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术 2013 电影 《读心术》第二章

 读心术 2013 电影 《读心术》第二章


第2章

或远或近的心理距离:排斥与接受

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在职场环境下的人际交往中,我们总想通过交流拉近和别人的心理距离,让别人喜欢和接纳我们。但是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两个错误的肢体动作让别人产生误会。要避免这些错误,我们必须学会解密一些表示排斥或接受的肢体动作,用正确的方法去应对它们。明确的排斥:双臂交叉抱胸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每当感觉有危险人物靠近或者危险事情发生时,总会下意识地躲到父母的身后,相对于男士双手握臂紧抱胸前的姿势,女士的这个动作比较含蓄,但却最明显不过的发出了拒绝进一步接触的信号。或者躲到桌子底下、柜子后面,以此排斥我们不愿意接近的事物。在长大后,当我们感到有危险或者遇到不愿面对的事情时,会下意识地将双臂交叉抱在胸前,以此为自己建起一道身体防线,潜意识里我们是在阻止别人越过这个防线。这一动作是人的本能,但是它在人际交往中却会带来非常明显的负面效果。

   双臂交叉会对我们造成损失

美国研究者对交叉双臂这一动作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令人担心的结果,研究证明交叉双臂这一动作对我们倾听的效果有非常明显的危害。

研究者将参与研究的志愿者分为两组,让他们去听一个讲座,然后对两组人的倾听姿势做了规定:第一组人被要求保持双腿和双臂的自然状态,不交叉双臂,也不跷二郎腿,以最轻松、自然的状态听讲座,而第二组人和第一组人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听同一场讲座,但是这些人在听讲座的时候要将-爱华网-双臂交叉紧紧抱在胸前,并且跷起二郎腿。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发现,第二组人对讲座的内容比较挑剔,常常会反驳演讲人的观点,而第一组人的反对意见相对较少。演讲结束后,研究者对两组人的收听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第一组实验者比第二组实验者掌握的讲座内容要多38%,可见保持放松的倾听姿态会有更好的倾听效果。因此,在聆听演讲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想听得更全面,就应当保持自然、开放的姿势,而不要让交叉的双臂害了我们。

对方正对你持着否定态度

双臂交叉于胸前是人与人交流过程中最常出现的一个姿势,而且全世界对这一姿势的理解也几乎完全相同,那就是否定、防御。当人们交叉双臂抱于胸前时,就好比在他和别人之间筑起了一道障碍物,将他不喜欢的人或物阻挡在外边。某记者参加了一个中小企业节能减排论坛,这次论坛的重点是中小企业应该在发展过程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问题。在主办方的主讲人热情洋溢地演讲时,记者发现,台下坐着的几排中小企业的老总们有一大半都做出了双臂交叉的姿势。这一现象说明,当人们对所听到的内容持否定和怀疑态度时,他们会做出交叉双臂的动作。主办方宣扬节能减排,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对于发展本来就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节能减排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压力,这会让他们的生存更加艰难。而许多演讲者没有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成功地传达给听众,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及时注意到听众交叉双臂的姿势。当听众做出这个有抗拒意味的姿势时,主讲者应该站在听众的角度来发表看法,通过感同身受的演讲来破除和听众之间的对立,这样才能真正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认同演讲者的观点。

怎样让对方解开他交叉的双臂?

在交谈过程中,在对方双臂交叉抱于胸前表现出明确的排斥意味时,有几个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可以帮你轻松解开对方交叉的双臂。第一,你可以找一件物品让对方握着,例如一份报纸、一支笔、一张宣传彩页,这样对方就不得不松开他交叉的双臂;

第二,你可以找一件事情让他做,例如给他一份问卷让他填写,让他没有机会交叉双臂;

第三,给听众准备有扶手的椅子,这样他就可以把手臂放在椅子的扶手上。

第四,在交谈过程中,你可以随时让对方看一些需要让他变换坐姿才能看到的资料,例如放在桌子上的一个小物品,或者一些图像、影音资料,这一方面可以引导他变换坐姿,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起对方的兴趣;

第五,如果跟你交谈的不是长辈或领导,当他做出交叉双臂的姿势时,你可以通过善意的提醒来解开他交叉的双臂。例如:“我看得出你有问题想问,你想问什么呢?”

双臂交叉抱于胸前,表示动作者不会轻易地走出自己的世界,而你也很难融入其中。这时不妨尝试运用我们上面的小技巧来应对。双腿交叉也是排斥的表达方式

很多人都习惯从面部、头部、双臂等比较容易被观察到的部位的姿势来判断对方是在表示赞同还是反对,但是对于那些视线之外的身体部位,我们却很容易忽略,例如腿部和双脚。尽管上面这个人似乎在认真倾听对方的谈话,但他交叉的双腿透露的信息却准确无误:我们有距离,我未必相信你说的!其实腿部和双脚是丰富的信息源,能够泄露人们内心的秘密!

双腿交叉:我和你之间有距离存在

因为欧洲人最常做出这个交叉腿的动作,因此我们也叫它“欧洲版双腿交叉”,除了欧洲,这种双腿自然交叉的方式在亚洲和大不列颠文化里也常见到。

假如我们在一家餐厅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对相亲的男女正在聊天,男士正在侃侃而谈,女士也频频微笑点头,我们乍一看会以为这是一次成功的交谈,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女士始终保持着双腿交叉的姿势,而且身体后倾,她的脚尖正指向最近的一个出口。由这个姿势我们就可以明白,女士对这场谈话没有兴趣,内心深处有逃跑的打算。

当一个人和你面对面交谈时,如果他的双臂和双腿同时处于交叉的姿势,这可以说明他的注意力已经不在你们的对话上了,这时,他对你们的谈话的回应会变成短句或者“是”、“不是”等简单的词汇。这时要想让对方对你的观点表示真正认同是非常困难的。

在一个晚宴上,如果你看见一个人站在一边,两腿交叉,有时还抱着双臂,这说明这个人非常保守,他正处于戒备状态。这时,跟对方很顺利地展开话题是非常困难的,你必须从消除对方的戒备心开始入手,而且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男人都喜欢的双腿交叉姿势

美国人并不像英国人那样热衷将一条腿轻松地搭在另一条腿上,他们更习惯将一只脚踝放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两条腿形成“4”字形状。这种坐姿代表了对方争辩或者争取获胜的态度。因为这个坐姿可以凸显男士的生殖器,因此被看成一种示威姿态,猴子和黑猩猩在产生斗争心理时,也会用这种坐姿来展现自己的生殖器,从而传达出自己的“威力”。

女士往往比较注意形象,一般不会摆出这个姿势,做出这个姿势的大多是男士。男士在摆出这个姿势时,不仅能体现自己的自信和支配地位,同时也会显得放松和年轻。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和长辈或者领导交谈时,我们千万不要摆出这种姿势,因为这会让领导感受到你对他的不敬。

如果一个人做出“4字腿”坐姿的同时,还用一只手抓住抬起的那条腿,那就表示这个人非常有主见,甚至可以说有主见得过了头,达到了固执的地步。对于这些人,不要轻易尝试去说服他们,你的努力往往是白费的。

女士交叉双腿表示什么意思?

