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光和:温州宜力推企业自主创新



尽管过去的2008年算得上是收获之年,但温州森马集团的总舵手邱光和对未来的态度依然谨慎。他调低了这一年的增长目标,从快速扩张到放慢步伐,这是他对“过冬”的一个应对之道。

  这是森马集团创建12年以来第一次调低增长数字。1996年邱光和瞄准休闲服装领域,采用“生产外包,销售外包,企业只管产品设计和营销”的虚拟经营模式,12年之后打出了 “森马”和“巴拉巴拉”童装两大品牌。

  在温州起步和成长的邱光和,深感于温州的软环境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他没有像华泰、美特斯邦威等其他企业那样把总部迁离温州,但却表示如果2001年不把技术核心放在上海,森马不会有今天。

 邱光和:温州宜力推企业自主创新

  他对民营企业遭遇的不公也深有感受,希望政府多一些“雪中送炭”。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出台时,他一开始欢欣鼓舞,随后陷入失望。

  浙江“两会”期间,邱光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作为省人大代表,他这次带来了两份议案,一份建议政府帮助、扶持企业引进和培养人才;一份建议政府加大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政策的力度。

  “森马成立12年来首次调低增长目标”

  经济观察报:2008年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在你的意料之中吗?

  邱光和:2008年是很不寻常的一年,我们国家发生了很多大事,有些是预料得到的,有些是预料不到的。预料得到的是“奥运会”的主办、“神七”的上天,预料不到的是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更想不到的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特别大,温州是一个外向型企业聚集的地方,80%以上的外向型企业受到了冲击,倒闭停产的比例恐怕在50%左右。2008年的日子都非常难过。

  经济观察报:森马集团去年的状况怎么样?

  邱光和:经济比较萧条,消费市场不是很活跃,对我们有一定的影响,但冲击不大。森马去年还是一个收获之年,保持了50%左右的增长。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森马能做到“独善其身”呢?

  邱光和:我的理解主要是这几方面。首先,我们的产品主要是立足国内,去年60亿的销售,没有一分钱是出口的。第二,我是立足主业,一心一意把服装做好,不像一些公司,看房地产好做房地产,看铁矿石好做铁矿石。森马其实也有这个条件,银行资本最高的时候有七八个亿,但我们一直没受诱惑,这对我们帮助很大。第三,“森马”和“巴拉巴拉”两个品牌的影响力在凸显,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比较强。

  经济观察报:森马集团会采取一些什么“过冬”措施?

  邱光和:过去森马是快速扩张,今年我们会把步子适度放慢。我们2009年的指标曾经定的是销售额95个亿,现在调整到80亿至85亿。这是森马成立12年以来第一次调低增长数字,以前增长率一直是在50%多。这就意味着我对今年的环境持谨慎态度,也是应对困局的一个措施。

  另外,我们还要做一些事情。首先是持续进行品牌建设,会有第三个子品牌,还是休闲服装,但档次高一点,年龄段也往上一点。另外一块的工作是持续推行供应链的管理,服装行业,尤其是我们这样的虚拟经营模式的企业,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十分重要。

  经济观察报:森马2008年曾有上市计划,当时温州民企也有一股“上市热”,现在情况怎么样?

  邱光和:温州2008年有8家企业计划上市,现在一两家根据宏观形势放慢了步子,另外几家去年业绩太差,没办法上市。关于森马的上市是我调整了战略,最开始是想把“巴拉巴拉”品牌剥离上市,经过一年的操作不现实,所以我们现在是资产重组,整体上市。今年形势不好,我不会上,大概要到2010年吧。

  “森马如果不把技术核心放在上海,发展不会这么快”

  经济观察报:在这样一个严峻的时刻,希望当地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帮助你们面对困难,共度时艰?

  邱光和:从我个人的经历和森马的发展,我觉得温州历届政府对民营企业还是比较扶持的。比如我们这次为了上市进行资产重组,光纳税这块就要3000来万。我们向市政府反映,市长亲自批示,组织召开系列会议,结果我们只承担了100多万,当然这种变通是在政策允许范围之内,这说明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是动真格的。

  经济观察报:那你会期望政府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多呢?

