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最成功的失败者(二)



“送礼就送脑白金” 

幸运的是,受到重创的史玉柱,除了缺钱外,似乎什么都不缺――公司二十多人的管理团队,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一个人离开,尽管他们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拉支队伍独创一个局面。 

更妙的是,史玉柱要“翻身”,手上已经有两个项目可供选择,一个是保健品脑白金,另外一个是他赖以起家的软件。 

两个项目都不错,史玉柱反复权衡之后,最后选择了脑白金。软件虽然利润很高,但市场相对有限,如果要还清2亿元,估计要10年。而做脑白金则不同,当时保健品产业刚起步,加上可以细分成上百个行业,如补血与补钙,就是不同的行业,因而没有像样的竞争,也没有让人头疼的产品同质化和价格战;更重要的是,保健品市场大,利润也丰厚,在销售额中总成本占比不大,行业平均是30%出头,销售费用也只有20%,剩下的全是白花花的利润。 

史玉柱算了一笔账,如果做脑白金,要翻身最多5年。1998年,山穷水尽的史玉柱找朋友借了50万元,开始运作脑白金。

手中只有区区50万元,已容不得史玉柱再像以往那样高举高打,大鸣大放,最终,他把江阴作为东山再起的根据地。江阴是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地处苏南,而苏南地区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购买力强,城市密集,离上海、南京都很近。在江阴这样的县级市启动,投入的广告成本不会超过10万元,而10万元在上海不够做一个版的广告费用。 

他明白,这几乎是他最后的机会,他别无选择,必须一击中的。 

启动江阴市场之前,史玉柱首先做了一次“江阴调查”。他戴着墨镜走村串镇,挨家挨户寻访。由于白天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在家的都是老头老太太,半天见不到一个人。史玉柱一去,他们特别高兴,史玉柱就搬个板凳坐在院子里跟他们聊天,在聊天中进行第一手的 调查。 

“你吃过保健品吗?”“如果可以改善睡眠,你需要吗?”“可以调理肠道、通便,对你有用吗?”“可以增强精力呢?”“价格如何如何,你愿不愿使用它?”

通常,这些老人都会告诉史玉柱:“你说的这种产品我想吃,但我舍不得买。我等着我儿子买呐!”

史玉柱接着问:“那你吃完保健品后一般怎么让你儿子买呢?”答案是他们往往不好意思直接告诉儿子,而是把空空如也的盒子放在显眼的地方进行暗示。

史玉柱敏感地意识到其中大有名堂,他因势利导,后来推出了家喻户晓的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这则广告无疑已经成了中国广告史上的一个传奇,尽管无数次被人诟病为功利和俗气,但它至今已被整整播放了10年,累积带来了100多亿元的销售额,这两点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让它难觅敌手。 …… 

在脑白金上市前,史玉柱与300位潜在消费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市场营销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摸了个通通透透。为了进一步了解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反应,他还向一些社区的老人赠送脑白金,并在一个街道搞了一个座谈会,听取老人们对产品的意见。 

终于,史玉柱心里有底了,他信心十足地在公司对大家说:“行了,我们有救了。脑白金这个产品年销售额很快就能做到10个亿。”

接着,他制定出脑白金的一系列具体推广策略,如价格策略,目标消费群定位,功能主诉求点等等。 

脑白金在江阴市场的正式启动以大赠送形式进行的,首先向社区老人赠送脑白金,一批批地送,前后送了10多万元的产品,慢慢地形成了回头客,不少老人拿着脑白金的空盒跑到药店去买,越买不到,老人们问得越起劲。 

正当药店为只见空盒不见经销商上门的脑白金而犯愁时,脑白金的广告在江阴媒体“闪亮登场”了,于是,“款到提货”一开始就成了脑白金销售的市场规矩。江阴市场就这样打开了。 

1998年5月,史玉柱把江阴市场赚到的钱投入无锡市场的启动。他先打脑白金的销售广告,然后谈经销商,同样要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开始时经销商不接受。但史玉柱一边谈,一边不停地打广告。慢慢地也就有经销商开始付款提货了。 

第二个月,史玉柱在无锡市场又赚了十几万元,史玉柱拿着它去启动下一个城市。几个月里,南京、常熟、常州以及东北的吉林,全部成了脑白金的早期根据地。星星之火,开始燎原。到1998年底,史玉柱已经拿下了全国1/3的市场,月销售额近千万元。 