和男士相比,女士比较少会做出交叉双腿的动作,因为跷二郎腿(也就是欧洲式双腿交叉)和“4字腿”被认为是不合女士的传统礼仪的。但是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女士还是会用其他姿势交叉双腿,而且不同的姿势代表不同的意思。

短裙综合征

很多穿裙子,尤其是穿短裙的女士,总喜欢交叉双腿,或者将两只脚的脚踝扣在一起,这是女士们下意识地保护自己的举动。女士的这种爱好是由于穿短裙养成的习惯,我们可以称其为“短裙综合征”。这样交叉双腿的动作让女士看起来比较拘谨,这或多或少会让交往对象觉得无所适从,因此,一定程度上我们认为,穿短裙让女人看起来更难以接近。

两腿交叉而小腿保持平行

这个姿势是将两条腿以随意的方式交叉,然后将两腿斜向一边,两腿保持平行,这一坐姿被认为是最具有女性气质的,女士要想保持优雅的仪态,应当学会做这个姿势。

双腿交叉跟双臂交叉一样,是表示排斥的意思。如果你的交谈对象的双臂和双腿同时处于交叉的姿势,他的排斥意思显然已经相当强烈了。温和的抗拒:紧闭双唇的微笑

我们通常都想当然地认为,微笑是展示一个人幸福与快乐的信号,是表示顺从的信号,但是设想下面这个场景,这种情况下的笑表示什么意思呢?一个女孩满头大汗地给男朋友做好了菜,然后满怀希望地看着男朋友品尝自己的菜,男朋友咀嚼了几口,紧闭双唇微笑着朝女朋友点点头,竖起大拇指,女孩高兴地冲进厨房去端另外一盘菜,男孩赶紧吐了口中的菜,急急地喝了口水,然后又看着翩翩而来的女友,紧闭双唇朝女友笑了一笑。从男孩独处时的真实反应,我们知道男孩对女孩做的菜不认可,所以他在表示表面上的赞许时紧闭着双唇微笑,而没有真正开心地开怀大笑。这种紧闭双唇的微笑其实表示出了男孩的温和的抗拒。

紧闭双唇微笑表示反对

两个女同事正在讨论另外一个刚刚获得升迁的女同事。其中甲说道:“她专业能力很强,而且她非常会处理人际关系。”说完,甲露出了紧闭双唇式的微笑。乙对答:“是的,她非常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目标特别明确。”如果一位女士在你说话的时候,保持上图这个微笑,你会想到什么?真实的答案是:对你表示尊敬,但对你说的话,她是不置可否的。说完,乙也露出了紧闭双唇式的微笑。其实,两个人都没有说出她们的真心话,她们抿着双唇微笑的动作告诉我们,她们的真心话应该是:“这个女人野心也太大了……这个女人是个爱出风头、会诱惑男人的小妖精!”我们常常在电视上和杂志上看到一些名人在微笑时紧闭着双唇,嘴角向后拉升,不露出一颗牙齿,整个嘴唇成一条直线。这个微笑的含义是:我并不太赞同你的意见,我的内心深处藏着你不知道的真实想法,我也不想告诉你。例如,很多人在面对不中意的相亲对象或者自己不认可的领导时,对于对方的反应总是紧闭双唇的微笑,这种微笑其实就是一种形式温和但明显表达拒绝和反对的微笑。

有个记者说,他采访了很多成功人士,他发现成功人士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被问及成功的细节问题时,他们总是抿嘴微笑,然后一带而过。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并不想把成功的细节公布于众,他们对于此类问题有抗拒意识。

磨炼你的幽默感,引导对方开怀大笑

开怀大笑能够使气氛更加融洽、和谐,还可以为我们赢得更多的朋友。因此,为了避免和别人交谈过程中的冷场或者尴尬,我们应该学会引导对方开怀大笑。

迈阿密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莱乃特·安伽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每个人都希望心情愉快,只有对方感到了愉快,他才会和你敞开心扉。而活跃气氛最好的方法是磨炼我们的幽默感。

和朋友在一起时,我们很放松,说话很风趣,大家会说一些俏皮话,开一些玩笑,谈话氛围非常好。反过来,正是因为能开玩笑,大家的感情才会更好,因此,只有带着幽默说话,才有机会和每个人成为朋友。我们在表现幽默时,插科打诨也可以,只是不要害羞,无聊的笑话也可以让对方放松戒备,敞开心扉。

要想磨炼幽默感,我们需要在平时多搜集材料,例如多看看网上的新闻、多听相声、多看娱乐节目。在搜集到这些材料后,适当进行一些加工,在和别人聊天时加入话题之中,你们的谈话就会生动、活泼起来。

微笑并不一定表示认同,如果对方紧闭着双唇向你微笑,注意,他其实是在表示着温和的抗拒。歪脸笑:排斥还是赞同?

两个很久没见的同学在一个聚会上意外相见,两人聊起了自己这些年来的情况,甲说:“我工作一年就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我觉得凭我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自己当老板,所以我就开了一家公司,公司规模不大,一百多人吧,虽然一年的净利润也不多,只有两千万,但是我觉得在咱们这些同学里面我也算是成功的了……”乙笑着点点头说:“那是相当成功了,你真了不起。”乍一看到这个场景,我们真以为乙对甲的成就敬佩至极,但是在乙表达“佩服”之意之前,他的脸上出现了一个短暂的表情:歪脸笑,而这个动作告诉我们:他的敬佩之意并非真心。

歪脸笑时的阴阳脸表示出排斥

歪脸笑是指一个人在微笑时脸部扭曲,两边的脸不相对称,我们常见到的歪脸笑的表情是嘴角和眉毛向上扬起,此时,一边脸颊的颧骨肌收缩,脸颊上出现一种微笑的表情;而另一边脸嘴角向下,眉头紧锁,显示出一副不悦、痛苦的表情。两边脸的表情显示出一阴一阳的反差,这是因为人们在控制自己意识的过程中,一边脸被成功地调动起来,表现出了假笑,而另一边脸则表现出了忠于内心的表情。

这种歪脸笑的表情是西方人的专利,我们经常从西方电影中看到这种歪脸笑的表情,这种笑容代表的意思是确定的,那就是讽刺和排斥。

歪脸笑时伴随着的其他肢体动作

虽然我们指出了歪脸笑时阴阳脸的特征,但是很多人还是在别人以歪脸笑表示对自己的抗议时浑然不知,为了帮助大家更准确地辨识出对方歪脸笑的表情,及时作出反应,我们应当学会把握人们歪脸笑时伴随的其他肢体动作。

