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失败案例之:石显擅权揽政



  在封建王朝,帝王们要掌握手中的权力往往要经过三道难关,一是权臣揽权,二是太监弄权,三是外戚争权。如果朝臣与外戚掌控权力后,就有可能改朝换代,江山易姓。但是如果是太监控权的话,只是把皇帝的权力驾空,而且很少改朝换代。但是,这些割掉生殖器官的太监们却会大搞腐败,破坏国家法律制度,让老百姓民不聊生,最后国家就从强盛走向衰败,以致灭亡。所以历史上有秦朝宦官赵高之祸,东汉有张让等十常侍之祸,唐有高力士鱼朝恩之祸,明有王振魏忠贤之祸。

  为什么皇帝会把权力让给不男不女的人去掌管呢?这是因为有些皇帝懒惰、贪腐、骄奢淫逸、贪图享乐。如果日理万机的话,搞中央集权制,拥有绝对的权力的话,又会累坏,例如清政府的雍正皇帝。于是有些皇帝就玩得不亦乐乎!把国政大事都抛到脑后。有野心受宠信的太监们就打起了绝对权力的主意。秦朝的赵高知道秦二世胡亥喜欢女人、宠物、娱乐、金银珠宝,于是想尽办法搜刮这些给秦二世享用。特别是强迫天下美妇女进宫,以供皇帝淫乐。当皇帝安心享受感官刺激时,赵高把至高无上的权力独揽过来,人事权与财政权,还有司法等所有权力,最后还导演了个有名的“指鹿为马”的典故。汉朝石显也是这么一个迷恋权力的太监。

  石显是济南人,另一个太监叫弘恭,沛人。他们俩都是年轻时侯触犯国家法律,而被割去生殖器官。这种酷刑叫宫刑或者腐刑,是残无人道的刑种。太监也有官位职务,石显的升官路线是:中黄门-中尚书-仆射-中书令。本来是弘恭是中书令的,但是寿命不长,让石显接替了中书令的官职。是时,汉元帝身体有病,没有精力去管理国政。而且喜好音乐娱乐。因觉得石显任职中书令比较称职,还没有党派团伙,因此放心让这个有权的太监代管朝政。自己好安心养病,同时享受安乐。大大小小的权力都向石显集中,百官都畏敬石太监,不敢小视他。当然,石显拥有了相当于皇帝的权力后,就打击报复那些不听话,得罪过他的人。有奸臣就有忠臣,前将军萧望之、光禄大夫周堪、宗正刘更生皆给事中。萧望之于是第一个站出反对石显掌权,他认为尚书一职,国家制度是不允许用太监担任这显赫的职位。应该让有才能,通明公正的人担任。应该撤销由太监担任尚书的机构,遵守国家以前的法律规定。汉元帝没有理睬这些谏言。最后,这几个忠臣都受到了迫害。萧望之自杀、周堪与刘更生免去公职,而且永不再录用。前一批不满石显的忠臣倒下了。第二批忠臣又开始上演进谏戏了,他们是太中大夫张猛、魏郡太守京房、御史中丞陈咸、待诏贾捐之借机会向汉元帝讲石显的坏话,想要皇帝收回权力。朝臣与权宦的较量,又以朝臣失败而落幕。京房与贾捐之被施以弃市刑、张猛自杀、陈咸服城旦刑。第三次谏言事情是郑令苏建得石显有罪证的书信向汉元帝告石显的状,结果又冤死在石显的手下。

  石显结党营私,树立朋党势力。仆射牢梁、少府五鹿充宗都是他的圈内亲信。官场搞派性,搞圈内活动,圈内人就大加提拔,圈外人就不予重用。就是现在,社会仍有此类现象存在。依附石显的都得到升迁。

  当然石显他需要朋党势力为其壮胆,为其摇旗呐喊。一般的人不行,他要有影响力的著名人物为他党羽,他把目光投射在左将军冯奉世身上。冯奉世是当时最著名的高级官员,名气大,影响力大。而且他的女儿又是汉元帝的小老婆,后宫身份是昭仪。石显很巴结冯奉世,于是向汉元帝进言提拔冯奉世的儿子冯逡。于是冯逡由谒者官职位升为侍中。但是冯逡也反感石显的所作所为,向汉元帝进谏言,说石显在越权,溢用皇帝的授权。

  汉元帝真正目的就是要有石显这样的奴才,这样自己可从繁重的国政管理中脱身出来,才有时间与精力去玩乐。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权力都给了石显,汉元帝还是能够控制住石显。而不象胡亥一样,完全是个傀儡皇帝。冯逡这一谏言,得罪了皇帝,降了他的职。后来,御史大夫一职缺人。这职位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书纪。很多官员都举冯奉世的另一个儿子冯野王能堪重任。汉元帝想听取一下石显的意见。石显本来一番好意抬举冯奉世一家子,那知道,他们不领情,还想算计他。所以,石显就故意说野王是昭仪的兄弟,如果任命中纪委书纪的话,那么会让后世认为皇帝你只会用皇亲贵戚,而排斥有才能的人。汉元帝觉得石显说得有道理,最后只是口头表扬了一下冯野王,没有重用他。

  石显知道自己擅权,同时害怕皇帝将来亲近的人会离间他与皇帝的关系,使自己失宠。想出一个固宠之计:因皇城晚上时,都要闭城门,没有皇帝的命令是不能开门的。石显先跟汉元帝请示后得到从晚上进入城内的批准后,故意出城晚归。然后对守城的官兵说,奉皇帝命令晚上可进城。后果然有人告石显假借皇帝命令进城触犯了法律。汉元帝把告状信给石显看。石显假惺惺地哭泣说,由于皇帝宠信我,再加上授权力给我,使很多官员嫉妒我,想要陷害加害我。我还是不管理国政好些,去做些打杂仆人之类的工作,以全我的小命。请皇帝哀怜我。汉元帝觉得石显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于是赏赐很厚重,有近一亿钱。石显在皇帝关照下,步入亿万富翁之列。