1999年春天,史玉柱和他的团队悄悄来到上海,“隐居”在上海市肈嘉浜路上的金玉兰广场里。由于怕债主登门,白天史玉柱躲在金玉兰广场附近租的普通民居里,晚上,和他的“二十几条枪(老部下)”一起在办公室里办公,深夜,戴上墨镜跑在楼下那个叫“避风塘”的小吃店里吃宵夜。 

在“避风塘”里,史玉柱为脑白金谋划了一个又一个的策划,在中国保健品市场刮起阵阵飓风。到1999年底,脑白金便打开了全国市场。 

在无锡的脑白金生产基地中,场面异常红火,500多名工人分组作业,不间断地奋战在生产一线,每天15万瓶脑白金源源不断从流水线流出,每天十多辆大卡车昼夜兼程地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2000年,公司创造了13亿元的销售奇迹,跃居业内第一,利润数亿元,员工数千人,并在全国建立了拥有200多个销售点的庞大销售网络,规模超过了鼎盛时期的巨人集团。 

3年不到,史玉柱又重新站了起来。此时,他又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决定,2000年秋天,他悄悄还了所欠的全部债务。在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中,史玉柱的这种行为无疑是一声巨响。 

 史玉柱:最成功的失败者(二)

无债一身轻。2001年2月3日晚上,史玉柱因还债“义举”而接受采访,他终于堂堂正正地递出了自己的名片,从1997年“巨人倒下”后,他一直没用过名片;他也终于可以摘下自己的墨镜,昂首挺胸在大街上行走了,再也不用担心别人认出他是史玉柱。 

“阔别江湖,销声匿迹”的日子终于结束了。这天,史玉柱想起了这几年发生的很多事情。1997年8月,在最低落的时候他去攀登珠峰,到了海拔6000多米,筋疲力尽的史玉柱氧气袋吸空了,差点送命;也1997年,在西藏开车时突然遇到公路塌方,车头都被埋进了石头堆,巨石砸碎车玻璃,贴在面前,就再差几秒钟人就完了;1999年在安徽黄山附近,史玉柱的车以120公里的时速摔入7米深的山谷,他又一次奇迹般地活下来了,不过在脸上留下了永远的纪念…… 

这天,他还在心里默默感谢了很多人――困境中依然肯借钱给他的朋友,多年一直患难与共的老部下,一起打拼的员工和经销商…… 

他还特别想感谢一个人。那是一段他最艰难的日子,即脑白金上马前后的1998年上半年。有天他出差到无锡,没钱住酒店,只能住30元一晚的招待所,一位女服务员认出了史玉柱,但她并没有讥讽他,相反还送来了一盘水果,鼓励他从头再来。 

“感谢你们,感谢你们的支持和信任。” 

资本炼金术 

脑白金的一炮走红并没有让史玉柱满足,他立刻开始琢磨手中的另外几个产品,降血脂的、抗感冒的、补血的、治疗胃病的,还有维生素。最终,史玉柱决心力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混合物类产品——“黄金搭档”。 

2001年,黄金搭档上市,史玉柱为它准备的广告词几乎和脑白金的一样俗气――“黄金搭档送长辈,腰好腿好精神好; 黄金金搭档送女士,细腻红润有光泽;黄金搭档送孩子,个子长高学习好。” 

黄金搭档首先在漳州、襄樊、绵阳、威海、吉林等5座中小城市试销,又在华东进行第二轮试销后推向全国。在史玉柱纯熟的广告策略和成熟的通路推动下,黄金搭档“零度起飞”,在短短几个月内便红遍全国各地市场。 

原来人们骂脑白金的广告恶俗,连年把它评为“十差广告之首”,现在“十差广告”的前二名也是史玉柱的了,因为黄金搭档上来了。史玉柱自我解嘲:“十差广告前两名都是我们的。但是你注意,那个十佳广告是一年一换茬,十差广告是年年都不换。” 

这两个产品,成了保健品市场上的常青树,畅销多年仍不能遏止其销售额的增长。2007年上半年,脑白金的销售额比2006年同期又增长了160%! 