一边上扬的嘴角

当一个人对对方表达的意见不认同或明显表达出排斥之意时,他的内心深处会产生烦忧、不悦、不以为意的情绪,会非常容易做出上扬嘴角的动作。例如,一个参加演讲比赛的选手从台上下来后着急地问自己表现怎么样,我们看见旁边的另一个竞争者也附和着点点头,但是他一边的嘴角轻轻上扬了一下,表示出不屑与讽刺的意味。

美剧《别对我撒谎》中有一个有趣的情节:刚加入调查组的Torres对上司Lightman的判断不认同,后来新的证据表示上司判断可能有误,Torres浅浅地歪脸一笑,一边的嘴角微微上扬了一下,而这个细小的动作被Lightman博士看在眼里。Lightman博士提醒Torres嘲笑自己的上司是白痴和非常不明智的,Torres因为被上司识破心思而羞愧不已。后来,Lightman博士用事实证明自己判断的正确,使得Torres心服口服。

|!---page split---|

撅起的嘴巴

在人们歪脸笑时,还经常会出现一个动作,那就是撅嘴。撅嘴常常是小孩或者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常会做出的动作,因为没有社会经验的人才会有这么明显的情绪外露动作。当然,有时一些有职场经验的人也会在表示对旁人的不满时出现歪脸笑的表情并出现撅嘴表情,但是这样的动作一般非常短暂,我们不仔细观察是不可能捕捉到的。

表示赞同的微笑

既然歪脸笑表示了讽刺和排斥,那么什么样的微笑代表赞同呢?表示赞同的微笑首先应当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微笑,其次,它应该配合着明显的表示赞同的其他肢体动作。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发自内心的真诚微笑应当是颧骨处肌肉和眼轮匝肌共同调动起来的笑容。特别是眼轮匝肌,它的运动不受我们意识的主动控制,因此,它调动起的笑容一般可以肯定是发自肺腑的表示赞同的微笑,而要判断眼轮匝肌是否参与控制了我们的笑容,我们要看对方微笑时眼角是否有“鱼尾纹”。

在你们的对话过程中,如果对方微笑时嘴角上扬,出现鱼尾纹,那意味着对方内心中对谈话的肯定、鼓励以及赞赏。如果对方的微笑是发自肺腑地表示认可和赞同,他在微笑的同时常常会伴随点头、轻轻鼓掌、竖起大拇指等明显的表示赞同的肢体动作。这时,发自内心的、不受抑制的赞誉感会溢于言表,额头上皱纹的伸展、嘴角边肌肉的松弛、嘴唇的完全呈现(没有双唇紧闭或挤压)等,都是赞同的微笑伴随的积极情绪的信号。

人脑的感情控制区直接控制人的左脸,而右脸主要受人的意识支配,因此,人们常常会出现“阴阳脸”,这时右脸是假笑,左脸是忠于内心的。察觉敌意:握拳式双臂交叉

我们在电影里经常看见这样的场景:某人走到了一个人迹稀少的偏僻街道,突然,一群凶神恶煞般的人出现在街道的另一端,他们握着拳头,双臂交叉瞪着目标上前;此人见形势不对,马上掉头要走,可是街道的另一端也气势汹汹地走来几个拳头紧握、双臂交叉的彪形大汉。按观影常识推断,我们知道这帮人来者不善。而且,从这些人握拳式双臂交叉的姿势我们可以知道,这帮人怀有十分强烈的敌意!

交叉的双臂:不要靠近我!

FBI调查员Mike奉命去调查NBA球星David受贿打假球一案。在篮球场,David怀抱篮球朝他走来,表情轻松自然。Mike从David手中接过篮球,在地上拍了几下,随后询问了David几个问题,David回答得很流利,丝毫没有露出破绽。

在返回的路上,Mike的助手不甘心没有一点收获,一路上喋喋不休地唠叨,Mike平静地说:“David肯定有问题,但是今天不是询问的好时机。”助手忙问其中缘由。Mike说:“我们刚见到David时,他将篮球抱在胸前,和我们之间隔起一道障碍,说明他对我们有防御意识;后来,我接过他的篮球拍了几下,再回头看他时,他双臂交叉握紧了拳头站在一旁,说明他对我们有强烈的敌意……我们知道David是个脾气非常糟糕的球员,所以第一次询问不应该问太直白、敏感的问题,要循序渐进才有发现……”

果然,在经过两次问讯后,David露出了马脚,随后坦白了他受贿的事实。正如案例中所示,当我们将双臂交叉于胸前时,我们下意识将自己和别人隔开,例如,我们经常看到在拥挤的地铁上或电梯里,有好多人站在一角,双臂交叉抱于胸前,这个姿势其实是想告诉别人:别靠近我。有时,我们看见有人将几本大书或者背包抱于胸前,这些动作代表的意思跟交叉双臂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对别人有排斥甚至敌意、不想让对方靠近自己的信号。

紧握的拳头:强烈的敌意

紧握的拳头是我们常见的肢体动作,是典型的攻击动作。一个人如果处于非常愤怒的状态,我们仔细观察他下垂的手,总会发现他的拳头是紧握着的,好像随时都有进攻对方的可能。而当一个人在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的同时,他的两只手也紧紧攥成拳头夹于腋下,那就表示此时这个人除了具有相当强烈的防御意识之外,还带有十分明显的敌意。

在一个谈话过程中,我们看到其中一方双臂交叉、腋下的拳头紧握、微笑时双唇紧闭,甚至脸色有些微微涨红。那么,我们可以推知这场谈判将非常不成功,更加激烈的口舌之争可能在所难免,紧握拳头的一方甚至可能出言不逊或者动手伤人。一个人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来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医生,每当看见嫉妒或者仇恨的人,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攥紧拳头,有时感觉指甲都能陷进肉里……”这个有心理疾病的病人,正是以紧握的拳头表示强烈敌意的典型例子,这种人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受到一点外部刺激就爆发,而紧握的拳头和涨红的脸色常常就是怒气爆发的前兆。

怎样缓和对方激动的情绪?

