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让世界入海尔的白色家电帝国(一)



他的“建国”大业——海尔是海

1984年,34岁的张瑞敏入主青岛市电冰箱厂。他是短短一年中被派来的第四位厂长,前三位都已负气离开。他刚一接棒,就颁布13条基本规定,从禁止随地大小便开始,揭开了海尔现代管理之路,开启了他用30多年倾力导演的建“国”大业。

1985年,他精彩地导演并主演了轰动全国的“张瑞敏铁锤砸冰箱”章节,带头把76台有质量缺陷的冰箱全部砸烂,他抡起大锤亲手砸的“第一锤”,让在场职工用绝对真实的眼泪演绎了海尔永恒的画面,不仅使海尔成为了当时注重质量的代名词,同时也震服了海尔所有的人,从而确立了张瑞敏在海尔绝对的领导地位。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张瑞敏趁热打铁发动和主持了一个又一个会议,讨论的主题非常集中:“如何从我做起,提高产品质量”,三年以后,海尔人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海尔砸冰箱由此成为中国企业注重质量的一个最典型的事件,并因此成为无数大大小小的媒体、书刊、高等院校的“经典案例”,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事件的传播,海尔注重企业管理、注重产品质量的形象被极大地树立起来。

  20年后,当海尔今天创造逾千亿人民币的年收入、打造国际品牌、在距离全球500强最后一公里处全速冲刺时,对当年砸冰箱之勇,张瑞敏感慨说,“现在你想砸也不可能了,如果再出质量问题,不是这么少一点,当时只有几十台,现在动辄就是几万台。

当然这仅仅是他导演建“国”大业第一幕戏,随后的一个个标注了明显张瑞敏标签的经典桥段,让他的商业帝国逐渐走向成熟。

1992年后 大胆决策,筹建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家电工业园;

1995年 张瑞敏率领5000名员工将海尔总部东迁至青岛高新区,实现了海尔第二次创业的重大战略转移;

1997年8月 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6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

1998年 集团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62亿元;

2001年 集团工业销售收实现600亿元。据全球消费市场调查研究权威机构Euromonitor发布的2001年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排名,海尔在白色家电制造商中跃居全球第五。

2002年1月8日和2月20日分别与日本三洋公司和台湾声宝集团建立竞合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发展。

2002年3月4日,海尔在美国纽约中城百老汇购买原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作为北美的总部,此举标志着海尔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战略又上升到新的阶段,说明海尔已经在美国树立起本土化的名牌形象。2003年8月20日,海尔霓虹灯广告在日本东京银座四丁目这一黄金地段点亮,这是中国企业第一个在东京银座竖起的广告牌,也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影响力上升的标志。

2003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806亿元,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

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中国海尔唯一入选,排在第95位。排行榜上,可口可乐荣登榜首,麦当劳排名第二,诺基亚 排名第三。

2007年6月,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发动了海尔集团成立来最大的一次管理架构的变革,海尔将重新划分为六个子集团,包括白电运营集团(冰箱、洗衣机、空调)、黑电运营集团(彩电、AV产品等)、数码及个人产品运营中心(电脑、mp3等)、全球运营中心(海外推进本部即海外市场部)、创新市场运营中心(即国内市场)和金融运营中心。

2008年2月16日,第57届NBA全明星赛在美国新奥尔良体育馆隆重举行。作为NBA唯一家电赞助商,海尔品牌LOGO在球场周围十分醒目,海尔成为赛场上闪亮的品牌“明星”。海尔与NBA共同推出了“Haier,Shooting Star——海尔混合投篮比赛”,吸引了全球NBA球迷的目光。3月,海尔集团申报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家电装配生产过程,跟踪与调度系统的应用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正式启动。

 张瑞敏:让世界入海尔的白色家电帝国(一)

2009年5月27日,海尔集团对外宣布:将投资参与新西兰Fisher & Paykel公司一项股权融资计划,其中包括定向增发、股东配股和补充增发三部分。此计划完成后,海尔集团将获得该公司20%的股份,成为该公司新的大股东。

