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潇同:危机下的非常道



  6月初夏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刚刚从天津公司视察结束的中国比克电池(纳斯达克代码:CBAK)CFO沈潇同(Tony Shen)接受了《首席财务官》的独家走访。

  和本刊采访的大多数CFO一样,沈潇同儒雅、淡定、严谨,对于任何一个不能确认的数字,他都会和服务生要过计算器,仔细计算之后再给记者报出一个精准的数字。但谈及比克电池近期的股价,沈潇同的脸上露出难以抑制的兴奋,“一方面受益于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一方面得益于维系良好的投资者关系,比克的股价在半年内涨幅高达300%。”

  总部位于深圳市龙岗区葵涌工业园的比克电池,是一家生产手机、笔记本电脑、动力车(包括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电池及电池芯的公司。创办短短八年,比克一跃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锂离子电池芯制造商之一,并在以反向并购方式于纳斯达克上市后,成功转至主板交易。

  2008年,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破产倒闭的消息不绝于耳。在哀鸿遍野的珠三角地区,比克电池却一枝独秀,“我们的产品75%内销,25%外销。国际金融危机致使国外出口需求有所减少,部分中小电池企业因此倒闭和停产,国内国际的许多订单纷纷转向了有实力的大企业。”比克抓住了这次机遇。沈潇同也因此对比克的未来充满自信。

  借势新能源

  在今天的环境状况下谁也不会否认,新能源汽车一定是汽车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动力汽车心脏的动力电池行业也将迎来春天。

  麦肯锡的一份报告显示,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新能源汽车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预计锂电池取代当前镍氢电池的速度很可能会快于市场的预期。近期有关电动汽车利好政策的出台势必会促进电动汽车及其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今年初,比克电池申报的“电动汽车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系统”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并获得首批900多万元、总计2000万元人民币的国家科研资金资助。比克拟借此机会大举投入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研发,进军市场前景广阔的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在未来电动汽车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但不可否认的是,动力电池领域早已不是“蓝海”,已经早有一些企业获得了先发优势。“我们的主要竞争者走的是多元化路线,而比克则更专注于电池主业。”沈潇同认为,比克的定位是一家专业电池供应商,因此会“不惜血本”投入电池技术的研发。同时,由于比克不生产汽车,所有汽车生产厂商都不会把比克视为竞争对手,从而乐于使用比克的电池。在大部分企业做手机电池时,比克就具有前瞻性地开发并出产了笔记本电脑电池;在IT、通讯类电池向薄利化发展时,比克又未雨绸缪,寻求下一个增长点——动力电池。目前比克业务七成来自手机电池,近三成来自笔记本电池,还有一些无线手动工具(电钻、电锯等)、矿灯等电池业务,也即将向客户提供电动汽车用的动力电池样本。

  开源节流

  2008年8月,受金融危机影响,比克的销售收入也开始下滑,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加长,面临现金流短缺问题。沈潇同临危受命,在美国进行了融资路演,三天内访问了四十多家基金,在比克生死攸关的时刻再次募资1400万美元。随后一个月内,随着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全球融资市场进入了漫长的休眠期。

  “此次融资是为了求生存,比克在危急时刻获得了一笔现金,不仅能补充流动资本以及偿还部分债务,还能用于扩大笔记本电芯生产线。随后国内银根收紧,这一笔资金成为了“过冬粮”。我们在融资通道关闭之前抓住了最后的机会。”每每回忆起这段非同寻常的融资经历,沈潇同眼前总是浮现出那段“很忙很充实”的日子,企业脱困和因此带来的成就感是对他所有付出最妥帖的褒奖。

  在日常财务管理方面,沈潇同跟同事们制定了比克特色的成本控制策略。比如,为应对减少的海外订单,比克采取的措施包括部分停产,员工休假,整合贷款构成以降低财务费用,旧资产变现——将过时的机器卖给有需要的小厂商等。“费用控制方面,我们采用自己书写季报、年报、新闻稿,然后再请律师修改的办法降低费用。”同时,作为“全能型”CFO,沈潇同自己做起了公司在国外的IR、PR和大部分SEC(美国证监会)相关法律工作。在美国各地的投资研讨演讲会场内,比克的“单刀赴会”与其他中国公司由高管、助手、翻译、公关公司代表等人组成的“大部队”相映成趣。他笑言这样可以省下不少费用投入研发,而且也不断提高了自己。

  “本季度的经营费用是自2007财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使得在历史性淡季,我们仍然拥有充足的现金流量用于经营活动。”近日比克公布的2009年二季度财报显示,虽然本季度销售收入减少,但比克仍拥有不错的流动性比率——比克降低成本和减少开销的措施进展良好,沈潇同的确功不可没。

  除此之外,沈潇同近两年不断加强财务制度及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比克的内控体系既符合SEC要求,又要最大程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吸引投资者目光。“内控做到十全十美很难,但内控是企业防范风险必不可少的。”