如果我们面对的人出现情绪激动的情况,我们的当务之急是用一种较为柔和的方法来抑制对方激动的情绪,及时安抚对方的情绪,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首先,我们应该用一种较为缓和的方法找出导致对方激动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来安抚对方。如果在整个事情发展过程中你就在现场,你应该仔细回想整个交谈过程中可能触发对方敏感神经的话题,找到真正的导火线。

接着,我们应该就刚才让对方敏感的话题做一个修正,让对方得到心理上的平衡,也避免因为一时的不悦情绪而影响后面的交流。

再者,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我们应该暂时转移敏感话题,用比较平和的话题来软化对方情绪。

此外,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小技巧来让对方松开代表敌意的拳头,同时放下对方代表防御意味的交叉着的双臂。我们可以采用前面说过的一些小技巧,例如给对方一支笔攥着,或者让对方欠身看一样东西,这样对方就可以自然地放下双臂,松开双拳,敌对意味也就相应的减弱了。

紧握的拳头是典型的攻击性动作,当一个人双臂交叉抱于胸前而且拳头紧握时,他的潜台词是:“不要靠近我,否则我要反击。”双手放入口袋:拒绝介入

今天是史蒂芬到新公司上班的第一天,所以史蒂芬特别希望给大家留下一个好印象,于是史蒂芬决定无论如何要在见到同事时一一向他们打招呼。早上史蒂芬走进公司时一路上向各位同事点头示意,可是史蒂芬坐到座位上回想时,发现大家对他的反应都非常冷淡。史蒂芬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去休息间冲咖啡时听见几个同事在悄悄议论他。

甲:“新来的那个史蒂芬可真够拽的,跟别人打招呼还两手插兜……”

乙:“就是说嘛,刚来公司就一副事不关己、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势,我最烦这种人……”史蒂芬这时才明白,原来他有将双手放入口袋的习惯,可是他并没有仔细斟酌这个动作代表的意思,以至于给别人留下了傲慢、冷漠的第一印象。如果你想像史蒂芬一样,想给对方留下热情、积极的第一印象,那么,现在就将手从口袋里拿出来,因为这个姿势代表了你拒绝介入别人谈话情境的姿态!

手插口袋:我此刻不想跟任何人说话

在一个晚会上,我们看见一群一群的人在聊天,可是总有那么几个人站在墙角边,背靠着墙,双手插在口袋里,静静地看着热闹的晚会现场,或者坐在灯光较暗的地方,后背靠着椅背,嘴里叼着一支烟,双手插在口袋里看着其他人。

这种姿势一般出现在非正式场合,而且这个姿势表示对他人的无礼,它表示:我根本不想跟你说话。在某些正式场合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表明对方非常强势,而且缺乏涵养。这时,如果你走向对方,跟对方交谈或者向对方请教问题时,你会发现对方不想跟你说话,即使迫不得已的回答也是敷衍了事。其实将双手置于口袋之中的姿势已经告诉我们:我此刻不想跟任何人说话。

在一些销售的培训课上,老师们会告诉推销员,当顾客双手插兜在看商品时,他此刻并没有购买的打算,只是抱着看一看的心态,而且他也不希望推销员过于热情地向他推销,过于热情的介绍反而会烦扰他。这时,推销员最好先询问对方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在弄清对方需求后再进行推销,如果顾客只是说看看,那么就告诉对方:“您需要的时候请随时叫我。”然后不要再去烦扰对方。

在戴安娜王妃去世以后,媒体只要一有机会就采访威廉王子,而威廉王子几次做出手插口袋的姿势,他的这个姿势其实是想告诉媒体:此时此刻,我不想说话。

隐藏双手可能表示对方在撒谎

有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在撒谎时,他总是习惯性地双手插兜或者将双手背在身后,以使自己的双手逃脱对方的视线。在《别对我撒谎》中,福斯特博士的丈夫有了外遇,他好几次在对福斯特博士说自己晚上还要加班到很晚,在说这些话时,他的手始终插在口袋里,而这个明显的谎言手势不光被莱特曼博士看在眼里,更是被天才表情捕捉高手托勒斯一针见血地指了出来。当然,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双手插兜可能表示对方只是想置身事外,不想介入某件事情当中的标志。因此,究竟对方是在撒谎还是表示不想介入,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判定。

如果对方在交谈过程中一直处于手插口袋的状态,或者不时会有抓挠脖子的动作,那么他很可能在撒谎,此时隐藏双手可以使他比较镇定;如果对方双手插兜站在人群外,脸上的表情很冷漠,那么他很可能只是不想被卷入到谈话情境中去。

假如我们养成将双手暴露于别人视线之下的习惯,说谎也就相应地变得困难起来,我们会慢慢养成坦诚面对别人的习惯。手部恰当接触的潜台词

在一个宴会上,假如你认识了很多陌生人,你跟这些陌生人打招呼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微笑着向对方点点头;另一种是微笑着跟对方握手。过后回想,你会发现你对和自己握过手的那些人印象更深刻,而且对对方的印象也很好;而对另外那些点头示意的人,你的印象却很淡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那是因为手部的接触会让人们对对方留下更美好、深刻的印象,有时简单的触碰产生的效果却是出人意料的。

正确触碰会提高你达成心愿的概率

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研究者们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了轻轻触碰有多么惊人的结果。研究者将一枚硬币放在电话亭里,当有人走进电话亭看见硬币时,研究者就会跟进去。然后询问对方有无看见一枚硬币,结果只有23%的人承认看到了硬币。

在第二个实验阶段,前面的步骤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研究人员在进去和电话亭里人说话时,在假装寻找硬币时轻轻地触碰了他们的手肘,随后问对方有没有看见一枚硬币,结果惊奇地发现,承认看到硬币的比率上升到了60%。结果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只因为这轻轻地一触碰。因此,我们可以说,有技巧地接触对方的手肘,可以使我们达成心愿的概率提高好几倍。

轻轻触碰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魔力,主要原因是:一次轻轻的、短暂的触碰会在两个人之间建立一种瞬间的联系,这种瞬间的联系会迅速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会让两个陌生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一些,好像这瞬间的触碰让他们不再陌生一样;另外,在大多数国家,人们都不会轻易和陌生人之间发生肢体碰触,因此,选择这种超乎常规的接触方式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和特殊的印象。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和陌生人或者不太熟悉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很自然地触碰一下对方的手肘,或者拍一下对方的肩膀,这样一个小动作会让双方的距离迅速拉近,拉近距离后两个人的交往会更加成功,合作也更容易达成共识。

大胆伸出你的手去触碰对方

曾经有一个在饭店中进行的调查。调查发现,如果服务员在上菜和结账的过程中接触到了顾客的手,这位顾客就会有更积极的反应,他们常常会给这些服务员更多的小费。因为这短暂的接触动作把顾客和服务员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服务员会对跟其有接触的顾客照顾得更加周到,而顾客在看待这位跟其有肢体接触的服务员时也会更加亲近一些,而不是冷冰冰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同样的调查在图书馆里也有相同的结果,如果图书管理员在借阅书的过程中经常友善地触碰到借阅者的手,这些借阅者往往更容易记住图书管理员的姓名和模样。

所以,要想和陌生人的交往有良好的效果,在下次和别人见面时,不要选择点头示意,而是要伸手去和对方进行真诚的握手;同时,别忘了一些小动作的神奇力量,你可以在握手的同时,伸出左手轻轻碰触对方的手肘或双手,肢体的触碰会让你们对对方有更加深刻、美好的印象。

