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的法则 pdf 一脉相承的传播法则



《民国多少事》里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1918年的陈独秀比较郁闷。从上一年开始,陈独秀、胡适带领一大批新文化运动的闯将发表大量言论,态度偏激,言辞激烈,矛头直指文言文,恨不得把清末积贫积弱的国运都归咎到“诗界千年靡靡风”上。他们从不同角度精心论证,大声疾呼废除文言,倡导白话。其中最有名的是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和2月陈独秀发表的更为激进的《文学革命论》。

但是,这两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极有历史地位的文章,差一点就打了哑炮。

因为新派人物不遗余力地“妖魔化”文言文,却只有他们几个在自说自话、自弹自唱,“废文言、倡白话”这一文化史上的重要观点在当时几乎没人搭理,预料中守旧派“痛心疾首”、“如丧考妣”、被捅了马蜂窝的情况并没有出现。

场面如此冷清让陈独秀非常着急,于是他干了一件我们现在都非常熟悉的事:炒作。

陈独秀找来新文化运动的两名闯将,钱玄同和刘半农,合演一出双簧:钱玄同以化名抨击白话文,捍卫旧文化,刘半农则以真名反唇相讥,在《新青年》同一期刊物上展开论战。俩人都剑走偏锋,把观点推向极端,互相嘲讽,形成激烈交锋。

|www.aihuau.com|60

为了防止论战再次落空,刘半农的文章里特意举林纾为例,说古文其实是不通之文,称其为“桐城谬种”,并从林译小说里挑出许多毛病“亮相”。

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集中火力以林纾为活靶子,逗引林纾上阵反驳,防止论战像上次那样泥牛入海,毫无反响。

他们之所以选中林纾来充当这个倒霉的角色,是因为林纾名头特大。除了其一时洛阳纸贵的翻译小说外,他还是当时的头号古文大师。树一个文言文上最牛的人为靶子来攻击,最能扩大“废文言、倡白话”的影响。

果然,林纾坐不住了,参与了这场让他在文化史上身败名裂的论战。

 传播的法则 pdf 一脉相承的传播法则
之后双方说了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林纾连连出手批驳。

这就是陈独秀想要的效果。一边倒的比赛没什么看头,也会很快结束;只有双方势均力敌,打个不亦乐乎,一波三折,峰回路转,观众才有兴致投入。如果其中还有人犯规,潜规则,咆哮裁判,殴打狗仔队,那更会引发滔天巨浪,把整个事件推向最高潮。

不幸的是,被气疯了的林纾还真这么干了。他写了连载小说影射陈独秀等人,极尽丑化之能事,开展人身攻击和侮辱。

结果呢?

轰动一时。之后不久,北洋政府教育部下文,教科书正式采用白话文。

林纾惨败,成了螳臂当车的“小丑”,载入史册。

其实,林纾不但不反对白话文,还是最早用白话写作的人之一!他的冤屈,就如同当今总是被误解的任志强和冯小刚一样深沉。

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大众总是懒惰的,他们更愿意以脸谱化的方式来理解世界、历史与他人。他们热爱的是热闹本身,至于热闹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在热闹之后,又有几个记得,几个深究?

这就是亘古不变的人性,和一脉相承的传播法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66298.html

更多阅读

刘东明:乐于形,撼于心——腾讯视频营销的凸法则

美国心理学家山姆·洪恩所著的书籍《凸法则:从默默无闻到脱颖而出》中提到:“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人人变得耐心有限的快节奏时代,在与他人建立“连接”时,如何瞬间引起别人的深度注意并获得认可,是种必不可少的能力。”这个在个人与个人

传播的法则 pdf 新时代协作品牌传播法则

施少茹从传统品牌传播阶段到互动品牌传播阶段,再到协作品牌传播阶段,传播环境越来越复杂,传播过程失去了控制。品牌管理者处在未知的情景中,该如何开展品牌传播工作,赢得消费者持久的信赖与热爱呢?   伴随着一系列癫狂行为与阵痛,科技

色彩搭配的黄金法则 品牌营销的十八个法则之色彩策略

     法则八: 色彩策略  与符咒策略相同的是,色彩策略也是打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一个品牌应该使用一种与它的主要竞争者品牌相反的颜色。人们对色彩所代表的涵义意识是相当强烈的,并且色彩的运用往往与权力密切相关,色彩的占

十大至高法则 品牌传播的十大法则(二)

     5、针锋相对法则   在市场竞争中,品牌要取得一定地位,“对着干”比“更着干”更有效。更着干,只能成为前边品牌的相似者,不能真正改变消费者的选择。只有对着干,才能成为市场的丰富者和补充者。与市场领先者竞争的最好办法,就

人际交往十大黄金法则 品牌建设的十大黄金法则

         品牌大师舒尔茨及其同事通过对实业家、商业圈和代理机构官员的问卷调查等方式,挑选出品牌建设实践方面表现最优秀的企业,并最终总结出最佳实践企业的十大黄金法则。          1.品牌策略与公司整体业务战略

声明:《传播的法则 pdf 一脉相承的传播法则》为网友待洳憋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