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的国际化:做服装业的联想



据李宁的对外事务与公关总监张晓岩介绍,李宁公司已经制定了三个阶段的品牌战略:第5年计划是2003-2008年,将把中国市场作为最重要的战略市场,第二阶段是2009-2013年,逐步国际化。这两个阶段中,李宁预计营业额方面每年都保持在35%-40%的成长率。第三阶段则是2013-2018年,目标锁定在成为世界前5位的体育品牌公司。现在,李宁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就是:虽然以中国市场为主,但是先塑造国际化品牌,打开国际化知名度。

  而2008,正是国际化的关键拐点,李宁公司开始采取迂回的曲线救市战略。首先,大量通过赞助外国球星、球队、支持国际体育赛事来向国内消费者塑造其国际品牌的形象,以这个国际化的新形象来冲刺2008。

  2006年,李宁公司先后与NBA球星克里夫兰骑士队的达蒙·琼斯以及NBA第一中锋“大鲨鱼”奥尼尔签订赞助合同,推广其新开发的“飞甲”、“驭帅”、“SHAQ”几款篮球鞋。 公司也分别与西班牙和阿根廷篮球协会签约,成为其男女篮球队指定运动装备赞助商。在男篮世锦赛上,西班牙男篮以70∶47击败希腊,夺得西班牙篮球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冠军,让李宁名声大涨。然后,李宁公司正试图通过赞助部分参赛队来进入奥运会会场,在比赛现场占据一席之地。对于李宁公司而言,与这些队伍的合作,标志着李宁产品的专业属性是能够得到参与奥运的国家级运动队的认可和使用,将进一步巩固李宁品牌产品的专业属性。

  另外李宁另辟蹊径,创造性地走了一条利用媒体平台参与奥运的捷径。

  李宁获得了中央电视台奥运频道服装独家赞助权。根据李宁公司与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签订的合作协议,在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体育频道所有主持人及出镜记者都会穿该公司的产品,包括旗下“李宁”、“艾高”、“新动”等品牌的服装、鞋及配件。如果说赞助明星、参赛队是以明星、职业选手的形象为传播重点,那么赞助电视频道则更贴近了运动爱好者和普通消费者。奥运大战也是媒体大战,诸多信息和新闻都是通过媒体传播给更多不能来到会场的观众,而电视转播将是最重要的阵地。李宁创造性地开发了电视频道服装赞助,让传播信息的平台成为李宁的宣传窗口,使品牌具有了更大的影响力。

  2005年9月,当李宁以他特有的体操家的步伐走进英国老牌运动服企业恩宝(Umbro)大门时,英国《泰晤士报》迫不及待地抛出了一个爆炸性新闻:“来自中国的李宁将收购英国Umbro”。此前一个月,阿迪达斯刚刚宣布以40亿美元代价并购锐步,“老二”和“老三”的联手使一度优势明显的耐克变得惴惴不安。在欧洲和美国两大市场,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市场份额之争已处于胶着状态。增长飞速的中国市场,反而成为未来最大的变数所在。在运动鞋和运动服装销售上占据中国头把交椅的李宁,一下身处两大国际品牌夹缝之中。外界猜测李宁将迅速抛出大动作、大策略。而收购恩宝,正符合想像。

  恩宝由英国堪富利士兄弟创立于1924年,这个拥有81年历史的运动品牌,目前是全球最著名的专业足球服装及装备供应商。1966年,英格兰队身披其球衣,问鼎世界杯冠军,这一年的世界杯几乎完全“淹没”在恩宝的狂澜中——进入最后16强的球队有15支球队身着Umbro球衣,但随着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逐步强大,恩宝的市场逐步被蚕食,其独领风骚的历史渐行渐远,市场业绩每况愈下,近年来频繁传出被某球队抛弃,其赞助商资格被耐克、阿迪达斯取代的消息。

 李宁的国际化:做服装业的联想
  因为收购传闻,外电将李宁描述为“中国服装界的联想和明基”。这看起来是羽翼渐丰的李宁涉水海外的一次大胆冒险。以近期的股价来计,恩宝公司目前市值约在1.8亿-1.9亿英镑(约26亿人民币)之间,而李宁的市值约为40亿港币左右,手头约有现金7亿人民币。李宁吞下恩宝的资金风险并不突出。而李宁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准的28倍市盈率,也让资本市场希望其除了自然增长外能有更大胆的作为。

  今天的李宁公司,可能是“洋务运动”进行得最彻底的本土公司之一。董事长李宁和执行总裁张志勇都是北大EMBA毕业。首席财务官陈伟成则来自路透集团,他是一位马来西亚华人。主管市场的副总裁伍贤勇,是位34岁非常严谨的云南人,之前在宝洁工作9年,他同时还负责着李宁的国际业务。他被挖来李宁之后,薪酬比以前涨了50%,另外还有一份可观的股票期权。事实上,李宁公司还有很多拥有跨国公司背景的人才,比如其主管销售的副总裁曾在雅芳工作,主管鞋类的副总裁来自耐克公司。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6623.html

更多阅读

李宁的择抉:专业与时尚

     就目前来看李宁仍然囿于从自身看问题、找问题,而忽略了从市场,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问题、找问题和解决问题。  关于李宁的问题本人还是那个态度,还是那句话,李宁的问题不是什么专业问题、技术问题、质量问题、产品问题,而是市场

救命稻草 英文 李宁的救命稻草在哪?

     经历品牌重塑阵痛的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02331.HK,下称“李宁”)2012年一直动荡不安。  2011年净利润同比陡降65%至3.86亿元让不少投资者瞠目结舌,即便年初获得素有“企业医生”之称的私募基金TPG入股,李宁近期的表现及变革

李宁品牌发展:个性与时尚

有关李宁品牌重塑与发展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前不久一家著名管理杂志约我谈谈这一问题,由于正在外地讲学,没有如愿。但对这一问题我还是有点想法的,想与同行们沟通。就目前来看李宁管理层仍然囿于从企业自身看问题、找问题(专业问题

抉择与决择 李宁的择抉专业与时尚

就目前来看李宁仍然囿于从自身看问题、找问题,而忽略了从市场,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问题、找问题和解决问题。关于李宁的问题本人还是那个态度,还是那句话,李宁的问题不是什么专业问题、技术问题、质量问题、产品问题,而是市场、是广大消费

李宁换标:品牌战略升级的思考

系列专题:李宁换标事件2010年6月30日,李宁公司宣布正式启用新的品牌标识和宣传口号“MaketheChange”(让改变发生),这同时标志着李宁开启了新一轮的品牌重塑战略。作为国内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商,李宁公司是基于什么样的竞争考虑而做出的

声明:《李宁的国际化:做服装业的联想》为网友薄荷味的夏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