不要让对方把你当成骚扰者

虽然一些手部接触动作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如果把握不好度,则可能会带来令人不悦的后果。特别是在和女性交往的过程中。

一般情况下,直接对对方的手肘发生触碰,会获得我们期待的正面效果,而触碰手肘以上或者以下的身体部位则可能不会获得预想的效果,还可能有负面效果。例如,男士在和女士握手时,如果男士在握住对方的手的同时,另一只手触碰对方手肘以上的部分,这是非常不礼貌的,特别是在夏天女士穿了短袖衣服时,这样的动作则更加不礼貌。

此外,如果触碰的时间超过了三秒钟,一般会让对方对握手或触碰的动作发生警觉,对方心里可能在暗暗地想:“这个人在干什么?他为什么会一直在碰我?他有什么企图?”如果握手或者触碰的时间长到让对方开始关注你的双手,这时的结果将会很恶劣。假如你是一名男士,对于那些敏感的女士,她们很可能因此觉得你是变态,是一个骚扰者。因此,对于其中的度,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千万不要让本来有魔力的手部触碰产生了负面效果。

一次轻轻的、短暂的触碰会在两个人之间建立一种瞬间的联系,这种瞬间的联系会迅速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会把两个陌生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人们怎样隐藏愤怒和挫败感

当记者采访一位名人时,他在回答问题时将双手背在身后、抬头挺胸,从正面看,这俨然一副权威、自信的模样。但是如果我们从这位名人的后面看,从他背在身后的双手的抓握姿势看,他表现出来的不一定是权威和自信,还有可能是愤怒和挫败感。

双手置于背后的姿势,表面上看能够给人一种威严感,但它的秘密在双手抓握的方式。不同的方式反映出的内在情绪将大相径庭。背后双手抓握在一起:权威自信

相信很多人都对中学时期的教导主任印象深刻,教导主任总是背着手,背后的双手抓握在一起,抓握在一起的手上还拿着一根教鞭,教导主任走路总是抬头挺胸,下巴微微扬起,脸上挂着权威且略带阴森的笑容,他所到之处学生们都规规矩矩,而教导主任们、校长们似乎因为这一权威姿势的成功而格外青睐这个姿势。此外,电影里巡逻的警察、站在千军万马前检阅部队的军官、叱咤商海的商业巨头在自己的下属或者敬畏他们的人面前讲话时,总会做出双手背后,将双手抓握在一起的姿势。而这一姿势总被人们习惯性地与权威、力量、自信联系在一起。

我们前面说过,将双手抱于胸前,或者将双腿交叉站立的人,总是有意识地在自己与别人之间建立起一道障碍,下意识地保护自己的胸、心脏、生殖器官等重要部位免受直接攻击。将双手背在身后、自然抓握在一起的人,显然将易受攻击的心脏、胸部、胃部等都暴露在外面,从这点上表示出他无所畏惧的勇气和胆量,这个姿势会下意识地让别人对他产生敬畏之感,同时也会让本人更加自信、更加有勇气。

在一些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片中,我们看到许多军官在很多战俘面前总是摆出双手背后的威武姿势,而他们的武器一般佩带在侧腰,这个姿势会让他看起来更加威猛、更有力量。而影片中也常常会出现一些对自己的权威和魄力没有自信的军官,他们总会在讲话时下意识地将一只手放在枪套上,以准备随时应对威胁。

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的手腕:内心充满挫败感

同样是将双手背在身后,如果双手不是自然抓握在一起,而是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的手腕,那表达的意思就和前面的权威自信大不一样了,表明做出该动作的人内心充满挫败感。

双手背后,将一只手抓住另一手的手腕,好像下意识地在给自己鼓劲,用一只手紧握的力量来自我安慰:“我很有力量,我会没事的。”但是这个自我安慰的动作恰恰显示了此人此时对自己非常不自信,内心的挫败感使得他必须通过自己力量的传递来进行自我慰藉。例如,我们在荧幕上会看见这样的场景,在候诊室等待医生的病人,他们在候诊室里背着手走来走去,可是他背后的双手抓握姿势是一只手紧紧抓住另一只手的手腕,要是此时有特写镜头,我们甚至可以看见这个病人的手腕被自己捏出了淤血痕迹,可见他的不安和挫败感是非常强烈的。

很多不善于掩饰自己情绪的人会将紧握手腕的动作放在前面,不停地搓揉自己的手腕,可以看出其心中强烈的挫败感和不安情绪。但是更多人更习惯掩饰自己的负面情绪,于是他们将手放在我们不可视的范围内——背后。

握手位置移到上臂:很愤怒很挫败

背在身后的双手,随着一只手抓握另一只手的位置不同,做出这个动作的人表示出的情绪也就越来越强烈。抓住另一只手的那只手抓握的位置越高,就表示此人心中的挫败感或愤怒情绪越强烈。当一个人的握手位置移到手肘以上、上臂的位置,我们可以断定此人此时很愤怒、很挫败。

将手握在另一只胳膊的上臂位置,说明此人对自己有强烈的自控需求,这个动作好似挟持住了自己,使得自己的愤怒或挫败情绪不至于轻易流露出来。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当一个人背后的双手位置是一只手紧握上臂时,他的面部表情往往是非常警觉和敏感的,因为他正竭力通过自己的手部姿势来掩饰、隐藏自己的过激情绪。

此时,如果你发现了对方有这个端倪,一定要用比较缓和的方式来缓和对方的极端情绪,例如通过幽默的方式来缓和交流气氛;或通过一些友好的小动作来缓和对方的紧张情绪,例如轻拍对方肩膀以示关切和安慰;或者你可以给对方一杯饮料,这样对方就不得不将背后紧匝在一起的双手松开。

同样,如果你发现自己也做出了这样的动作,你不妨通过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来改变自己背后双手的位置,试着将手从上臂位置放下来,代之以握住自己的另一只手,这个动作会下意识地增添你的自信心。

当然,我们不能不注意的是,双手背后的姿势一般是长辈或上司的专属动作,如果你面对的人是你的上司或者长辈,记得要将你的手放在对方可以看见的地方,千万别让背手这个动作传递给对方对其不敬的信息!

当一个人在背后用一只手抓着另一只手而且握手的位置慢慢上移时,注意,动作者此刻的内心充满了挫败感和愤怒情绪!当对方抚摸下巴的时候

相信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罗丹的雕塑《思想者》,这个雕塑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男子形象,这个男子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像是在思考着什么。这个雕塑表现了人类在思考时常做出一个动作:抚摸或托着下巴。因此,当你的交流对象开始抚摸他的下巴时,你必须学会辨识,他是开始思考什么了吗?