海尔用三个十年锻造一个商业帝国:第一个十年,创业,创出中国第一名牌; 第二个十年,创新,走出国门,创国际化企业; 第三个十年,创造资源,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截止到2008年,海尔累计申请专利8795项,其中发明专利2261项;2008年,集团申请专利 912 项,其中发明专利 525 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2项发明专利。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海尔已参与15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其中3项国际标准即将发布实施,这表明海尔自主创新技术在国际标准领域得到了认可;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92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订,其中8项获得了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439项。海尔是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

他说:“海尔是海”, 他希望海尔将像海一样得到永恒的存在,希望海尔和整个社会融为一个整体, 他自豪地对世界说:“What the World Comes Home To 世界入我家”。

导演出镜——中国第一CEO

张瑞敏

1949年1月5日出生,山东省莱州市人,高级经济师。

1995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2001年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为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作为海尔王国建国大业的总导演24年来披尖执锐,海尔集团已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7年全球营业额1180亿元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并进入世界500强榜单,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使中国在世界市场舞台上有了真正优良的企业形象。2005年,海尔位居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榜首。

张瑞敏不仅亲手执导了海尔帝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发展奇迹。其本人更是在实践中,张瑞敏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充满竞争力的海尔文化。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市场链管理,到“人单合一”的发展模式,再到卓越运营的商业模式, 张瑞敏在企业管理上的不断创新赢得了世界管理界的高度评价,也成就了他“中国管理大师”的地位。

在管理能力尚显欠缺的中国企业界,张瑞敏归纳出“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休克鱼”、“斜坡理论”……已经成为本土企业的经典管理理论。信息化时代,海尔开始了信息化流程再造,着力打造卓越运营的商业模式,被管理界称为是“海尔的信息化革命”。

1997年张瑞敏荣获《亚洲周刊》颁发的“1997年度企业家成就奖”;1999年,在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全球30位最具声望的企业家”中,张瑞敏排名第26位;2002年9月,张瑞敏荣获国际联合劝募协会设立的“全球杰出企业领袖奖”和“最佳捐赠者奖”,是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家。2004年8月美国《财富》杂志选出“亚洲25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张瑞敏排名第6位,是入选的中国大陆企业家中排名最靠前的。2005年11月,英国《金融时报》评出“全球50位最受尊敬的商业领袖”,张瑞敏荣居第26位,是唯一一位上榜的中国企业家。

张瑞敏之“最”

最成功的经验:以变制变,变中求胜

最深刻的教训:永远兢兢业业,永远如履薄冰

最大的遗憾:很多别人想做而没做到的事,我们做成了,但也有很多我们想做的事却无法做成

最重要的转折:1984年,由青岛家电公司副经理改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

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德鲁克的管理著作

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杰克8226;韦尔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7682.html

更多阅读

张瑞敏:海尔的全球化品牌战略

 去年12月2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的“海尔创业21周年暨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研讨会”上,外交部李肇星部长等官员、学者到会,共同关注并阐述了对于海尔作为我国龙头企业其未来战略的构想。   本刊总编应邀到会,现在此独家刊发海尔

张瑞敏:海尔的失速“变形记”

 1984年,35岁的张瑞敏被派往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前身)担任厂长,在这家亏损达147万元之巨的集体小厂的头一年,张瑞敏拍了很多相片,多年后他透露说,这是为了留后路,要是企业没有做起来,可以把相片拿出来,然后说,这么烂的一家工厂,怎么能做起来

张瑞敏:解读海尔白色家电突围路径

我的业余时间,大多是用于看书,如《第三次浪潮》、《财富的革命》、《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管理大师德鲁克的书我几乎都看了。偶尔也打乒乓球。对我来说,看书很重要,因为我需要了解世界上最新的信息,为我管理企业之用    在

海尔CEO张瑞敏:国际化目前只走了一步半

  第八届品牌中国高峰论坛8日在青岛举行,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发言时坦陈,海尔国际化之路目前只走了一步半,即只完成了走出去和一部分走进去,离走上去还有很大距离。  “目前,美国50%左右的小冰箱都是海尔生产的,十大连锁企业

张瑞敏:海尔出海“布道”

张瑞敏   1949年出生,山东莱州人,现为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任首席执行官。  骄人业绩  张瑞敏,被英国《金融时报》称为“全球50位最受尊敬的商业领袖”之一,并是唯一一位上榜的中国企业家。  他管理海尔的思想,先后被美国的

声明:《张瑞敏:让世界入海尔的白色家电帝国(一)》为网友完美的主题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