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碧: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干妈



在2008胡润富豪榜中,贵州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以15亿元排539位,成为“2008胡润富豪榜”中排位最靠前的贵州企业家。她仅是没有上过一天学,仅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村妇女,说出她的名字,许多人也许茫然不知,但提起她的“老干妈麻辣酱”,却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陶华碧就是打工者们几乎天天必吃的“老干妈麻辣酱”的创始人,生产这种食菜的大企业的董事长。陶华碧创造了一个童话, 她白手起家,居然在短短的6年间,创办出了一家资产达15亿元的私营大企业!

  陶华碧是从卖米豆腐开始自己的“经商”生涯的。每天,陶华碧背着装满米豆腐的背篼,从家里坐车到龙洞堡。上车下车时,陶华碧还得请人家帮忙把背篼背上肩。晚上,陶华碧在家里做米豆腐,由于常年接触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到现在,她的双手还会脱皮。几年过去了,陶华碧的生意越来越好。她开始第一次扩大“经营规模”。用捡来的半截砖和油毛毡石棉瓦,一夜之间搭起了能摆下两张小桌的“实惠饭店”。

  豆豉辣椒越卖越好,1996年7月,陶华碧借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辣椒调味品,定名为“老干妈麻辣酱”。成了老板,陶华碧仍然保持着不怕吃苦的本色。捣辣椒溅起飞沫让人眼泪直流,工人们害怕。陶华碧亲自操刀,说“把辣椒当苹果切,就不辣眼睛了”。产品生产出来了,陶华碧亲自背着,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单位食堂进行试销。一周的时间,试销商便纷纷让她加倍送货……

  豆豉辣椒的销售刚刚起步时,玻璃厂觉得老干妈的玻璃瓶要货量少,不太愿意接这单生意,陶华碧急了,她质问玻璃厂老板:“哪个娃儿是一生下来就一大个哦,都是慢慢长大的嘛,今天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或许是她第一次向别人“气宇轩昂”的说出“要长大”的宣言。让陶华碧如此有底气的是:“我没有文化,就一心研究技术,有技术,到哪里都干得好。”卖米豆腐时,“我做的米豆腐可以下锅炒”,开饭店,“现在公司的厨师是我教出来的呢,不过还是没我做得好。”做辣椒调味品,总是比别人的产品口味独特,比别人的香。

  由于“香”,由于“香辣结合”,老干妈的产品已经覆盖除台湾省以外的全国各地,并远销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南非、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举改变了辣椒产品局限于嗜辣地区的传统。现在,在产品开发方面,陶华碧依然是公司的“技术总监”,她不喝茶,不喝饮料,为了保持灵敏的味觉和嗅觉。“不管什么产品,只要我一闻一尝,就晓得哪种配料没放对。”现在,依托挖掘富有贵州地方特色的“香辣调味品”资源,牛肉末辣椒酱、辣子鸡辣椒酱、风味腐乳、香辣菜、香辣酱,新产品层出不穷。而且,所有的产品都能做到“一炮而红”。

  做老板首先要会做人

  老干妈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名声。刚刚开始卖豆豉辣椒时,她就用上了天平。“就是克数也不能随便,要是人家觉得不足量,找上门来咋个办?”“就是卖米豆腐的时候,我也没得欠过一分钱的税,每个月月初,穿双布鞋,从龙洞堡走路到油榨街去缴税,不缴税,人家查起来拿不出税票咋个办?”

  2001年,有一家玻璃制品厂给“老干妈”公司提供了800件(每件32瓶)包装瓶。不料,使用这批包装瓶产品封口不严,漏油。一些对手企业马上利用这事攻击“老干妈”。一些管理人员建议:“可能只是个别瓶子封口不严,把货追回重新封口就行了,不然损失太大,800件啊!”陶华碧却果断决定追回后全部当众销毁,一瓶不漏!“钱是一张纸,名声最重要,做老板首先要会做人。坑人骗人,人家口水都要把你淹死。”自从创办公司以来,老干妈产品合格率一直保持着100%。

 自己虽土 但擅长培养不土的人才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已经见过了世面的陶华碧渐渐感觉到自己的“土办法”再也跟不上激烈的竞争形势了,她想:自己虽然没多少知识,可天下有知识的人多呀!毛主席不是说过吗,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我就来个“他为我用”、“借智借脑”,把别人的现代化管理引进来。