雕塑——“思想者”。轻轻托着下巴:认真倾听的标志

在一个演讲现场,如果我们看见很多人身体前倾,而且双手或者单手托着下巴,眼神专注地看着演讲者,那么可以肯定这次演讲是很成功的。因为听众轻轻托着下巴的姿势正是他们认真倾听的标志。如果你有当众发言的机会,你站在台上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部分认真倾听的观众在倾听的过程中都有用手托住下巴的习惯,好像他们正在一边倾听一边消化你的观点。当然,如果你的演讲很无聊,你可能会不幸地发现,这些托着下巴的听众的上下眼皮开始打架,一会儿他们可能会鼾声如雷。

一手托住下巴,眼神专注地看着说话者——这就是典型的边思考边说话的姿势,据此你可以判断对方的内心状态。为了防止托着下巴认真倾听的听众走神或打盹儿,我们应该在演讲的过程中用一些小技巧来防止这种尴尬情况的发生。首先,我们要做的是使自己的演讲脉络清晰,有条理的演讲更容易引人入胜;其次,我们可以在演讲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醒听众做一些笔记,例如:“我认为这点对各位都非常有用,建议大家把这点写下来……”这样对方就不会一直托着下巴,也就防止了因为长时间依托下巴而出现昏昏欲睡的状态;再者,我们可以采用上学期间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在讲课时,老师常常会叫打瞌睡的同学回答问题,这样一来可以引起该同学的注意力,二来也可以给其他人以警示和提醒,这个方法也可以用在我们的演讲过程中。

|!---page split---|

抓摸下巴:我正在思考如何作决定

随着你的演讲的深入推进,你会发现听众托住下巴认真倾听的姿势会慢慢改变,他们常常会将一只手放在脸颊旁边或者下巴正下方,将大拇指和其他手指分开,然后抓捏住脸颊或者下巴,在倾听的过程中,他们的手会轻轻摩擦着下巴。这个姿势告诉我们,此时对方的大部分精力并不是用来倾听和思考的,他们更多的是在斟酌演讲者观点的正确与否,随后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当听众开始抓摸下巴,考虑自己肯定或否定对方的观点时,接下来的动作变化将十分重要,因为接下来的细微肢体动作变化将直接告诉我们对方是肯定你还是否定你。这时,作为信息发布者,你必须冷静、仔细地观察听众细微的肢体动作变化,从而准确判断对方的观点和立场。

肯定的标志:双臂舒展,微微点头

如果听众在抓摸完下巴后,舒展双臂,歪着头思考着,有轻微点头的动作,将身体前倾,拿起桌上的资料翻查,这时,我们可以推断出对方对你的演讲非常感兴趣,而且倾向于肯定你的观点。这时你应该自信地、更加深入地阐释你的观点,并和这些听众多一些个别的眼神交流,这样对方对你的观点认可的速度会更快。

否定的信号:皱眉,身体后倾

如果对方在倾听你的观点的过程中有紧锁眉头思考的动作,而且放下双手将后背靠在座椅背上,此时,对方对你的观点可能是不太认可。如果接下来对方在倾听过程中交叉双臂抱于胸前,那么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对方是完全反对你的观点的。这时,我们应当不要急于推进我们的演讲进度,而是要给这些潜在的反对者一些发表意见的机会,在问题出现时及时解决问题,避免问题越积越深。这时,你可以告诉大家:“可能刚才的观点有很多人不太认可,现在我们就来自由讨论一下,有不同意见的人都可以向我发问。”通过这个交流环节,你可能能拉回一些反对者。

迟疑手势:将手指放在嘴唇中间

如果对方将抓摸下巴的手放在嘴唇之间(一般这根手指是大拇指或食指),或者对方将笔的一端放在嘴唇之间,那表示对方还在迟疑,他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作出比较肯定的判断。这时,我们应当多给对方积极的暗示以加快对方作出肯定判断的速度。此时的眼神交流、关键细节的进一步解释等都可以减少对方的犹豫,加快对方作决定的速度。

厌倦姿势:用大拇指支撑头部

当听众的手部已没有明显的摩擦动作,眼神开始变得涣散时,此时的手好像只是支撑头部用来休息的工具,很明显,对方已经对你的演讲失去了兴趣,他已经发出了厌倦的信号。此时大拇指成为头部的支撑,对方甚至不停地变换手来支撑自己的头部。此时,除非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话题中加入新的兴奋点,否则可能无法拉回这个已经开始厌倦、走神的听众了。

将一只手放在脸颊旁边或者下巴正下方,大拇指和其他手指分开,抓捏住脸颊或者下巴并用拇指抚摸下巴时,动作者正在斟酌某事。拉扯耳垂的心理暗喻

李杰是我们公认的象棋高手,可是每当我们夸他时,他总会谦虚地说:“我的象棋水平没有那么好,只是我善于察言观色。”相信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人都有一样的疑惑,察言观色跟象棋技术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李杰不仅有一定的象棋技术,而且在下象棋的过程中非常善于观察对手的微表情,一些高手本来可以赢了李杰,但是他们的微表情却透露了他们的战略!

拉扯耳垂是在焦虑的时候常见的一个动作。对方在拉扯耳垂:他很焦虑

前面我们说到的李杰已经是业余象棋高手,他在和不同对手对垒的过程中发现,不管对手是何人,他们总会通过一些细微的肢体动作表现出其心理状态,例如拉扯耳垂。

李杰发现,很多对手只要对下一步如何走没有把握时,总会拉扯耳垂,或者有时这个动作会用摸鼻子的动作代替,这个动作说明对手很焦虑,这时李杰总会表现出自信和必赢的姿态,首先会从气势上压倒对手;此外,对手有时会将手伸向某个棋子,但是突然又停住,拉扯一下耳垂,继续思考,这个动作说明对手对自己刚才的那步棋持持怀疑态度。相反,如果对手对自己的这步棋非常自信,他就会在走完棋之后将十指自然地合在一起,显出自信满满的样子。

同样,如果对手不希望李杰走当前这一步,当李杰将手移向这个棋子时,对手常常会有下意识拉扯耳垂(或者摸鼻子、抓挠脖子)的动作,这个动作透露了对手对这一步战略非常焦虑,他并不希望李杰走这一步。

象棋中的道理也可以推广到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在对某一件事或某一个决定感到非常焦虑时,总会下意识地去拉扯耳垂或者抓挠脖子或者摸鼻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三个动作在表现焦虑情绪时是相通的。因为人们的脖子、耳垂、鼻子位置的神经非常敏感,在焦虑时,人们总会感觉到这些敏感神经处的某些不舒服,因此会下意识地去抓挠它们。

