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改名耶稣 新疆七旬老人卖爆米花只为研究太阳能


 七旬老人改名耶稣 新疆七旬老人卖爆米花只为研究太阳能

在库尔勒市金三角江南照相馆旁,许多人围着一个爆米花摊位在议论纷纷:“噫,这还真希罕呢,不用液化气用太阳能就能爆爆米花。” 正在摊位上忙碌的是一位年近七旬、衣着褴褛满脸苍桑的老人和他的老伴。 这位老人叫石对,是库尔勒市兰干乡农民。他用来爆爆米花的是一种具有辅助加热装置的反射聚光太阳灶,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 “要不是他为了研究这个东西撂进去了40多万元,我们现在可以买上套楼房,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呢,哪用得着这么冷的天出来卖爆米花?”他的老伴崔桂枝说。 崔桂枝所说的“东西”,指的是石对老人一直研究并为之付出大半生心血的太阳能。 石对第一次自行设计并制作出太阳灶是上世纪60年代。 18岁时,石对投身从戎当了一名测绘兵,由于其数学天赋极高,曾在部队被誉为“活计算机”。1966年,他随部队在内蒙古五原县山区执行任务时发现,由于偏远落后,这里的农牧民用牛粪当燃料做饭,既不卫生又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石对萌发了利用电太阳能的想法。 说干就干。他省吃俭用,业余时间用每个月9元钱的津贴买来镜子和各种钢管、钢筋等,手工将镜子切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这时,他的数学天赋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用笔算的方法算出了无数的抛物线轨迹数据,然后将镜子一块一块地按照要求粘贴到一个面上,让所有的镜子反光点都聚焦在一点上。由于完全是纯手工制作,所以难度相当高。 很快,他自行设计制作的太阳灶完成了,一试验真管用。 这一次成功让他下定了这一生研究利用太阳能的决心,但是这个决心也给他带来了诸多苦难。 上世纪80年代初,子女们当兵的当兵,结婚的结婚,他的生活担子一下子减轻了,便“重操旧业”,一边做一些小本生意如卖凉皮等小吃之类,一边从事对太阳能发电的研制工作。 “说起来,那些年我们的生意做得还是很不错的,哪年都能挣个三四万元。”崔桂枝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可是他把挣来的钱全部投入研究太阳能上了。” 1998年,他研制的具有辅助加热装置的反射聚光太阳灶问世,这种太阳灶克服了一般太阳灶阴天不能做饭的缺陷,实际应用效果非常好。 产品问世只是石对的事业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接踵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的问题—— 由于缺乏资金无法生产,这种太阳灶始终无法推广生产投入市场。 研制太阳能灶花去了他所有的积蓄,使得家里生活困难,家人都坚决反对他进行研究工作……石对老人曾一度失去了继续研究的信心。 然而有一次,他从电视上突然看到“中国将在今后大力发展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新闻,这则消息极大地鼓舞了他,并唤起了他研发太阳能发电的决心。 2000年,他的专利证书终于拿到手了。当年,他倾尽家底,投入20余万元在兰干乡工业园区建成了一座多功能发电厂,当月就生产出了20多台具有辅助加热装置的反射聚光太阳灶。 看到石对“事业有成”,老伴也不再反对他了,还帮他忙东忙西的。石对兴奋地感觉到,自己毕生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可是他没有想到,就在迈向成功的最后阶段,意外发生了。 由于厂里资金仍十分缺乏,他和老伴到和硕县去拾了几天棉花,想挣点钱来维持厂子正常运转,可是就在这几天,厂子被盗,所有的设备和产品都被洗劫一空;紧接着,厂址所在地被征用了。 这两件事对石对打击非常大,而且这个时候他已是一贫如洗,不仅无力重整旗鼓,而且生活都成了问题。无奈,石对和老伴租住在地下室里,在大街上用太阳能灶卖爆米花挣钱维持生计。 事业受到挫折的石对没有丧失继续研发太阳能专利产品的信心。 老伴和孩子都劝他不要再干了,专心挣点钱,买套房子,晚年也不至于如此吃苦,可他说:“我一定会成功的,你们相信我吧。” 2005年,他把自己设计的太阳能发电实用技术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专利申请。他告诉记者,根据此项技术,利用太阳能完全能替代煤、燃气和水等实现无限循环发电,既环保安全又不会破坏自然环境。 石对老人说,有一些大企业,光一年消耗的电费就高达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但如果用这些钱投资建一座太阳能电厂,只用一至两年的时间就可全部收回成本,如果这样的话,这些企业光一年的电费就可节约好几百万元。 石对老人今年已经70岁了,脸上一道道深深的皱纹让他的神情看起来格外地坚毅,他说:“我现在依然不后悔我所做的研究。因为我知道,这个专利一旦能实现成果转化,那我就为全社会造了大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76796.html

更多阅读

影像地理十七 葛仙山:只缘身在最高层

首发《成都房地产·巅峰》2011年8月刊《人文地理》虽然从隋代起,葛仙山就被誉为“道家仙山、世外丘壑”;虽然从唐代以来,很多名士文人,对葛仙山多有歌颂,尤以王勃的一首五言绝句《山中》最有代表性,写景寄情,寓意双关:“长江悲已滞,万里念

哲学帖之《磨镜片的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的实践哲学

11岁,我上初一。那时班上的女孩们流行左手琼瑶右手亦舒,边抹鼻涕边擦泪儿。我为了显示自己做人很有格调,就左手《诺贝尔文学奖全集上》,右手《诺贝尔文学奖全集下》。可惜的是,第一篇就因为意识流太多而看不懂。过!直接翻到最后一篇,美国

七、毛泽建:为有牺牲多壮志

七、毛泽建:为有牺牲多壮志1928年夏天,毛泽建和丈夫陈芬领导的游击队在陷入敌人重围下突围时,双双身负重伤,先后被捕。此时的毛泽建已身怀有孕。夫妻二人的的双手被敌人反绑起来。陈芬最后一次深情地望着妻子毛泽建,唱起了《国际歌》,因

《断刺》七擒七放李赫男只因猫爱上老鼠 老鼠爱上猫下载

纳兰惊梦/文荔枝台的自制革命大剧《断刺》9月11日开播,以一种“不走不寻常的路”的姿态展现在观众面前。这部剧融合了谍战、情感、刺杀与反刺杀、公路电影模式等多种要素,尤为特别的是这部剧一反“敌弱我强”的固定模式。在剧中,柳云

声明:《七旬老人改名耶稣 新疆七旬老人卖爆米花只为研究太阳能》为网友错把当饭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