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创业历程:逼上梁山战胜自己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控制人的物质欲望有利于磨练自己的意志。当企业家如果光会享乐,早上围着车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企业家就不成为企业家,是败家。

  鲁冠球:被逼上梁山的小铁匠

  给我留言

  鲁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市宁围乡,父亲在上海一家医药工厂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亲在贫苦的乡村,日子过得很艰难。15岁辍学后,经人帮忙,鲁冠球被介绍到萧山县铁业社当了个打铁的小学徒。

  2007年,在接受一家美国媒体的采访时,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这样解释自己当时的创业动机,“如果你出生在教室里,那么你以后就可以在那里读书,如果你过去是一个农民,那么就一直会是农民,而我不想一直当农民,我要想一切办法跳跃龙门。”

  鲁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市宁围乡,父亲在上海一家医药工厂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亲在贫苦的乡村,日子过得很艰难。15岁辍学后,经人帮忙,鲁冠球被介绍到萧山县铁业社当了个打铁的小学徒。

  但三年后,由于精简人员,他被辞退回农村。不服输的鲁冠球决定创业,“没想过要当企业家,我办企业是逼上梁山。”当时他看到乡亲们磨米面不方便,而自己对设备很感兴趣,便筹钱购买设备,开办了一个没敢挂牌子的米面加工厂。后来因为禁止私人经营,加工厂又被迫关闭,为了偿还债务,鲁冠球不得不将三间老房子变卖。

  虽然受到打击,鲁冠球并未放弃。由于“停产闹革命”,当时人们连铁锹、镰刀都买不到,自行车也没有地方修。在经过15次申请之后,鲁冠球开办了一个铁匠铺,很快生意红火起来。到了1969年,由于政府要求每个城镇都要有农机修理厂,富有经验且有些名气的鲁冠球被公社邀请去接管已经破败的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其间除了管理农机修配厂,只要能赚钱、做得了的营生,鲁冠球都做了尝试。

  给我留言

 鲁冠球创业历程:逼上梁山战胜自己

  之后10年间,靠作坊式生产出的犁刀、铁耙、万向节、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鲁冠球艰难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1978年春,鲁冠球的工厂门口已挂上了宁围农机厂、宁围轴承厂、宁围链条厂等多块牌子,员工也达到了300多人。由于看到中国汽车市场开始起步,鲁冠球调整公司战略,集中力量生产专业化汽车万向节。当年秋天,他将工厂改名为萧山万向节厂(即今天万向集团的前身)。

  在1980年的全国汽车零部件订货会上,虽被拒绝入场,但鲁冠球并不放弃,在会场外摆起了地摊。在闻听会场内正陷入价格拉锯,他便张贴广告,以低于场内20%的价格,销售自己的高质量产品,很快厂家便涌出场外交易。万向此役获得了210万元的定单,鲁冠球成为最默默无闻的大赢家,打出了名气。

  人们大多喜欢津津乐道于成功者的传奇故事,并将其中的种种艰辛视为“调味品”——能更进一步强化传奇性。当我们尽可能还原那些成功者早期的奋斗历程,试图找到所谓“第一桶金”的秘诀时,发现曲折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传奇并不存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2314.html

更多阅读

万向鲁冠球:儿子冲锋老子导航

 成长篇“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能在商海的大潮里驰骋四十多年屹立不倒,恐怕满中国数,也数不出几个人来。鲁冠球当仁不让,算是其中一个。总结鲁冠球的成功,离不开三句评语:远见卓识、积极进取、敢为天下先。当文化大革命左倾

鲁冠球:“奋斗十年添个零”没变

“到2019年,企业日创利润1个亿,员工最高年收入1个亿”。这个目标,是今年7月8日、万向集团创建40周年之际鲁冠球许下的承诺。 鲁冠球不打没准备的仗,他的上一句许诺,虽然历经金融危机冲击,仍然在今年如期应验:日创利润1000万元,员工最高年收

鲁冠球 电动车 鲁冠球语录

“根据自己的实力来做事,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情。”   纵观鲁冠球的访谈和演讲,用的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实力”。虽然他一口萧山话常常让外人听得云山雾罩,但他却讲得抑扬顿挫、底气十足,每到兴奋处,还会用一只手拍着对方的肩膀、俯

常青树鲁冠球之喜:万向成为“典型”

 由鲁冠球领导、健康发展了近40年的万向集团是中国民营企业里一棵不多见的“常青树”。这家去年销售收入超过260亿元的企业创造过很多行业第一,而最先给公众留下印象的是1986年其被确定为改革开放典型,获国务院批准拥有自营进出口权

5大富豪永不忘的第一桶金:鲁冠球

鲁冠球   年龄:64岁  创业时间:1969年接管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  第一桶金:万向节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控制人的物质欲望有利于磨练自己的意志。当企业家如果光会享乐,早上围着车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围

声明:《鲁冠球创业历程:逼上梁山战胜自己》为网友回憶揮之不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