  因萧望之事件,石显害怕舆论议论他。毕竟萧望之是当世名儒,大知识分子,现在被他迫害自杀了。如果全国的知识分子都非议他,指责他。这心理的确不好受。石显的弱点就是怕舆论,因心理作用,病倒了。有个知识分子叫贡禹的任职谏大夫。石显想办法跟姓贡的搞好关系。同时向汉元帝推荐贡禹为中纪委书纪。舆论表扬石显并不是因为嫉恨萧望之而讲姓萧的坏话的。说石显推荐贡禹的做法很好,是重用了贤能。这些例子证明了石显是比较狡诈多滑的。

  汉元帝死后,汉成帝即位。把石显升迁长信中太仆,为二千石官员。其实是明升暗降,使石显离开了权力中枢,降低了石显的影响力与权力了。没有几个月,就有丞相与御史向皇帝告石显的犯罪行为。石显圈内官员都受到打击。牢梁与陈顺都免官、少府五鹿充宗降职为玄菟太守、御史中丞伊嘉降为雁门都尉,石显诸所交结的党羽势力免得免、罢得罢、降的降。

  石显也被打发老家,丢了公职。石显的妻子儿女也跟他一起回到故里。太监娶妻只是摆个形式而以,充个面子。不能过夫妻性生活的。儿女的话,一是过继亲戚家的子女,二是抚养孤儿,做自己的养子女。石显结局是忧郁愤恨,吃不下饭,在回家的道路上绝食而死。

  我们作为管理者,可从石显失败人生总结如下经验:

 管理失败案例之:石显擅权揽政

  一是权力是一种影响他人的力量。集权是把多数人的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或者组织手中。分权是由多数人分享一种权力或多种权力。授权是把权力暂时授予他人或者组织使用。独裁权是所有权力都由一个人或者极少数人决策。民主权是权力由多数人参与由多数人进行集体决策的权力。

  二是由公平理论产生的权力分配不平衡感。权力公平理论认为,当实际权力低于职位赋权时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当实际权力等于职位赋权时就会产生公平感。当实际权力高于职位赋权时也会产生不公平感。越权或者夺走别人的权力会让组织成员产生不信任感。擅权会让组织成员产生不公平感。嫉妒、怨恨、争权夺利等情绪与行为油然而生。

  三是注意决策中的道德问题。有三种道德决策标准:一种是功利主义标准。二种人权标准。三种是注重公正标准。特别是人权标准,容易保护告密者。如果在组织中没有人权的话,员工们就没有言论自由的权利,而且向政府或新闻界报告自己组织中的不道德行为或违法活动时,会受到本组织关键人物的打击报复。

  四是注意人的情绪对个体的影响。人的六种基本情绪:快乐、惊奇、害怕、悲伤、愤怒、厌恶。人的情绪有几十多之多。都属于两大类情绪;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消极情绪受组织环境与文化环境影响。人们克制消极情绪,提升积极情绪。消极情绪是人类无形的杀手。积极情绪是健康的良药。

  五是价值观是将思想观念溶入行为。人与组织的价值观往往决定人的行为方式。人都渴望在组织中能拥有自尊、得到社会承认、赢得真挚的友谊、赚得事业上的成就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2940.html

更多阅读

管理成功案例之:陆贾书生治国

陆贾,楚国人。以宾客的身份跟随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他不但是个名人,而且能言善辩,刘邦经常安排他作为使者,出使各路诸侯。当时,汉朝刚刚夺取政权,统一天下,尉佗平定南越,因此,就自封为王。尉佗姓赵,也叫赵佗。《史记》一书,称他为尉佗,故本文,

管理成功案例之:冯勤尽忠于国

冯勤,字伟伯。魏郡繁阳县人。曾祖父冯扬,在汉孝宣帝时任职弘农郡太守。冯扬有8个儿子,都是工资为二千石,职位太守以上的官员。在赵地与魏地是很受尊荣的,当地称他们为“万石君”。这八兄弟相貌体形很伟壮。只有冯勤的祖父冯偃,身材不高,经

心理咨询案例记录 足疗店铺管理咨询案例之——店铺定位

     案例背景:一个新开业不久的足疗连锁店铺,面积2000平米,投资600万,在当地装修的档次是最高的。沙发100个,技师60个,服务项目8个(不包括单项),价格从98元到268元,项目涉及足疗、泰式按摩等,开业后足疗消费促销打折至60元/位(当地价格在6

管理成功案例之:卓茂宽仁恭爱

卓茂,字子康,南阳郡宛县人。他父亲与爷爷都曾经是郡太守。郡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长。这个卓茂虽说是“官二代”,但没有纨绔子弟的纸醉金迷,灯红酒绿。而是一个十分好学的人。在汉孝元帝当政时期,他拜博士官江生为老师。那时的博士是

管理成功案例之:韦贤功成名遂

  现今官员的文凭很泛滥成灾,有些官员并没有自己去进修,工作任务缠身,哪有什么时间去学习。不过最后大学还是给他们顺利毕业,使他们镀金成了硕士与博士。这无异是鼓励人民造假。我建议大学对那些清廉的官员、爱民的官员、群众拥护的

声明:《管理失败案例之:石显擅权揽政》为网友离别前的安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