在说谎和表示反对时,人们也喜欢拉扯耳垂

你说出了一个观点,询问对方觉得意下如何,对方犹豫着说:“这个……我觉得不错。”当对方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下意识地拉扯了一下自己的耳垂。此时,千万不要相信对方说的是真话,他在表达意见的同时拉扯耳垂的动作说明他正在撒谎,其实他对你的观点是持反对意见的。此时拉扯耳垂的动作,一方面是因为撒谎时不安神经促使下的下意识动作;另一方面是因为对方潜意识里拒绝继续倾听你的观点,因为他和你的意见是相反的,此时拉扯耳垂的动作有“非礼勿听”的意思,跟人们捂住耳朵避免相反意见进入耳朵的动作是一样的。

因此,当你发现对方下意识地拉扯耳垂的动作时,千万不要觉得这是简单的习惯性动作,一定要根据当时的话语情境来判断对方真正的意思是什么。为了提高交流的效率,在你觉察出这些肢体动作代表的真实意思时,你甚至可以直接、友善地向对方发问:“从你的动作来看,我觉得你对我的意见不太认同,请实话实说,你认为问题在哪里?坦诚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很多时候,直率地询问对方意见反而更容易求得积极的结果。

女士玩弄头发相当于她在拉扯耳垂

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拉扯耳垂的动作经常是男士所为,因为男士的短发决定了他们的手更容易接近耳垂。但是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她们的披肩长发决定了她们拉扯耳垂要首先撩起头发,而且很多女士戴着耳饰,拉扯耳垂会弄疼自己,或者会让别人觉得自己有卖弄之嫌,因此,女士常常用抓弄头发来代替拉扯耳垂。

拉扯耳垂表明了人们内心很焦虑或者因为撒谎而产生了不安情绪。但是当女士出现这种情绪时,她们不拉扯耳垂,她们会玩弄自己的头发。身体距离的心理暗示

“身体距离”即“私人空间”,它是指环绕在人体四周的一个抽象范围,我们无法准确地在我们的周围划一个明确的界限,但是它确实存在。在拥挤的地铁或者公交车上,当别人过于接近你时,你从内心深处会有一种不安全感和不悦情绪,你会通过变换自己的位置来逃避不快感。当别人越过合适的私人交往距离时,你会对对方产生一种厌恶情绪,这种情绪给了你消极的心理暗示,使得你对这个人产生了不好的印象。鉴于此,在与人交往时,我们应该合适调控自己和别人之间的身体距离,以达到积极心理暗示的效果。

认识个人空间的间距

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将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空间距离分为四类,分别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

亲密距离

一般说来,亲密距离的空间范围在0~0.5米之间。这个距离只有在亲人、爱人、好友之间适用,对于刚刚认识不久或者刚刚认识的人,千万不要轻易越过这个距离。

个人距离

个人距离的空间范围一般在0.5~1.2米之间。正常生活和工作交往中的人都可以进入这个范围,这是一个没有身体接触的中间距离。一般熟人可以接近0.5米,而陌生人应该处于1.2米的位置比较保险。

社交距离

1.2~3.5米一般是社交距离的标准空间距离。这样的距离范围一般适用于正式的社交活动、外交会谈、商务交谈。

公共距离

公共距离的空间范围在3.5~8.3米之间,这一距离不适合人际沟通,是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爱德华的这种空间距离分类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设想。现实生活当中,人与人的交往通常是不能以空间距离的远近来衡量其心理距离的。古代成天跟在皇帝身边的太监说不定就是一个弑君篡位的谋划者。当今社会也是如此,为了追逐利益,人与人之间有时会相互欺骗,相互倾轧。有些人的空间距离看似非常亲密,但是其实心理距离却远得近乎残酷。

所以,人与人之间要想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双方必须在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之间画上等号,人要成功,要获得幸福也必须如此。

灵活应用个人空间的间距

你可能有这样的经历,一个第一次跟你见面的人,为了很快和你熟络起来,他主动上前跟你勾肩搭背,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即使对方表现得非常友好、和善,你也会觉得有些反感。

因此,在跟别人的交往过程中,如果你想给对方-爱华网-留下美好的印象,一定要严格遵守“保持身体间距”的黄金法则。当接受到对方认同我们的关系开始亲近的信息时,我们才能进一步靠近对方。例如,假如你是一位男士,在刚认识一位女士时,即使对对方有好感,也应该保持礼貌的距离,否则触动了女士的敏感神经反而不利于你们的进一步交往。

跟男士相比,女士之间的身体间距会更近一些,而且彼此的身体接触也会更多、更随意一些。见了几次面就牵手上街的女士不会让别人觉得太奇怪,但才认识不久就勾肩搭背走在一起的男士则可能被人误以为是同性恋。我们应该对这种男士和女士之间的身体间距的差距了然于心,不然可能在社交中闹下笑话。

身体距离的文化差异

一对意大利夫妇移民澳洲,不久他们加入了当地的一个俱乐部。可是,没过多久,该俱乐部的一些本地会员反映这对意大利夫妇行为不检点,他们对异性有性骚扰倾向。当问到这对意大利夫妇时,他们大吃一惊,在他们国家非常常见的交往距离,在澳洲却让别人产生了糟糕的误会。原来,很多欧洲国家的人的私密空间距离为20~30cm,而澳洲人的私密空间距离却大于40cm,于是当这对意大利夫妇与澳洲朋友保持25cm的距离交谈时,他们非常自如、舒服,而且意大利人比较喜欢进行目光交流和身体接触,而这在澳洲则被认为是求爱的举动。如此一来,双方造成误会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因此,在社会交往中,我们不能不关注文化方面的差异。在对话时,人与人之间距离最近的是拉美人和阿拉伯人,最远的是日本人,欧美人介于两者之间。对美国人来说,最合适的对话距离是3英尺左右,也就是一臂的长度。假如一个阿拉伯人与一个日本人进行交谈,你会发现阿拉伯人愿意站得很近进行交谈,日本人就会觉得不舒服,会后退。这时,阿拉伯人就会觉得太远,无法讲话,又靠近,然后日本人再后退等。这样半个小时下来,他们可能已经从房间的一头谈到了另一头。

在对话时,人与人之间距离最近的是拉美人和阿拉伯人,最远的是日本人,欧美人介于两者之间。对美国人来说,最合适的对话距离是3英尺左右。准备就绪的坐姿:肯定的回答?

在一个谈判会议上,你提出了一个建议,对方听完你的陈述后换了一个坐姿:对方身体前倾,将两腿自然分开,两只手自然地搭在腿上,两脚一前一后,后面的脚甚至踮起脚尖,好像有随时起身握手言欢的准备。当看到这个坐姿时,我们可以肯定对方将会给你的建议以认可,所以此时你可以大胆地询问对方的看法!