尽管两个产品都卖得很火,但“死过一次”的史玉柱明白,在“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保健品行当,没有谁敢保证一定能看到明天的太阳,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非常危险。 

于是,史玉柱开始了他人生下半场的第二件事――资本布局。2003年,史玉柱将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知识产权及其营销网络75%的股权卖给了段永基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四通电子。收购交易总价为12.4亿人民币,其中史玉柱拿到现金6.36亿人民币,其余为四通电子的可转股债券。 

数亿元的现金趴在账上,史玉柱开始向保健品之外的行业投资,第一个选中的,就是回报稳定的银行业。“银行的盈利模式非常清晰,就是贷款和存款的利息差。如果选择一个上市的银行,风险也不大:股市管着它,证监会管着它,不会出问题,就是出了问题,国家也会帮助它。” 

2003年,华夏银行发起人北京华资银团公司和首钢总公司先后向史玉柱转让了1.4亿股华夏银行的股份,这是华夏银行上市前的原始股。在每10股转增2股后,史玉柱共持有华夏银行股票1.68亿股。再有就是民生银行,2003年冯仑的万通实业要上市,冯仑急于清理非地产业务以外的资产,可股市低迷,苦于无人有数亿的现金来接盘。最后冯仑找到老朋友史玉柱,以非常便宜的价格把1.43亿股民生银行的股票卖给了史玉柱。 

4年前,史玉柱花了3亿元买入的这两家银行的股票,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后的股市火爆以及两家银行业绩的高速成长,如今价值已经超过了130亿元,而且不同于原来不能抛售的法人股,这些股票随时可以变现。“尽管冯仑在这些股票上少赚了几十亿,但他还是很感谢我当初接过了他的股票。” 

3年赚了120多亿元!这个数字,比据说在资本市场上赚了10亿元的“股神林园”多了足足一个数量级。毫无疑问,史玉柱肯定是中国股市上“史上第一牛人”。 

很少有人知道,似乎只会大声吆喝来兜售保健品的史玉柱,还是华夏银行的第六大股东、民生银行的第七大股东,是一个身家百亿元的金融资本家。 

由于不断有大笔的利润堆积在账上,史玉柱成立了专门的部门进行投资,他要求投资部门“原则是只投资金融业,金融业中原则上只投银行和保险。” 

史玉柱为何如此钟情银行业?他的投资逻辑是:一般的企业,随着规模增大,资产的收益率会逐步递减,这就是“规模的诅咒”;而银行相反,由于自有资本比例很低,左手吸纳储蓄右手发放贷款,其实是一个杠杆,拿别人的钱赚钱,因而随着规模增大不仅不会降低自身资产的收益率,反而会提升其收益率。 

也正是这个原因,最近几年我国银行业的利润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势头。 

因曾经资金链断裂功亏一篑,而变得“时刻担心公司明天会破产”的史玉柱,如今手握100多亿元可随时变现的资产。 

“手上有现金,睡觉踏实。”坐在记者面前的史玉柱,露出一个开心的笑容。 

――这一刻,我们体会到,他终于找到了向往已久的安全的感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8854.html

更多阅读

史玉柱:我在这一代人里的位置未来可以看到

经济观察报:你为什么从来不穿西装?   史玉柱:实际上我在第一次创业时,1997年之前的我,我上班都穿西服,平时到什么地方去也穿,即使下班我都穿西服。后来巨人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巨人大厦危机时,整个人突然特别放松,也很少外出,就开始不穿西服,

史玉柱:社会对我的要求比较高

主持人:但近来巨人的股价动荡很大,而且美国律师事务所还向纽约南区地方法院提起针对巨人网络隐瞒运营数字的诉讼。你当时到纽交所上市,是认为那里是世界上最规范的市场,但为什么这样成熟的市场也不认可巨人的公司价值?   史玉柱:我们股

史玉柱:网游唯一的标准是玩家

在纽交所对话史玉柱:   “唯一的标准是玩家”   冯郁青   “经历成功、失败,再重新来过,我们就什么都不怕了。”   2007年11月1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外墙上,巨人网络公司的《征途》游戏巨幅宣传画几乎占据了整个大楼1/3的面积

周其仁:从史玉柱看中国企业的成长

2007年5月16日,2007长江管理前沿论坛在上海花园酒店召开。新浪财经作为本次论坛的“独家网络支持”直播了本次论坛的盛况。以下为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周其仁发表主题演讲的内容。   周其仁:   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我想花一点时

声明:《史玉柱:最成功的失败者(二)》为网友寄長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