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万存银行三年死期 刘宜可:没人要的东西 让他三年赚三百万



今天,刘宜可又来到下南乡牛场,这三年来,他每周都会来到这个地方,这里是他的家乡也是他的原料基地,就因为他的大量收购,这里的牛蹄从原来的废弃物变成了值钱的玩意。

  中共河池市下南乡党委书记卢洲:“以前是几毛钱没有人要,后来我们利用这个以后,现在一斤牛蹄都是六七元钱一斤的。”

  这些养牛的人,从来也没想不到原来扔在地上都没人要的牛蹄,竟然在三年间摇身一变,成了发财的宝贝,就是这些牛蹄,使刘宜可在三年内赚到了三百万元,并且成为当地餐饮界响当当的人物。而这一切,竟然源于他在三年前一次惨痛的赔钱经历。刘宜可,广西环江县人,1989年,从大排档开始经营餐饮,300元起家,十二年挣了十几万,生意一帆风顺。2001年,他投资9万元承包改造了县财政局隔壁的一家酒店,可是饭店一开张,刘宜可就开始走上了漫漫赔钱路。

  刘宜可的妻子覃江华:“自己都做不了,我们这里的房租又贵。”

  2001年前的整整十年时间,刘宜可一直经营着环江县城的一家大排档,生意都还很不错。然而就在这一年,一些老顾客的建议改变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

  顾客:“他刚做的那时候档次不高,我们也给他提建议,档次太低了,带些朋友过来,档次跟不上,你想办法提高一下。”

  都说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就能多赚些钱,为此,刘宜可拿出绝大部分积蓄,承包下了排挡旁边一家酒店,原以为十几年的积蓄可以让自己做起一摊轻松的大生意来,谁知却因此一脚踏入了赔钱的陷阱。

  刘宜可的妻子覃江华:“那边空气好一点,包厢大一点,人家单位来的,有身份的来了,就坐那边。”

  从排挡搬到酒店里,顾客虽然满意了,但是经营成本却增高了许多,同样的菜肴同样的价格,原来赚钱现在最多就只能保本,第一个月试营业下来,刘家就赔了一万多元,想要涨价,顾客又不买账。

  刘宜可的妻子覃江华:“你说大酒店你就卖贵一点,那是不可能的,因为都是一家的,价钱一定要一样的。”

  不涨价就要继续赔钱,涨价就会失去部分老顾客,刘宜可不明白,怎么自己竟然会因为听取了顾客的建议而倒霉呢?他反复问自己,投入了大部分身家承包这家酒店,到底为了什么。

  刘宜可:“想要让顾客更上档次一些,让顾客吃饭吃得更舒服一些。”

  就在刘家因为新酒店这个烫手山芋而进退两难的时候,老顾客一句无心的话,让他在困境中掘到了宝藏。

  刘宜可:“2002年过年的时候,我们下南乡的陆书记说,他说我们那里一天杀几百头牛,牛蹄没有人要,他经常来我饭店吃饭,跟我反映这种事情。”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刘宜可第二天就跟随陆书记去了下南乡,从此就注意上了这里的牛蹄,在他之前,牛蹄一直是大家心目中的废物,还没有人想过这个东西是否能够端上餐桌。

  ?刘宜可的弟弟刘宜用:“以前在我们这边,经常吃猪蹄、羊蹄、各种蹄,那时候很流行,牛蹄就是扔,我们去买牛肉,搞牛杂,就见到牛蹄没有人拣也没有人要。”

  刘宜可琢磨,既然用猪蹄、羊蹄都能做出美味菜肴,牛蹄也应该可以食用,于是他开始试着用牛蹄做菜,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念头给他带来了一个接一个的麻烦。

  刘宜可:“这是普通的菜牛脚,本地的黄牛,这是刚刚收回来的。”

  在传统的烹饪中,选用的原料只是牛蹄筋,但刘宜可这次琢磨的却是牛蹄筋下面这种黑乎乎的东西。

  刘宜可:“以前这个东西是没有人要的,是当作废品扔掉,现在我发明的这道菜,跟以前的牛蹄筋根本不一样,以前是用上面的牛蹄筋做菜,下面根本想不到可以做美味佳肴。”

  和猪蹄羊蹄相比,牛蹄上的壳非常坚硬,如何去掉这层硬壳就成了摆在刘宜可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刘宜可:“这个肉主要在里面,把这个壳锯掉,美味佳肴就在这里面。”

  刘宜可最初就是这样用刀一点点的锯,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去掉牛蹄外面的硬壳,但是费时费力,一个牛蹄的粗加工就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这显然并不现实,为此,他开始琢磨另外的途径。

  刘宜可:“第一道工序先把他蒸熟,这是第一步大工序,大概一个小时以后才可以。”

  记者:“为什么想到用蒸来去掉这个硬壳?”