准备回答但不一定是肯定回答

准备就绪的姿势是职场中人最该学会辨认的姿势之一,因为在日常商业交往中,当你说完一段话或者陈述完一个观点时,对方是否准备好作答以及是否会给出肯定的回答,是你应该提前从他的肢体语言上读解出来的,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实际情况发生时,灵活、恰当地应对。

试想你是一个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你讲到一个地方时,突然叫台下的听众来回答问题,如果你叫了一个正在望着窗外的听众,他很可能茫然地站起来还不知所云,因为他没有在认真倾听,而且没有准备好回答你的问题;如果你看见某个听众改变了刚才的坐姿,变成了准备就绪的坐姿,显示出跃跃欲试回答问题的姿势,这时你叫这个听众来发表意见,现场气氛一定会互动起来,因为他准备好了发表自己对相关问题的意见,他的意见可能会让你的演讲生动起来。但是,听众做出准备就绪准备回答问题的姿势,并不意味着对方会对你的意见表示肯定,很多情况下他们给出的意见是否定意见,需要在和你的争执过程中消灭异议,达成共识。

从坐姿判断这笔生意成功与否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抚摸下巴表示对方正在思考如何作决定,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在工作交往中,你和对方正在谈一笔生意,抚摸下巴后的坐姿会透露你们这笔生意是否会成功。

如果对方在进行考虑之后(抚摸完下巴之后)做出我们前面所说的准备就绪的坐姿,而且对方的情绪明显有点激动,那么可以肯定这笔生意马上就可以拍板通过了。此时对方准备就绪的坐姿是对方准备发言表示认同或者起身和你握手表示合作愉快之意。

假如对方在思考之后,变换了坐姿,将后背靠在椅子上,眼睛盯着某个地方陷入了思考状态,而且下意识地交叉了双臂。注意,情况不妙,对方正在考虑如何反驳你,他显然对你提出的双方的合作方式或合作细节存在异议。此时,应当就对方可能产生反对意见的地方提出更aihuau.com有说服力的论据,或者提出有余地的新方案,否则,对方很可能在放下交叉双臂的同时说:“对不起,我不同意合作!”

不能忽略搓腿这个小动作

当人们两腿分开自然地坐着时,常常会出现搓腿的小动作,这个动作不易被发现,因为它常常是在桌子下方完成的。人们将一只手(或双手)放在一条腿(或双腿)上,然后反复地摩擦、搓揉腿部。当出现这个小动作时,虽然其他腿部动作可能和我们前面所说的准备就绪的腿部动作一样,但是此时对方并不是准备逃跑或者准备给出回答,此时对方很焦虑,他正在通过搓腿的动作进行自我安慰,反复搓腿可能是因为对方紧张到手心出汗,他这样做是想通过擦干手心的汗来消除紧张感。

我们经常可以从荧幕上看到这样的场景,警察在审问嫌疑人时总会仔细观察他是否有不断搓腿的动作,如果有,就说明他非常紧张和焦虑,他说的话有可能是谎言,或者他对目前这个问题感到忧虑,而这些都能成为断案的重要线索。袁军去参加一个面试,面试过程中他和面试官交谈得非常顺利。快要结束时,袁军提到了工作习惯的重要性,然后随口提起很多人利用上班时间上“开心网”、“天涯论坛”等网站,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面试官问袁军:“那你有上这些网站的习惯吗?”袁军忙摇头否定。但是面试官发现袁军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双手不停地搓腿,袁军的安慰行动引起了面试官的怀疑,后来面试官在“开心网”等几个实名制网站上看到了袁军的资料,而且显然袁军还是这些网站的忠实粉丝。结果是肯定的,袁军未被这家公司录用。

当对方身体前倾,两腿自然分开,两只手自然地搭在腿上,两脚一前一后,后面的脚甚至踮起脚尖时,他准备要离开或者要发表自己观点了!总结

很多人苦恼于不能把握自己交谈对象的真实想法,不知道对方对自己是接纳还是排斥,如果你也正在为这个问题烦恼,那一定要认真学习本章前面讲到的内容,注意,两个人之间或远或近的心理距离,其实都可以从他们的肢体动作上很明显地看出来。

1.双臂交叉抱于胸前,是明显表示排斥和戒备的动作。

2.双腿交叉和双臂交叉抱于胸前一样,也是想在自己和别人之间筑起一道防线。

3.微笑并不一定表示接纳,当一个人在微笑时紧闭着双唇,他其实正在表示温和的抗拒。

4.如果一个人在发笑时出现阴阳不一的表情,这种微笑我们叫做歪脸笑,这是明显的排斥标志。

5.如果一个人双臂交叉且双手紧握拳头,说明他此刻察觉到了敌意,并有意识地通过该动作进行自我保护。

6.面对一场争论,一个人将双手插入口袋,这说明他只想做一个旁观者。

7.一个人背后的双手抓握在一起时表示权威、自信,但是当他用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的手腕,且抓手的位置越来越高时,说明他内心的挫败感越来越强烈。

8.拉扯耳垂是动作者焦虑内心的表达,此刻他可能因为某事而困扰,或者因为说谎而心虚。

9.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将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空间距离分为四类,分别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这四种距离的空间范围分别为:0~0.5米、0.5~1.2米、1.2~3.5米、3.5~8.3米。

10.当一个人做出准备就绪的动作时,他准备做出回答,但是回答不一定是肯定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0845.html

更多阅读

观电影《犬王》有感 读犬王麦穗有感

观电影《犬王》有感今天我们在学校操场搭起的充气影棚里看电影了。电影的名字是《犬王》。影片演的是一只大狗和一只小狗的故事。我感觉这两只狗很聪明勇敢。它们凭借自己的勇敢,奋不顾身的精神,与敌人厮杀,用炸药炸敌人,帮助了共产党,

电影《美丽心灵》观后感 美丽心灵观后感1000字

电影《美丽心灵》观后感影片《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曾一举获得8项奥斯卡提名。这部影片以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约翰?纳什为原型,讲述了他与(前)妻子艾莉西亚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的朋友、同事之间真实感人的故事。故事从

电影《铁道游击队》中芳林嫂的三个原型 老电影铁道游击队

在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秦怡饰演的芳林嫂勇敢而美丽,那么,生活中芳林嫂是何种形象呢?据作者刘知侠说,芳林嫂他是根据三个铁骨铮铮的女英雄合成的。 来枣庄之前,我在青岛读了作家刘知侠生前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我和鲁南铁道队》。文中说:他

电影《喊山》和《雨中的树》2013.5.9. 喊山电影为什么被禁

电影《喊山》和《雨中的树》(2013.5.9.)**近段时间,无意发现几部好电影,都是在央视电影频道看到的。现在的世界很精彩,书实在太多了,看不完!电影也实在太多了,看不完!偶尔看到几部名不见经传的电影,竟感觉超过那些“大喊大叫”、“呼风唤雨”

声明:《读心术 2013 电影 《读心术》第二章》为网友秋田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