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米柜台走出亿万富翁 从卖米到亿万富翁



    做生意不怕起点低,就怕境界低。这里讲的是两个亿万富翁卖米故事。

  奥康的老总王振滔当初做生意时的卖米经历。初创业的王振滔开个小米厂。他卖米与众不同,别人100斤稻谷打出80多斤米,10多斤糠,王振滔却只打70多斤米20多斤糠。100斤稻谷打出的米少,米的颜色就越好,质量就越高。所以买米的人都高兴到他这里买米。打的糠多,意味着里面有更多的小米粒,营养就多,等于说拿买糠的价钱,买到了价值更好的米,当然更愿意到这里来买糠。

  第二个卖米的故事,是讲的台湾王永庆卖米。王永庆16岁到嘉义开了一家米店,当时当地有30多家米店,竞争非常激烈。当时只有200多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生意很差。王永庆便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结果效果也不好。怎么办呢?王永庆很苦恼,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王永庆决定提高质量,从每粒米着手。

 1 米柜台走出亿万富翁 从卖米到亿万富翁

  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米里杂物多,王永庆以这个为切入点,带着两个弟弟把米里的杂物捡干净了再卖给顾客。慢慢地大家觉得王永庆的米好,来光顾的顾客渐渐地多了起来。一些年长的、上班的人没有时间或不方便买米,王永庆便为他们提供送米上门的服务。这样这一批顾客便成了他的忠实顾客。王永庆送米上门时,总是帮顾客把米缸里的剩米先掏出来,把新米先放下去,再把掏出来的米放在上面。

  这样不会把剩米在下面放坏。他还留心观察这家人有几口人,米缸的容量是多大,一缸米大概要吃多长时间,不等顾客上门,到时,他便把米送上门。在做卖米生意的过程中,王永庆发现有的人还没到发工资的日子便没钱买米,他就把米先送上门,等到人家发工次的第二天或第三天他去收钱。没多久,他便成了那里卖米生意最好的。

  伟大的事业往往从不起眼的起点开始。但要有超越平庸,超越自我的心态。要想取得成功,要尽可能地为顾客提供超值的服务——只要你首先为顾客创造价值,顾客才为你创造利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4730.html

更多阅读

成都便利店 从卖商品到卖服务 成都便利店巷战升级

  从卖商品到卖服务   成德绵关注   10月9日,成都街头随处可见的“红旗”连锁开始试点办理发票业务,个体经营户在家门口的超市即可买到发票;几乎在同一天,56种非处方药上架成都200多家WOWO24小时便利店,半夜急需药品的市民不用发

喜之郎传奇:水产大学走出亿万富翁

  喜之郎很传奇。1993年喜之郎以40万元起家,2001年把销售额做到15亿。    喜之郎很聪明。它的起步从儿童市场切入,先树品牌,后作营销,从观念上将售卖产品转换为销售品牌;喜之郎很神秘。寻遍所有报刊媒体和网站,有关它们的报道,寥寥

1 米柜台走出亿万富翁 开2元店让伞金沟走出一群富翁

炊烟袅袅、狗叫鸡鸣,在外人眼中,葫芦岛市连山区台集屯镇伞金沟村和其他村屯并无区别。但就是这个仅有1100多口人的普通乡村,竟然有200多人常年在外经商,而且出现了20多个百万富翁,家产过千万乃至上亿的也不乏其人。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小乡

走出专卖店:从“坐商”到“行商”

  红阳公司采取自营专卖店和加盟店方式进行的连锁经营,是小家电行业渠道差异化运做的一种模式,但面对现代大型家电类商业渠道的影响,红阳公司的专卖店遇到经营上的问题是必然的。  由于专卖店全部都是经营自己生产的产品,这里很关

声明:《1 米柜台走出亿万富翁 从卖米到亿万富翁》为网友壮志凌云几分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