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解析 傅佩荣 精妙解析《道德经》



第二章8226;功成弗居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功成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8226;精妙解析】

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丑的概念和标准也就产生了。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善的时候,恶的概念和标准也就产生了。所以天下任何事物都是有了“有”以后,才产生“无”的概念,有了“无”才产生“有”的概念,“有”和“无”互相对立和互相转化,困难和容易往往在相伴和对比中才发生,有长才有短的概念,长短互相比较才能显现,http://www.aihuau.com/高和下互相对照才可以区分,有音还必须有声才能称为和谐的声音,有前才有后的概念,也就有前后相随的说法。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自然法则对待世上的人和事,而不用发号施令的方式来教化人民:这就像天地听任万物自然生长而不横加干涉,天地抚育万物而不自恃其能,使万物生长成熟却不自我夸耀一样,正因为天地不去争也不居功自傲,所以它的功绩永远不会失去和被泯没。

【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8226;精妙说经】

本章用辩证的哲学观点道出了中国哲学的核心,这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与«易经»的哲学思想高度一致,文中用“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先”和“后”六个阴阳和矛盾的对立本体说出“生”“成”“较”“倾”“和”和“随”的六个矛盾演化的形态,说明世上的万物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老子在说出六个对立的本体和演化后,接着用天地作比喻说出圣人的行事方法,这就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和功成而弗居。这六种方法通俗的讲就是:取法自然,素位而行,尽己所能,不自居功,不矜不骄和事成功退。这六种方法对应着以上六种本体的“阴”的方面。这就是“无,易,短,下,音,后”。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老子所要表达“万物负阴而抱阳”的哲学理念。而阳的方面是“有”“难”“长”“高”“声”及“前”,相对应的行为是:永远有我,大功自耀,为而自恃,永居人上,居功自得,永在人前。老子从自然法则间接的告诉管理者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宋代文学家和政治家欧阳修在《崇文总目叙释》中说:“道家者流,本清虚,去健羡,泊然自守,故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虽圣人南面之治,不可易也。”就是讲老子借自然之道目的是引入管理之道,用天地和万物的生长规律来说明管理者的管理之道,所以老子的道有“自然”和“政治”的两面性。本篇,老子说明成就圣人的六个真行,告诫管理者一定要效法天地育万物的法则,要无为而治,不要居功自恃,不要自我夸耀,要让人民免受干扰,也说明“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道理。

 道德经解析 傅佩荣 精妙解析《道德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859.html

更多阅读

易经解析《西游记》11:真假悟空之谜2——2

上接:易经解析《西游记》11:真假悟空之谜【2——1】在前面“孙悟空”一集,我们已经得出结论:“如来佛祖”就是“须菩提祖师”。在孙悟空学习真本事的第一天,孙悟空曾说“此间更无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与我长生之道罢,永不忘

傅佩荣 解读易经 版本1 傅佩荣详解易经

----------------------- Page 1-----------------------傅佩荣解读易经《易经》的六十四卦形成一套完套的人生密码。人的吉凶祸福,一半是命中注定 “时”与“位”决定的,另一半则取决当气事人的认识与行动.包括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责任

傅佩荣详解《易经》六十四卦(48全集) 傅佩荣易经六十四卦

专辑信息类别:科教 标识:哲学 周易 国学专辑信息:《易经》为群经之首,是中国历代经典中最高深的一门学问。历代以来多少人想学好《易经》却不得其门而入;傅教授详解易经64卦系列讲座是一把普通人学习《易经》的金钥匙,一生中若

《傅佩荣谈易经与人生》听课笔记转载 傅佩荣解读易经

第一章:易经是什么?Ø 不学一定不会,学了不一定会,学会终身受用。——学习易经的心得。Ø 易经——修德行善。Ø 《易经》的两大方面的:1、义理:一个人做人处事的道理。2、象数:卦象和计算方式,应用于日常生活占卦。Ø 易经

声明:《道德经解析 傅佩荣 精妙解析《道德经》》为网友臟話詩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