变动背景下,出现了长时间的调整。近期,伊利股份为代表的乳业股涨势喜人。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由于伊利股份在A股对乳业具有代表性,主要结合伊利来谈谈。一、伊利股份历史业绩

伊利奶源 伊利投资辉山进军东北 奶源成争夺焦点

     继蒙牛收购雅士利拉开国内乳业兼并重组的大幕后,国内另一乳业巨头伊利也不甘示弱。  9月9日晚间,伊利股份发布对外投资公告称,将通过其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伊利国际投资辉山乳业,成为辉山乳业的投资者,投资额约3.1亿元人民币

声明:《净利润率 伊利股份一季度净利翻番 乳业巨头强势回归》为网友晴天便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