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四十年商海大潮屹立不倒(一)



经营万向集团近40年,60多岁的鲁冠球谈起万向集团还像孩子一样地兴奋,同时对万向集团他还有更宏伟的蓝图等待实施。

人·财·榜之新阶层人士

鲁冠球

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兼党委书记

上榜理由

1969年,鲁冠球4000元起家创立了万向集团的前身宁围公社农机厂,而目前万向集团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回看万向集团的发展史,从上世纪70年代日创利一万元,到80年代日创利十万元,直到90年代日创利一百万元,在2007年胡润百富榜中,鲁冠球及家族个人资产达110亿元。即便这样,鲁冠球依然不满足,他对万向的目标是2009年日创利达一千万元。

1945年1月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1969年创办杭州萧山宁围公社农机厂

1990年10月万向集团公司成立任法人代表

党的十三大、十四大代表和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届全国人大主席团成员、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个人简历 

 

胡润在他的《我和百富榜》一书里这样描绘和鲁冠球的一次见面:“鲁冠球,两人对话竟动用两个翻译。”

鲁老一口萧山土话,不仅让胡润这个“中国通”一头雾水,就连胡润的中国助手听得也是云里雾里。因此,在见面的时候只能先让鲁冠球的秘书翻译成普通话,之后再由胡润的助手用英语讲给胡润。

起初看到胡润这样的描述,我觉得不以为然。“毕竟他是老外啊。”我心里想。直到与鲁老坐下来面对面聊天时,才真正体会到胡润当时的感受。

面前这位老者虽年过六旬,但精神却非常好。尽管他的萧山话有些让人听得不大明白,但他却讲得抑扬顿挫,底气十足。讲到兴奋处,他还会用一只手拍着我的肩膀,俯身凑近,用另一只手摇晃着大拇指大声地说:“要有实力!”

当问到鲁老究竟什么时候会退休时,他掷地有声地回答:“死了,病了,不能动了,脑子想不了就退。真的,我们这种人只要脑子在动,只要活着的话,就肯定在想事业。”

鲁老说:“我真羡慕你们这些年轻人,知识面广、眼界开阔。像我,连普通话都不会讲。但是我能吃苦、肯干,到现在我也没有停止过学习,因为我知道,只要活着就不能停下来。”

记者手记

本报记者 王京

成长篇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能在商海的大潮里驰骋四十多年屹立不倒,恐怕满中国数,也数不出几个人来。鲁冠球当仁不让,算是其中一个。

总结鲁冠球的成功,离不开三句评语:远见卓识、积极进取、敢为天下先。当文化大革命左倾风潮正席卷神州大地时,他便东躲西藏开始了创业之路;当众人唯恐被割“资本主义尾巴”时,他先后变卖了祖父、父亲和自己的房子,将命运押在了盘下的公社农机厂上。

从四千块创业到每年数百亿元营业额,鲁冠球说,这一切都是干出来的。“我们农民过去因为穷受人歧视。后来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富起来,并且为这个社会干出点东西,才能被社会所承认。”

  “地下黑工厂”的尝试

 

1945年鲁冠球出生于普通农家,父亲在上海一家工厂工作,工资微薄,他和母亲住在贫苦的乡村,日子过得很艰难。鲁冠球居住的宁围乡与杭州市仅一江之隔,望着对面都市的繁华,鲁冠球那时的梦想就是进城做个工人,改变自己的命运。

15岁初中毕业后,为减轻家里的负担,鲁冠球主动辍学。16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介绍到萧山县铁器社。3年学徒生活中,鲁冠球对每天接触到的各类机械工具倾注了很多感情,他的技艺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大跃进’的时候城市缺少劳动力,就从农村招了不少农民进城,但后来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用个现在的词说,就是农民工又‘下岗’了,只能回到农村。”鲁冠球说,他就这样被打发回乡。

在很多关于鲁冠球的报道中,创办宁围公社农机厂被普遍看做是鲁冠球创业的开始。但实际上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创业。20岁的鲁冠球已经有了第一次创业经历。

回到宁围后,鲁冠球向亲友们借贷了3000元买来了一台磨面机和一台米机,创办起一家小型米面加工厂。但在那个年代,就是私办这么一个小小的米面家工厂,也是不允许的。“米面加工厂没敢起名字,更不敢四处宣扬。但就靠乡亲们的口口相传,也引来不少生意。”谈起自己20岁时的初次创业经历,鲁冠球仍然显得有些得意。

