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报总编吴惠权:用“分类广告”打拼天下



华文报纸,在海外很多国家,属于“少数民族”报纸。由于多数很难成为当地主流媒体,发展空间有限,竞争也更加激烈。他们要生存下去,就得出奇制胜。《澳洲新报》就是用比较独特的方式赢得市场、办得比较出色的海外华文报纸之一。

  “别人用资讯带动广告,而我们却反过来做——用分类广告带动报纸的发行!”澳洲新报总编辑吴惠权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道出了他们的一大营销手腕。

  一口流利英语,但国语带有明显“港味”,早年从香港移民到澳洲的吴惠权,近日在安徽芜湖市巧遇本社记者。说到办报心得,谈兴顿起。

  在澳洲,华文报纸林立。光悉尼较大的日报就有四家,此外,还有约十家周刊。不过,据观察,日报中能明显盈利的只有一半左右,竞争算为激烈。

  一九八二年,《星岛日报》(澳洲版)创刊发行,从此澳洲华人有了自己一份正规的日报。一九八七年,《澳洲新报》创刊加入角逐。吴惠权说,办报三年之后,他们开始盈利,并一直持续到现在。他们也从起初简陋的办公室搬入了大厦,并实现数字化办公,目前员工有七十多人。

  他透露,目前最高日销量已达到二万五千多份,每份售价一点三澳元。

  谈及一路顺境的秘诀,吴惠权解释说,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抓住了大陆和香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两次大的澳洲移民潮,设法为新移民提供资讯服务。目前,澳洲新报与香港新报、大公报有较好的合作关系,为老华侨及香港新移民提供香港资讯;同时定制中新社和新华社稿源,开设专版,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求,也赢得内地移民。他说,随着内地移民的增加,目前读者结构有所改变,超过六成读者来自内地移民,香港移民比例有所下降。

  其次,坚持忠诚读者的办报原则,针对新移民的阅读兴趣,在周六增加免费周刊,除了热点新闻之外,还提供大量的招聘、房产、中医等资讯及分类广告,版面也从平日的三十多版,扩展到八、九十个版。他说,周末很多人去买澳洲新报,就是冲着这一内容而来。他说:“到周六,发行量就会激增,从平日的一万七千多份上升到两万多份!”

  另外一个赢得读者的因素是,设法做好政府与华裔、华人,社团与社团之间的桥梁角色,传达社情民意,为华人新移民争取权益。他说,政府每天都会收集他们的资讯,作为施政的参考。他说,华文报纸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政府投放的广告额度中,华文报纸分享一定的比例。

  谈及金融危机对报业的影响,吴惠权坦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譬如大的广告、整版广告下降了一至两成左右。但对他们的盈利没有实质性影响,因为,分类小广告反而增加,也弥补了这方面的损失。

 澳洲新报总编吴惠权:用“分类广告”打拼天下

  他说,分类广告让他们赢得了读者,赢得了市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8888.html

更多阅读

第74节:牛小米外企打拼记(74)

系列专题:《外企最隐私生存法则:牛小米外企打拼记》  耿伟明接到文员的面试通知时还喜滋滋的,要知道这几年他可没有过上好日子,自从出了TTK公司以后,他就没有顺利过。在TTK公司吃香的喝辣的搞惯了,重新择业就很不适应,高不成低不就的。

第73节:牛小米外企打拼记(73)

系列专题:《外企最隐私生存法则:牛小米外企打拼记》  又有一次牛小米请属下的管理人员去体育馆游泳。马超生本来不想去,有人就激励他:“牛厂长请客,大家都去,你一个人不去什么意思啊?”马超生无奈就去了。到了游泳池边上,大家都跳下去游

第72节:牛小米外企打拼记(72)

系列专题:《外企最隐私生存法则:牛小米外企打拼记》  “不是酒苦,是你心里苦吧?”  “别瞎扯,调到新工厂感觉怎么样?”  能怎么样呢?山下总经理给我的无形压力让我天天郁闷。我不想谈关于工作的话题,于是岔开了。问他知不知道刘立梅的

第71节:牛小米外企打拼记(71)

系列专题:《外企最隐私生存法则:牛小米外企打拼记》  有关部门将这起案件定性为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团伙盗窃案件。夏东林虚报物料计划,陶勇负责签收虚假送货单,方书兰优先付款,德正公司再把多的钱从公司账上提出来。按比例打到各人的

声明:《澳洲新报总编吴惠权:用“分类广告”打拼天下》为网友尐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