 陶华碧: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干妈
  不久,陶华碧聘用了一个大学生。怎么培养这个人才呢?陶华碧有她自己朴素的绝招。本来,招聘这个本科生是要任命他做办公室主任,但陶华碧并没有马上任命,而是先让他在公司里做杂活,用她的话说:“这是淬火。”然后,又派他到全国各地去打假、考察市场,这一招儿用她的话说:“这是磨磨。”半年后,陶华碧才任命他为办公室主任。如今,这位青年已是公司不可或缺的骨干。后来,每每招聘新的管理人员,陶华碧都要对他们说:“我承认自己"老土",但你们别土,企业别土。”她总是先派他们轮流到广州、深圳和上海等开放城市,让他们考察市场,到一些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一招儿还真有用,这些人回来后,很快就使公司逐步走上了科学化管理的道路。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一个企业的发展,总是会有风风雨雨。”陶华碧说,而老干妈公司遇到的最大的风雨,是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从1997年以来,假冒“老干妈”的产品大大小小多达五六十种,造假地遍及湖南、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及贵州本省等地。老干妈一度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老干妈公司派出了一批又一批打假人员,甚至老干妈自己也披挂上阵。打假太忙,顾不上吃饭,就“买两个馒头,用自家的豆豉辣椒下着吃。”造假者四处隐藏,为了找到证据,“半夜三更,雨下得好大也要出去侦查。”

  在所有的假冒者中,湖南华越食品公司生产的“老干妈”最为“理直气壮”。这是因为,他们有“合法”的注册商标。“有本事就自己开发新产品嘛,我做好了就跟我学,算哪样嘛。”而国家商标局的“厚此薄彼”更让陶华碧难以接受———商标局拒不注册“老干妈”商标,客观上是为假冒侵权行为“保驾护航”。

  马拉松一样的诉讼一直持续到2001年3月2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于判决华越食品有限公司停止在风味豆豉产品上使用“老干妈”商品名称、停止使用与贵阳“老干妈”公司生产的“老干妈”风味豆豉瓶贴相近似的瓶贴、赔偿贵阳“老干妈”公司经济损失40万元、在一家全国发行的报纸上向贵阳“老干妈”公司致歉。终审判决两年多后,国家商标局于2003年5月21日裁定:“老干妈”首先由贵阳“老干妈”公司使用于其生产的风味食品,核准注册贵阳“老干妈”公司的“老干妈”商标,驳回华越公司注册“老干妈”商标的申请。撤销华越食品公司注册的“刘湘球老干妈及图”商标。

  贵州老干妈终于大获全胜。对此,陶华碧只有简单的一句话:“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老干妈赢了,可是,各地的假冒者依然时有出现。打假,仍然是老干妈长期的艰苦斗争。倔强的陶华碧说,打假,我要一直打下去,一直到我死。

   陶华碧这个没上过一天学的农村“老太太”,把一个民营公司办到这种程度,创造了新时代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童话。她的成功,令人叹为观止;而她的成功之道,更值得当今无论学历多么高的人们反思和借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6307.html

更多阅读

陶华碧:“感情投资”拥有超强的凝聚力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工人一下子扩大到200多人。此时,对于陶华碧来说,最大的难题并不是生产方面,而是来自管理上的压力。     最令她头痛的是,工厂扩大成公司后,一切都要走上正规,各种规章制度都

陶华碧:一个创立“老干妈”的农村女人

提起“老干妈”,恐怕不会有人不知道,又辣又香,不管是做菜还是拌面都很美味。很大一部分人都是“老干妈”的忠实粉丝。如今,“老干妈”实现产值13.5亿元,上缴税收1.8亿元,注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所生产的“陶华

陶华碧:只识3个字的农村亿万富翁

这个大字不识4个的农村“老干妈”,连文件都看不懂,她是如何创办和管理好拥有1300多名员工的大企业?   创造这个新童话的农村妇女名叫陶华碧,说出她的名字,许多人也许茫然不知,但提起她的“老干妈麻辣酱”,却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陶

声明:《陶华碧: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干妈》为网友木槿花西月锦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