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理财报告 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的创新技术“买”不来



2007银行理财产品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人民币产品的投资价值显著高于外币产品;股票、混合类产品投资价值高于其他类别产品;中资银行人民币股票、混合类产品全面超过外资银行。但是,剔除打新股后,中资银行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指标明显落后于外资银行。

浦发银行一款理财产品收益率为零、深发展一款产品也遭遇零收益,这样的信息还在不断刺激着国人的神经。中资

银行自主创新能力匮乏、理财产品同质化造成的频频零收益或低收益,应是对银行业界及相关监管机构的警示。以牺牲银行作为专业理财机构的形象为代价一味追求产品销售量的时代应该结束了。

在日前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主持召开的“2008:银行理财产品评价会”上,该所所长李扬指出,“目前中国的银行业还高度依赖管制,以体制来挣钱。

但是,却不能够拘泥于此,要赶快创造出一种在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赚钱的机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沈炳熙强调,在未来的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中,应明确市场定位,并根据银行自身的优势去设计理财产品。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理财产品评价与设计团队的负责人殷剑峰也强调,“先进的技术是买不来的,中资银行必须提高自身的产品设计能力”。

2007银行理财:中资银行重数量、外资银行重设计局面未改 

殷剑峰介绍,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在产品类型方面,信贷资产类和打新股银行理财产品迅速增加,而连接境外股票、商品、利率和汇率的产品出现了大面积的低收益、零收益,甚至是负收益现象;在发行银行方面,不仅中资银行暴露出产品设计方面的缺陷,甚至因此引发了纠纷,外资银行的产品也表现出结构设计越来越复杂,产品的投资价值却越来越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此外,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的过程中依然没有及时、充分地披露相关信息,尤其以外资银行的信息不透明程度最甚。而当前制约银行理财市场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是:中资银行的自主创新能力匮乏、信息透明度不高、据以创新的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和基础证券市场残缺不全。

殷剑峰说,2007年人民币产品的一大特点就是出现了大量的打新股产品,这是股票类产品增加的最重要原因。在2006年,打新股产品只有区区10只左右,而在2007年,这类产品迅速膨胀到150只以上,占人民币股票产品的比重高达47%。数目众多的打新股产品属于中国特色,它在本质上反映了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缺陷。

不过,在市场信息万变的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时代,未雨绸缪总是必要的。如果未来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获得实质性进展,或者,未来新股发行因二级市场进入熊市而萎缩,产品设计能力跟不上将会极大地影响中资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

殷剑峰介绍说,连接境外股票的人民币产品以外资银行为主,其份额占到该类产品的41%强。虽然上市股份制银行的这类产品占比38.46%,但是,由于中资银行难以直接参与到境外衍生品市场和产品设计能力跟不上,其发行产品多半是购自外资银行。

换言之,该类产品几乎都是外资银行直接或通过中资银行间接发行的。这种格局不仅制约了中资银行的产品创新,而且,在我们评价的过程中还发现一个重要现象,在同类产品中,中资银行的产品表现较外资银行相对较差。不仅总体的收益低于外资银行,而且,出现负超额收益的产品数量也多于外资银行。这应该表明,创新是“买”不来的。

  我国银行理财业务未来发展趋势:量体裁衣

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部主任李伏安提出,我们对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要有准确的把握,同时应明确其发展方向。李伏安认为,在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我们银行的理财业务,一定会由现在单一产品制造、设计和销售,变成一个综合的、多产品、多市场、多领域的一种组合。

这种组合将是量体裁衣的理财方案。它不仅要解决客户教育、保险、住房问题的需要,还要解决投资收益问题,要分散风险、对冲风险,并且应满足客户各种各样的需求。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的路径和政策取向又是什么呢?我们现在的理财服务是以机构、以市场来决定,今后的方向是依据投资者的综合需求取向而定。

为此,我们的机构目前就应着手这些方面能力的建设,打造我们的团队。而政策的取向一定是要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最大限度的交易便利。李伏安认为,在经营的原则上:一个好的机构,一个好的个人财务规划师,其目标应该着眼于三代、五代的老店,而不是三年、两年的杂货铺。在整个的社会变革中,要有能力管理财富。

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充分理解客户的需求和有客户理解的产品、要提供专家、专业的服务,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团队支持、要实施公平交易规则,并做好投资者教育,明确买者自负的原则。

