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者三井:“影子”帝国的幕后推手(一)



 无论是农作物、矿产资源还是消费品,无论是原材料、中间件亦或是终端商品,在所有的生产、贸易和物流环节,三井都扮演着“幕后推手”的角色,将自己的下属公司以及关联企业推到台前,不断地扩大着市场、资源和疆土,谋求着利润最大化,而自己则隐藏起来,像极了“影子帝国”里的王者。

周一清晨8点整,闹钟响起,家住北京东直门附近的Ellen从床上爬起,一番梳洗打扮后准备出门。此时,Ellen先是套上一件“Burberry”风衣,当然,出门前不忘了喷上一点Versace红色牛仔香水。Ellen坐着“东芝”电梯直奔地下二层的车库,开出自己刚买不久的第12代丰田“卡罗拉”。9点整,Ellen来到单位,胡乱塞两口乐天“蛋糕派”,打开东芝笔记本电脑开始一天的工作。下午5点,今天不用加班,Ellen踩着轻快的步伐走进单位旁边的新光百货,与女友相约在这里购物。

在这个标榜北京最时尚的百货公司,Ellen和女友“扫货”无数,当然,战利品中包括FANCLE最畅销的卸妆液。晚饭就在商场里的“吉野家”搞定。21点,Ellen拖着疲惫的脚步,拎着大包小包进了家门。半路上,她还不忘在街角的“7-11”超市买上一份热乎乎的“关东煮”给自己当夜宵。

这是Ellen,一位北京普通中产职业女性的普通一天,或多或少也折射出我们大部分人工作和生活中所熟悉的那些元素。只是鲜少有人知道,Versace、东芝、丰田以及“7-11”等耳熟能详的品牌背后,都因为一个名字而相互联系--三井。

这个日本最大的综合商社,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上述来自日本以及世界各地的企业:Burberry和Versace,这两个自命不凡的欧洲经典品牌,早在1960年代就将自己在亚洲地区的总经销代理权卖给了三井集团;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东芝,全名东京芝浦电气,其前身可追溯到二战前,是三井财阀麾下的重要直系企业;丰田,世界上最赚钱以及刚刚晋身的世界最大汽车公司,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三井的扶持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虽然从丰田汽车的股东中看不到三井的直接控股,然而“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以及“三井住友银行株式会社”的身影告诉我们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亲密关系。

乐天(中国)食品有限公司和经营吉野家快餐的上海吉野家快餐有限公司,都是三井集团官方公布的在中国投资的33家企业之一;说起新光百货,人们都以为是由台湾新光三越百货和北京华联共同投资所建,然而,不论是台湾的新光三越、还是太平洋SOGO和远东百货,这些集团的背后都有着实力雄厚的日本财团作支撑,而新光三越的背后就是三井财团,这也难怪新光百货在一楼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着FANCL以及SK-Ⅱ等日系化妆品,其中,FANCLE就是由日本FANCLE和三井物产共同开发和销售的;遍布中国的“7-11”超市,在其大股东伊藤洋华堂的背后,站着的仍然是三井财团无所不在的“身影”。

  “影子”帝国

这个隐藏在公众视线之外的商业帝国,在过去十几年,同时也远离了各种象征财富和权力的排名和称号。

在《财富》杂志世界500强名单上,1993年曾经排名前五位的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伊藤忠商事、住友商事和丸红商事等日本的综合商社,在过去十几年的排名逐年下降,2006年,三井物产的排名跌至155,甚至被自己一手培养的丰田和东芝远远甩在了后面,后两者分别位居第6和第87。 

比起近几年来扶摇直上的沃尔玛、埃克森-美孚以及通用等美国企业,以三井为代表的日本综合商社似乎表现出了迟暮的颓势。1991年到2002年,日本的GDP增长仅为1.1%,远低于世界同期平均增长率,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更曾一蹶不振。当日本经济进入“失去的十年”,日本综合商社的“衰败”也似乎不可避免。

 隐者三井:“影子”帝国的幕后推手(一)

然而,国内的“萧条”却掩盖不住日本企业在海外创造的“繁荣”。以GNP(国民生产总值)衡量,2001年,日本海外总资产达到2.9万亿美元,海外净资产1.5万亿美元;海外制造业销售额4348亿美元,与日本出口相当。1991?2001年,日本海外总资产年均增长3.1%,净资产年均增长13.9%,均高于同期日本GDP增幅。一个“海外的日本”正在默默地打造中。

如此充满迷惑性的繁荣,是三井这样的综合商社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结果。就像Ellen几乎每天都在与各种各样的“三井企业”打交道,但却浑然不觉,日本综合商社的策略正是化整为零,一方面通过合并和成立一些专业公司,或者在重点地区设立区域性投资公司,形成各自独立的法人和财务核算实体,实质控制权还是集中于日本本土的商社总部;另一方面,三井更热衷于通过各种程度的持股形式,参与和渗透到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中,在保证对资源的充分占有的同时,又通过控制贸易端而获取利润的最大化。

2004年,三井物产就曾经将自己经营额最大的能源和矿产部门分立出去,直接导致其500强排名跌到177位,从而掩盖了它的巨大实力。日本的各家商社财阀和很多大型企业出现了一种建立地区总部的趋势,其经营和管理活动相对于过去更为分散,更多的营业收入被计入当地公司的账目。另外,综合商社投资分散于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家企业的收入也没有显示出来,从而弱化了人们对综合商社庞大身躯的感知。

曾经在三井物产(中国)有限公司工作了近12年,目前专门研究日本财团的白益民,显然更了解事实的真相。他感慨道:“如果三井物产想争这个风光,他们也许只要把部分投资公司的收入并入账目,或是简单地将财团中的企业并入进来,就可以坐到500强第一的位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5532.html

更多阅读

投资迷局中的财富未来(一):直面中国,投资迷局

投资迷局中的财富未来(一):直面中国,投资迷局珍园文化   赵梅阳在世界的版图上,只有中国这块最难为投资者看懂,中国进入投资迷局的混沌时代。为此,笔者将撰文四篇,分别为:直面中国,投资迷局;聚焦全球,高端消费;共赢珍园,玉品人生;创新模式,财

如何建立高效的团队 建立高效医药营销体系的游戏规则(一)

建立高效医药营销体系的游戏规则(一)随着医药行业新形势的快速发展,现在制药企业的营销体系也在紧跟潮流快速改变着。由于医药行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这导致建立高效率的医药营销体系有着自己独有的方式和方法。笔者史立臣历经2

阿迪王:“山寨品牌”的“山寨营销”(一)

系列专题:山寨文化凶猛     在电视上投广告、在报纸上投软文、在街头做路演,或者在某个五星级酒店召开新闻发布会……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推广方式似乎已经越来越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尤其是对于目标消费群是年轻人的商家而言,

隐者三井:“影子”帝国的幕后推手(六)

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指标数值越高,周转速度越快,销售能力越强,资产利用效率越高。同时,结合毛利率和资产回报率的数据,浙江物产发现它们与三井最大的不同:三井具有很强的产品价格权,而浙江物产几乎没有。在价格优势形成上,浙江物产凭借规模效

隐者三井:“影子”帝国的幕后推手(五)

该公司拟定向募集约13亿人民币购买大股东手中汽车销售业务的消息公布后,“中大股价翻番”、“它就是内地和记黄埔”等亢奋性语言在网上迅速扩散。一个总盘子仅3.74亿股的小型上市公司何以会让人“亢奋”如此呢?因为它有一个潜力巨大

声明:《隐者三井:“影子”帝国的幕后推手(一)》为网友好好活下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