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化保卫 保卫实体经济



在近日一次聚会上,一位企业老总在听了二位经济学家的演讲后,询问:眼下要投资的话,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投资?

其中一位回答:房地产和黄金。

另一位则反对:全国未销售的房屋建筑面积大着呢,不要被眼前的短暂热闹所迷惑;而黄金,早已失去了它的货币价值,作为收藏而言,投资意义也不大。

这样的争论无疑反映了当前经济的不确定性。当然,企业家们有自己的判断,这不,各地土地拍卖中的“地王”又开始出现了——房地产依然是中小民营企业投资的首选。笔者近日接触一些中小企业老总,都在全国二三线城市寻找房地产投资机会。这也难怪,毕竟中国尤其是相对欠发达的内地,城市化才刚刚起步,投资房地产的风险相对较小。

不久前浙商理事会主席团拜会主席团成员单位——盾安集团。这是一家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经营的公司,2008年收入123亿元,涉及制冷设备制造、房地产、矿产资源、风能等多个行业。公司董事局主席姚新义说:2007年是“稳住”(经济形势很好的时候不盲目投资),2008年是“挺住”,2009年是“抓住”。抓住什么呢?目前对盾安而言,就是抓住新能源(风能)和房地产的机会。据了解,盾安正在内蒙古投资风能发电,在西安投资风能设备的制造,以期打造风能产业链。同时盾安在沈阳投资的大型商业地产也已在6月1日开工。(有关这次拜访的详细报道请见8月上《浙商》杂志)

民营企业开始投资,是一个真正的好消息,但据此认为民间投资已经启动则为时尚早。笔者还听到一些消息,浙江温州、台州一些小型外向型民企,因为出口业务大幅减少,索性关门大吉,拿了资金炒股去了。一位著名的企业老总告诉说:像他这样企业做大了,没办法“撤退”。他身边的一些小企业都不愿意再做实体经济了。他认为这段时间“国进民退”的氛围,对民营企业家的心理打击是很大的,这也是部分资金“逃离”制造业的原因。

假如民间投资启动了,但是这些钱又拿去炒房、炒股票、炒古董,不愿意投在实体经济上,这对中国经济是福还是祸呢?答案不言自明。民间资本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投什么不投什么,不能怪民间资本。如果更多资金“逃离”实体经济,所谓的经济复苏能长久吗?老百姓的就业哪里来?不过是制造新的泡沫而已。

所以,我们需要提出:保卫实体经济!而这个责任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来承担。

 经济文化保卫 保卫实体经济

中欧商学院许小年教授在2009浙商大会上,再三呼吁要大力改善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包括放松管制,打破行政垄断,取消审批机制,减轻税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等。这些建议可谓振聋发聩。

据悉,国家发改委6月初提出了一份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20条意见”,在具体政策方面为民企打开一些突破口。但4年前的“非公36条”规格要高得多,是由国务院颁发的,尚且没有起到多少效果。现在的“20条意见”能有多大作用,人们只有拭目以待了。

民营经济也好,实体经济也好,都需要实实在在的鼓励和支持!

以天津“浦东”著称的天津滨海新区,正在打造的CBD(商业中心)中第一座大厦——滨海浙商大厦近日落成。浙商又演绎了“第一个吃螃蟹的故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9394.html

更多阅读

“文化需要相互凝视”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文化需要相互凝视”——专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人民日报记者董阳当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赢得万千瞩目的时候,一个文化中国的形象似乎仍不清晰,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仍然存在明显的“入超”的现象,同时对中国文化的

声明:《经济文化保卫 保卫实体经济》为网友爱笑的男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