另外,在银行理财业务飞速发展的进程中,政策监管机构、研究机构要注重市场的评估,中介的服务和提供专业化的人才培训。就银行理财产品来说,去年一年达到了8000亿元。今后五年预计将达到2万亿元,每年保持40%~50%的增长速度没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对市场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估,对百姓、消费者,对研究机构有一个正确的引导,这其中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不容忽视。李伏安强调,目前还应加强个人财务分析人才的储备。

银行理财新格局的形成有待继续

放松管制、鼓励创新

宏源证券董事长汤世生认为,理财产品最核心的环节是:设计、销售及投资管理,而监管一定要简洁化。他对于去年8000亿元的理财产品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在打新股,而且今年还在延续的趋势表示担忧。他指出,“银行去搞了一个最不熟悉的领域”。如果今年资本溢价放开,打新股就会出现问题。他建议银行开展理财业务要发挥自身优势,在产品的创新设计中要细化、深化,要强化团队建设。

证监会机构监管部副主任杨志华认为,在我们目前的理财市场上,四个要素都值得评价,除了银行理财产品,还需要评价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监管者的监管政策、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这应成为对中国理财市场准确、客观判断的基础。

杨志华提出,以管理人评价为例,评价可以从十个方面展开:一、管理者,包括银行、信托、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资产管理的安全性。二、在管理产品中是否做到详尽的信息披露,揭示风险。

三、我们的管理者是不是做好了投资者的教育工作和培育工作。四、机构的创新能力。五、内部系统建设。六、合同管理,责任、权利是否清晰,管理人和投资者是否对称。七、管理者的专业能力,人才、专业服务水平,人才的储备是不是适应理财市场的发展需要。八、从法律责任合规性上来看,有没有保本、保底。九、流动性安排如何。十、对客户的推介服务水平如何,等等。杨志华认为,如果把这些要素精细化、以数据作为支撑的话,将有助于监管及投资者的正确判断。

 中国银行业理财报告 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的创新技术“买”不来

中国工商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徐志宏认为,近年来工商银行把推动经营转型作为长期的战略性目标来实现。现在把发展理财业务作为实现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路径之一。由于时机比较好,理财业务市场应是下一步金融领域竞争的焦点。他提出,如何设计一只个性化的产品,怎么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客户需要的产品,这是下一步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要取得先发优势和取得主导地位的关键。

但个性化需求的设计,实际上是一个商业银行综合服务能力的体现。理财产品的发展不是单一的银行产品,它可能是综合了多个市场、多个产品的组合。

作为商业银行来说,如何设计出个性化的产品,必须有产品研发能力、产品设计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取得,是在多个市场中反复实践的结果。这个过程也是境内商业银行分化的过程,最终有些商业银行可能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为了下一步的发展,工商银行目前比较关注四个领域的培养。第一,投资管理能力。这是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产品的核心。第二,风险控制能力。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在资金募集以后投资过程的风险控制,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第三,销售能力。不仅仅是销售过程,更多是对投资人进行培育的过程。第四,服务领域。包括信息的充分披露,等等。

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总经理陈世涌就各类理财产品中目前最低潮的QDII谈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对于中资金融机构来说,QDII的基本定位应重新调整。QDII的定位本质上是代销。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中资机构还是应该更多地发挥自身的优势,立足境内市场、立足于境内的金融改革与经济发展,强化人才储备与投资管理。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现代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核心,金融体系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基础。

近年来的市场发展显示,银行理财产品以其增长速度、发行规模、灵活多样,业已成为我国金融创新的先导。银行理财产品的推出,不仅为居民、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投融资工具,而且,正在成为银行业实施业务转型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银行理财产品暴露出的问题,也充分说明境内银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3058.html

更多阅读

信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信托产品收益率回暖 升至9%以上

     持续低迷近一年,信托产品的收益率终于在年末迎来“爆发”。用益信托的最新统计显示,11月份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止住了连续下跌趋势,升至9%以上,再回年内高点。  分析人士称,受金融同业竞争及资金面紧张影响,信托产品的

信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信托产品收益率回暖 升至9%以上

     持续低迷近一年,信托产品的收益率终于在年末迎来“爆发”。用益信托的最新统计显示,11月份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止住了连续下跌趋势,升至9%以上,再回年内高点。  分析人士称,受金融同业竞争及资金面紧张影响,信托产品的

声明:《中国银行业理财报告 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的创新技术“买”不来》为网友平淡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