  沟通高手

  加入比克之前,沈潇同在在线旅游服务公司艺龙(Nasdaq: LONG)担任代理首席财务官,并带领艺龙实现了上市后首次主营业务的盈利。

  比克电池反向并购上市之后需要一位有海外背景的接班人与国际接轨、与投资者顺畅地沟通。沈潇同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语言优势和国际化背景,自然成为比克的不二人选。经过一位投资人的介绍,沈潇同加入了比克。在他看来,越是处于爆发成长阶段的企业,CFO的综合能力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价值也越能得到彰显。

  2007年11月,即空降到比克电池后的第三个月,沈潇同就迎来了一次大显身手的机会。连续经历了三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比克亟需一笔资金来扩展当前规模——建立天津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基地。但对于一家民营企业而言,扩大规模的最大障碍不是来自于市场,而是企业的资金。

  拥有多年海外企业并购经验和资本市场背景的沈潇同深谙资本运作之道,在融资战略确定之后,接下来的三天只做了一件事——打越洋电话。100多个越洋电话会议,100多遍向国外投资者描述公司及锂电池未来几年的高成长性,以及比克在市场的领先地位,最终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同,为公司成功融资1600万美元。

  “此次融资是为公司求发展,融资后比克在现金流和流动资金方面拥有更大的灵活性,从而有力支持了比克在当前和未来的业务扩展。”沈潇同坦言。事实上,更为重要的是,此轮融资之后比克完成了由二级市场到OEM市场的过渡以及动力电池业务的建立。

  沈潇同生于广东,北上求学于清华大学获工程学士,移民美国后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获硕士学位,有着东西方顶级大学的教育背景、丰厚的国内外工作经历,对东西方文化也有深层的理解,无论英语、普通话还是粤语都非常流利,这种优势对他目前的工作帮助很大。“无论与谁沟通,最好是用对方感到最自然、最舒服的语言来表达,沟通效果也最好。”

  “忙碌的一天从上午7点左右开始,先与在纽约的律师讨论季报中的几个披露信息方面的问题,然后安排财务部同事的工作;10点左右与销售副总裁,计划副总裁和采购经理确定本月回款与付款总额;下午2点参加公司内部管理或战略层面的会议,并指出问题提出建议;晚上9点以后,正是纽约上班时间,与基金经理、律师的交流一般会持续到半夜,有时甚至是凌晨两三点钟。”沈潇同说自己每天的工作都是在对内对外“沟通”中进行。

  沈潇同的沟通心得是,对内沟通,尤其是与CEO的沟通,应该从公司角度出发,财务是服务、监管与配合的部门,CFO要及时为管理层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并从财务的角度提出专业的建议,做好风险控制。对外沟通,尤其是与投资者的沟通,CFO的价值在于让投资者充分认识企业的投资前景。“一个成功的IR应该是在守法前提下灵活处理问题,尽可能地让投资者知道更多的消息。”

  而对于跟部下同事的沟通,沈潇同又有另一种风格。“培养部下的目的,除了把目前工作完成之外,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进步,终至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比上司还强。”他部下的财务经理,资金主管,IR经理等等,每个人在工作上都有很大的自由度和决定权。

  展望未来,比克和沈潇同面临的共同挑战,是如何在目前特殊的经济环境下保生存、求发展,并把握全球新能源,尤其是动力电池行业即将起飞的契机。“下一步?就是下一个会,下一个越洋电话,下一个季报吧。”沈潇同笑着说,一如开始时的淡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058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金融危机下的产物——观《职业丑人沉浮记》有感 宦海沉浮

原文地址:金融危机下的产物——观《职业丑人沉浮记》有感作者:憩园主还记得08年的金融危机吗,一些企业为了保证正常运转,就想大规模裁员,可是面对一些有背景和不想失去工作的员工,使负责人束手无策,这时”职业丑人“就应运而生了,他们顾名思

冯仑: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的“野蛮生长”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中国的房地产界有几门“大炮”,任志强是,潘石屹是,冯仑也是。  身为万通地产董事局主席的冯仑还有一个称号——“地产界的思想家”。这位“思想家”很直率,说话很直白。在很多场合,无论是什么话题,冯仑总是能用一

富贵鸟:危机下的企业法则

  一手抓品牌建设,一手抓产品研发,富贵鸟通过两个渠道来控制成本,缓解企业压力。         由于大环境的影响,自去年以来,我国已经有不少鞋企关门歇业。有业内人士保守估计,倒闭鞋企的比率达30%。            不过也

刘忠田:危机下的“新首富”

 危机时代,万马齐喑。沉寂已久的资本市场,太需要一个振奋人心的人物和故事出现了。   而刘忠田,一个至今保持着农民本色的民营企业家,一个至今仍偏居东北一隅的铝型材制造商,就这样,被加上了“中国首富”的桂冠。  刘忠田当然非等

新财富:危机下的商业模式大考

  金融危机,不仅带来了今年“500富人榜”榜单的巨大变化,也对房地产、太阳能、钢铁、商业连锁等领域的部分商业模式提出了考验,而此前经历过泡沫破灭洗礼的新经济领域富人则保持了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在环保节能、金融、文化等领域

声明:《沈潇同:危机下的非常道》为网友酷到失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