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小厂还是被发现了,并被扣上了“地下黑工厂”的帽子,被迫关闭。所有机器设备被强行贱卖。最后,鲁冠球不得不将刚过世的祖父留下的三间老房子变卖,才好不容易还清了办厂时所欠下的外债。

 鲁冠球:四十年商海大潮屹立不倒(一)

回忆起过去那段难忘的创业经历,鲁冠球感慨地告诉记者:“没有人会相信,60年代为了创业,我先后三次将祖父、父亲和我自己的房产都变卖了,六年间搬了七次家,每天东躲西藏,为的只是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

艰难的原始积累

 

第一次创业几乎让鲁冠球倾家荡产,他很长时间都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整日闭门不出。让他感到特别痛苦的是,父母血汗换来的钱就这样化为乌有,他成了败家子的典型。不过,他也在第一次创业找到了“感觉”,不服输的他一直在等待机会的出现。

1969年,蛰伏多年的鲁冠球终于等到了机会。“当时,国家批准每个人民公社可以开办一家农机厂,我一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去申请了。”年仅24岁的鲁冠球再一次跃跃欲试。

终于,鲁冠球借了4000元钱,带领6个农民一起,办起了宁围公社农机厂。起初,没有地方买原材料,鲁冠球就蹬着一辆自行车每天过江到杭州城,走街串巷收废旧钢材。在那个铁桶般的计划经济年代,生产什么,购买什么,销售什么,都由国家下达指标,如果指标之外的物品流通便属“非法”。

好在聪明的鲁冠球有过米面厂的痛苦经历,他吸取经验东钻西闯,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条能够让农机厂活下来的缝隙———为周边公社的农具提供配套生产,比如饲料机上的榔头、打板,拖拉机上的尾轮叉,柴油机上的油嘴,要什么做什么。

之后的10年间,鲁冠球就是靠作坊式生产,生产犁刀、铁耙、万向节、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艰难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1978年农机厂竟已有300号人,年产值300余万元,厂门口更挂上了宁围农机厂、宁围轴承厂、宁围链条厂、宁围失蜡铸钢厂等多块牌子,到这一年的秋天,他将宁围万向节厂改名为萧山万向节厂。这也成为今天万向集团的前身。

其间,除了管理工厂,他还办起了农场、养鳗场、蛇场。总之,只要是他认为能赚钱、做得了的营生,他都想尝试一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7290.html

更多阅读

万向鲁冠球:儿子冲锋老子导航

 成长篇“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能在商海的大潮里驰骋四十多年屹立不倒,恐怕满中国数,也数不出几个人来。鲁冠球当仁不让,算是其中一个。总结鲁冠球的成功,离不开三句评语:远见卓识、积极进取、敢为天下先。当文化大革命左倾

鲁冠球:“奋斗十年添个零”没变

“到2019年,企业日创利润1个亿,员工最高年收入1个亿”。这个目标,是今年7月8日、万向集团创建40周年之际鲁冠球许下的承诺。 鲁冠球不打没准备的仗,他的上一句许诺,虽然历经金融危机冲击,仍然在今年如期应验:日创利润1000万元,员工最高年收

鲁冠球:四十年商海大潮屹立不倒

 人·财·榜之新阶层人士   鲁冠球  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兼党委书记  上榜理由  1969年,鲁冠球4000元起家创立了万向集团的前身宁围公社农机厂,而目前万向集团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回看万向集团的发展史,

对话万向集团鲁冠球:用中国成本卖出美国价格

  在迈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中,万向集团被视为最成功的范例之一。不久前,记者飞往美国亲身感受万向“走出去”开辟的新天地。在此前后两度采访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请他阐释万向的“走出去”理念。   最初万向产品“走出去”是

万向集团鲁冠球:走出去100%投资回报只是开始

《中国经营报》: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谈到要支持企业“走出去”。此前,有报道称,万向集团有意收购美国的零部件生产商德尔福旗下部分资产,以及福特汽车的零部件业务,目前进展如何?   鲁

声明:《鲁冠球:四十年商海大潮屹立不倒(一)》为网友今生的柔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