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把双汇打造成国际肉类巨头



中国的肉类工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根据中国肉类协会发布的《关于2005年肉类行业发展情况的报告》,2005年中国内地国有及规模以上肉类(包括肉类罐头)制造食品加工企业共2544家,其中畜禽屠宰加工1476家,肉制品加工990家,肉类罐头制造78家。2005年肉类工业资产总额达到1174.58亿元,肉类加工业销售总收入达到2289.73亿元。目前中国肉类工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1、肉类产品消费需求增长迅速,肉制品加工发展空间巨大。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产品消费需求及总产量均增长迅速,中国已成为世界肉类生产大国。中国肉类总产量由1984年的1,525万吨上升到2005年的7,743万吨,人均占有量由1984年的15公斤上升到2005年的59.2公斤。受消费习惯影响,猪肉在中国的消费量始终占据最重要的位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产品消费国,2004年中国全年肉类产品的销售量为7,391万吨。中国猪肉类产品的消费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一,猪肉消费量超过5,000万吨,是欧盟的3倍、美国的5倍。预计未来几年这个数字仍然以2%-3%的速度不断增长,按这种速度发展2008年中国的猪肉类产品的市场容量将突破5,300万吨。

  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肉制品消费量快速上升。2005年中国人均年肉产品消费量约59.2公斤。虽然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比起西方发达国家人均70-120公斤的消费量而言,肉类产品的市场潜力依然巨大。仅以2005年为例,全国肉类食品行业肉类加工业销售总收入达到2,289.7亿元,比上年增加633亿元,增长38.2%。肉类加工业总利润达到79.4亿元,比上年增加29.9亿元,增长60.4%。

  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加速向城市转移,未来几年中,我国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步伐将继续加大,2001-2010年预计达到1.6-1.8亿。农业人口向城镇的大量转移养殖业集约化程度,推动农业基础经济的发展。

  纵观世界肉类工业的发展史,产业大整合是必然趋势。目前占据全球前四位的美国泰森公司、斯密斯菲尔等几家企业屠宰生猪占美国总量的50%、牛为79%、禽类为49%,丹麦的皇冠公司生猪屠宰量占丹麦生猪的80%,他们比我们提前十年进行本国产业的整合,提前进行国际化经营。因此,未来的中国必将造就出像美国斯密斯菲尔、泰森公司、荷美尔这样的大公司,历史也赋予了我们机遇。

  未来5-10年,小康社会城镇化建设将有4-6亿人转向城镇,“十二五”人均收入将达到3000美元以上,民以食为天,食品工业将继续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保持在11%以上,每年生猪出栏将达到7亿多头,肉制品需求达到1200-1400万吨。因此可以说肉类工业是朝阳的产业,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正在步入产业模式更新、产业的升级和产业大跨度向前发展的年代。

  面对国内肉制品的巨大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给双汇集团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会。为此,我们制定的双汇“十一五”发展总体目标是:做大、做强、做久双汇,做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生猪年屠宰量由目前的1100万头发展到2500万头,肉制品由年产100万吨发展到150万吨,肉类产量进入世界前三强,“十一五”末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实现双汇国际化。同时借助本次双汇集团产权转让的契机,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发展机制。建立机制灵活、产权明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制,把双汇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高盛集团将帮助双汇集团在产权体系、机制活力、融资能力、分配制度、管理水平、核心竞争力、员工素质、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企业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改革,汲取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技术成果和管理营销理念,使双汇集团发展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肉类加工企业。继续围绕主业,延伸产业链,扩大规模和实力。双汇集团20余年来,坚持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肉类加工上项目,使企业成功从一个小型肉联厂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之一,今后,双汇集团将继续围绕生猪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业这一方向发展,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万隆:把双汇打造成国际肉类巨头
  双汇发展上市之初,我们就确立了“做大做强上市公司,以上市公司的发展带动集团公司发展”的指导思想。事实证明,我们的这个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我们也一直是这么做的。这次,高盛、鼎晖的战略加盟,又将是一次双汇实现新跨越的历史契机。我们将以新的机制和体制、以崭新的精神状态迎接市场的挑战,我们将会把公司做的更加透明、更具市场竞争力。今后,我们仍将以双汇发展为业务发展主体,通过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开发国内国际两个资源,对双汇的产业进行整合,进一步理顺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逐步减少和降低影响公司估值的关联交易数量和比例,增强关联交易的透明度,做到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提升公司市值,打造中国肉类行业的第一品牌和百年双汇,实现双汇的国际化,让双汇真正成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企业。

  自双汇发展1998年成功发行并上市以来,公司通过证券市场两次成功融资9亿元。正是在广大投资者这种持续关注和支持下,公司取得了高速高效的发展,生产规模和经营业绩取得了连年稳定增长:双汇发展总股本由1998年的17300万股增加到2005年的51355.5万股,增长了2倍;年销售收入由1998年的2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35亿元,增长了5.75倍;年净利润由1998年的6714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37110万元,增长了4.53倍。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广大投资者、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支持,双汇发展才得以取得良好的业绩。在此,也借助媒体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双汇发展的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6379.html

更多阅读

双汇:做好“世界第一屠夫”梦

      上榜理由:  双汇收购全球最大肉类加工企业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至此,双汇国际从“中国第一屠夫”升级为“世界第一屠夫”,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大品牌,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树立了榜样。作为中国肉类品牌的开创者,双汇创

双汇:跨国并购背后的资本局

     73岁的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端坐在圆桌上座,他的右边是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 Foods, SFD)首席执行官C.Larry Pope,左手的座位留给了鼎晖投资合伙人、双汇国际副董事长焦树阁(焦震)。  2013年10月10日,一场容纳了300人的庆祝

孙为民:将苏宁打造成互联网公司

     《新营销》:基于云商战略,苏宁云商在组织架构、门店、电商发展等方面有哪些变化?  孙为民(苏宁云商副董事长):我们计划通过一年的时间建立起自己的互联网零售模式。第一,组织重组,我们今年年初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设立商品经营

声明:《万隆:把双汇打造成国际肉类巨头》为网友把酒祝东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