  刘宜可:“因为蒸它容易收缩,容易脱壳。”

  通过蒸的高温让里面的物质收缩,从而使牛蹄里面的胶原蛋白等和硬壳之间产生空隙,蒸过之后硬壳不用很费力就能够剥开。

  刘宜可:“这个是蒸完锯壳以后的半成品,里面的美味佳肴就是这个,现在还不可以吃,还要通过最后一个工序。”

  原以为剥开了硬壳的牛蹄和猪蹄,羊蹄的烹饪方法就没有什么区别了,谁知道满怀信心炖出来的牛蹄,简直让刘宜可自己都觉得难以下咽。

  刘宜可:“刚开始效果不怎么好,因为牛蹄煮得不好,那味道很骚,有一股味道,不是特别好吃。”

  和猪蹄、羊蹄相比,黄牛的牛蹄有一种特殊的骚味,最初,刘宜可打算通过在烹饪过程中加入不同调料来掩盖这种味道,但试验了好久才发现,想去掉这种味道,光在最后一道烹饪工序中很难实现,必须从蒸牛蹄的那第一步开始就采取措施,而且还要将蒸制的时间再延长一倍。

 一百万存银行三年死期 刘宜可:没人要的东西 让他三年赚三百万

  刘宜可:“这是我们当地的一种香叶,是去腥味的,是第一道工序,再放一瓶烈酒,去腥味,蒸两个小时吧。”

  解决了牛蹄的腥味,牛蹄菜肴的烹饪难题就基本解决了,2002年,刘宜可的饭店多了一道特色菜肴。这一年的夏天,牛蹄菜肴从刘宜可这里流行开来,到2003年时甚至风靡到整个环江县城。

  服务员:“环江菜牛蹄。”

  顾客:“2003年开始,他做了这道菜,我们来这里吃了,品尝后觉得很上口。”

  记者:“吃的感觉怎么样?”

  顾客:“一个字就是爽,口感好。”

  顾客的认可让刘宜可大受鼓舞,针对当地人的口味,他一口气推出酸辣、麻辣、红烧等6种牛蹄菜肴,特色牛蹄,一度让刘宜可饱尝了独家生意的丰厚利润,酒店因此迅速扭亏为盈。

  记者:“这一盆牛蹄有多少个?”

  刘宜可:“有十来个。”

  记者:“卖多少钱?”

  刘宜可:“卖48元一盆。”

  2003年,刘宜可乘胜追击,连续在县城开设了三家分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0159.html

更多阅读

五千年民俗: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图

节选自《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华民俗》,中国法制出版社  民间为何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谚语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

原来如此:没多少文化的土八路居然能说一口极流利的日语

曾经对抗日战争影片或小说中的一种描述不屑一顾,那就是土八路居然能冒充日本兵。这是因为在日本生活了一段时间,发现日语是一门非常难精炼的语言,它的发音,变格等微妙之处极多,如果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很难说得天衣无缝。即便是在日本呆了十

卖空气净化器赚钱吗 靠“空气”赚钱 五年赚百万

2000年6月,湖北省孝感市医院120急救中心接到一个急诊任务,患者名叫管宝兰,是孝感市卧龙乡一个普通农村妇女,鼻子突发性出血不止,病因不明。   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因为这场怪病,她的儿子在5年后竟成了一个百万富翁。这到底是一场什么样

2017如何努力赚三百万 没人要的东西 让他3年赚三百万

  今天,刘宜可又来到下南乡牛场,这三年来,他每周都会来到这个地方,这里是他的家乡也是他的原料基地,就因为他的大量收购,这里的牛蹄从原来的废弃物变成了值钱的玩意。   中共河池市下南乡党委书记 卢洲:“以前是几毛钱没有人要,后来我

声明:《一百万存银行三年死期 刘宜可:没人要的东西 让他三年赚三百万》为网友死寂一般的恋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