  邱光和:这就是我作为人大代表要提出的一些建议了。我这次带来了两个议案,一个是建议政府帮助、扶持企业引进和培养人才;一个是建议政府加大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政策力度。民营企业的人才为什么难以引进也难以留住呢?这和企业自身有关系,也和区域环境有关系。另外,在这样一个宏观环境下,企业自主创新尤其重要,政府在政策层面上要引导,在财力层面上要鼓励,在企业转型过程中给予税赋支持。

  经济观察报:你提这两份议案,一定是因为在实际操作中感到这两方面有“瓶颈”。

  邱光和:对。温州很多企业都认为温州是创业的好地方,但不适宜做强做大。很多企业到一定规模就外迁,留下来的有几个?这就说明有环境问题,有资源问题,再深一步往下说,政府的软环境可能也有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怨气可能更大。

  在人才方面,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2001年森马如果不把技术核心放在上海,发展不会这么快,我们现在的队伍不会有这样的高水平。上海公司现在有300多员工,有开发中心、技术中心、设计中心,等同于人的“心脏”,是我们的指挥部。

  人才引进,政府也时时在讲,但民营企业的人才引进和国有企业的人才引进,地位和待遇就不一样。我就是希望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一视同仁。何况民营经济占到温州经济总量的97%以上。

  经济观察报:你觉得这种不平等的待遇具体在哪方面?

  邱光和:主要还是体现在支持上了。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公建民住”解决员工居住问题,民营企业自己出资建却不可以。我在温州建了一个1800人左右的宿舍区,报批的时候要报成厂房,不然批不下来。

  我们虽然不是技术密集型,但我们对员工素质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去年全国17所大学递交应聘书的是3万多人,我们录取的只有78人,这个比例和招公务员也差不多了。你要求人家这么高,给他们的回报是什么呢?那肯定是一个好的居住环境,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一份有竞争力的薪水。你要给他一个舞台,企业有这个责任,政府也有责任。

  “提出4万亿,我刚开始是欢欣鼓舞”

  经济观察报:你是不是认为民营企业还是存在待遇不公、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邱光和:那是肯定的。有些事情也没办法。当时美国是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后来我们中央政府提出4万亿,我刚开始是欢欣鼓舞,特别的高兴。我头一天看了新闻发布会,第二天在开一个会时还把这个信息传播出来,讲得特别兴奋。我认为美国的7000个亿是救股市的,中国的4万亿是救市场的。

  经济观察报:后来是不是有些失望?

  邱光和:我原来也并不认为这4万亿是民营企业受惠,而是老百姓受惠。但最后老百姓所得也不多,政府要刺激消费,载体在哪里呢?

  4万亿这个政策出台后,国家发改委附近的酒店都住不下,甚至有人给我打电话问,邱总你不是要搞信息体系建设吗?这是挺好的项目,你需要投多少钱?我说三四千万,他说你打个报告吧,我帮你拿到钱,但要分成,四六分成。这说明了某种现象。

  所以,说实际一点,作为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我唯一的愿望是政府能开明一点,多一些关爱,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雪中送炭”。我们也实实在在做好企业。就业问题解决了,纳税上去了,再加上慈善事业,你就负好了社会责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1209.html

更多阅读

郭正和:品牌建设本质是企业经济健康发展

郭正和:谢谢主持人,谢谢21世纪经济报道给我们厦门国贸集团这个机会。可能很多人对厦门国贸不是很熟悉,厦门国贸是一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主要经营领域是贸易、房地产和港口物流,这家企业是一个成长中的企业,起步虽然有20多年,但是最近几

鲁宁:地方政府促推企业加薪困于手段匮乏

昨日,南京市人保局官网(南京市政府网)全文公布了该市“2010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实施意见”。该市及江苏省内的官方媒体对该“实施意见”作了正面解读。 今年初,南京市政府公布了2010年企业工资指导线。事实上,公布企业年度工资指导线在南

严介和:相对的违规就是有效的创新

下面我讲一讲世博会的情况,世博会在1964、1965年一年一次举办之外,其他都是五年一次6个月,包括2004年。美国最高荣誉海军上将我是第一人,通过特别法案,国会里面两院,一夜之间我成为美国人。1970年世博会,我很高兴拿到2个特别大奖。40几年

丁磊:互联网得靠人才与自主创新

对话背景   互联网的竞争早已不是肤浅的产品之争,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将胜负聚焦在研发人才争夺与自主创新战略上。日前,网易首席执行官丁磊在杭州高新区的网易技术研发中心破土动工仪式上明确告诉记者,优秀的研发人才与自主创新战略

严介和:产业质量决定企业未来

12月4-5日,由当代经理人杂志主办的“2005第八届成长中国高峰年会暨2005中国成长企业100强揭晓盛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主题为“和谐成长——全球化时代的赢战略”。新浪财经频道独家图文直播此次会议。以下为太平洋建设集团

声明:《邱光和:温州宜力推企业自主创新》为网友姐在自我陶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