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步创始人赵永远经历 永远的伊泰 张双旺创造传奇的经历(二)



  而就在这一年,集团内部发生的一起重大变故几乎将张双旺推入绝境。11月5日,伊泰集团投入7.6亿巨资建设的蒙西水泥有限公司从集团“母体”中分离出去,伊泰元气大伤,遭受着资产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在当时的全体职工大会上,张双旺面对依然对伊泰、对自己的前途深信不疑的追随者动情地说:“请大家相信,如果这是一场战争,即使我们的队伍被打散了、打垮了,只要战场上还有一个站着的人,那一定是我老张!”

 特步创始人赵永远经历 永远的伊泰 张双旺创造传奇的经历(二)

  张双旺还是当年那样无所畏惧,巨大的变故并没有把他打倒。“伊泰的事业不能垮,伊泰要借此轻装上阵。”

  于是,伊泰改制顺势而行。在国家没有投资1分钱的前提下,这个“国有企业”又向地方财政净缴纳现金5.3亿元,国有资产全部退出,员工全员持股转换身份。对于改制,人们的心情是沉痛的。无论从思想还是感情上,他们一下都难以接受。

  张双旺完全能够理解大家的心情。从16岁就参加工作就在国营企业上班的他,开始也有过困惑。后来他想通了,并且带领大家一起去置换身份。这次重组,张双旺的420万要素股被取消,身份置换后仅得到了4万元。“丢掉就丢掉了,没有必要再去计较了”,张双旺说。

  张双旺的信心和行动,让全体职工看到了希望,改制是让大家成为真正的主人,改制是给企业新的生机。

  然而从国营到民营,企业的改制必然带来新的问题。在新的体制面前,有人开始质疑,还需不需要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作为集团党委书记的张双旺给出的回答是肯定的。他随即提出“四个不变”,即:坚持和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集团公司党委是领导集团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不变;坚持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方向不变;坚持依靠广大职工,充分尊重广大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宗旨不变;坚持为地方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做贡献的指导思想不变。从思想上保证了伊泰今后发展的方向。

  经历了“蒙西分立”阵痛的张双旺,开始在改制的过程中,纠正企业在某些方面的失误和不足。伊泰开始进行战略调整。首先,他们认识到,虽然企业多元化的发展是必要的,但一定要适时、适度,量力而行。在近几年内,伊泰应该经营好煤炭采掘运销主业,加强矿井和铁路的基础设施建设。2002年9月,伊泰投资2.7亿元对准东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这项工程沟通准东铁路与大准线、大秦线的连接,使鄂尔多斯的煤炭直接通过铁路送到秦皇岛港出口或发往华东地区,不仅大幅降低运费,运力也将从每年600万吨提高到1800万吨;2004年,全长124公里的呼准铁路动工;2005年10月,全长27公里的酸刺沟煤矿专用铁路开工……

  其次,实施人才战略。“举大事者必以人才为本”,伊泰需要更多人才来共创大业。于是一批有才能的技术、管理、营销等人才加入到伊泰的队伍中来。同时由于企业用人自主权的放开,一批年轻有为的年轻人进入了领导班子。

  此外,企业的文化建设也是重中之重。凭借着“艰苦创业、诚信报国”文化信条,伊泰走过了创业的十年,但它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一旦出现蒙西这样的问题,就是人心惶惶,阵脚大乱,亟待营造千军万马一个声音,伊泰需要建立自有完备的企业文化体系。2002年,华点通国际顾问咨询有限公司对企业进行了诊断,由此,“我的伊泰,我的家”这句富有人情味和亲和力的口号,把全体员工集合到伊泰大家庭里来。

  几年的励精图治,伊泰集团得以快速发展。2004年销售煤炭1281.59万吨,较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分别增长181.65%、114.02%、44.33%、17.45%。2004年8月,伊泰集团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全国规划建设的13家亿吨级大型煤炭骨干企业之一。不信邪、不服输的张双旺带着他的子弟兵重又走进了事业的春天,迎来了伊泰集团的鼎盛局面。

  希望征途

  “我对东海说,你拿个‘全区十佳青年’远比挣回1000万来让我高兴。”

  2004年6月8日,伊泰集团推举出新一代领导班子的人选,在总经理的位置上执掌了16年的张双旺,在历经荣辱、毁誉、得失乃至生死较量后,从经营的战场中退了下来,这名老战士的重任落在了张东海的身上。

  早在2001年,伊泰集团最困难的时候,张东海决定辞去在自治区政府的正处级职务,回到伊泰集团与父亲共渡难关,出任伊泰集团子公司的总经理。张双旺尊重儿子的意愿,但他们也约定,最终做到什么位置还要靠张东海自己的能力和业绩说话。

  上任后,张东海一头扎进基层。他走进矿井巷道、登上发运站台,到工段、到港口、到销售网点,边走、边看、边问。调查中他发现,一部分干部精神不振,怯懦畏难。伊泰需要鼓舞士气。他根据党委、董事会的决议,提出了“工业总产值三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他对这个目标充满信心。他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都要出一身汗,大干的人出一身热汗,小干的人出一身冷汗,不敢干的不愿干的人出一身虚汗,我希望大家多处热汗、少出冷汗,不出虚汗”。

  目标制定了,生产经营更是不能懈怠。张东海带着年轻的班子四面出击,走访客户,开拓市场。他注意把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结合起来,提高伊煤的综合效益。在他的主持下,公司与国家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了“伊泰洁净煤”质量论证,向全国用户打出“伊泰洁净煤”品牌,提高了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这些举措为伊泰赢得一大批稳定的优质客户,也使“伊泰洁净煤”响遍大江南北,在宝钢原料采购评审中获第二名,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重合同守信誉单位。

  打开了市场局面,不一定就能创出上佳的经济效益,他同时注意向内使劲,狠抓成本管理,大胆压缩机构,精兵简政。环节干部人数由原来的473人精简为214人,精简下来的人员全部充实到生产一线;2001年,张东海出任总经理的第一年,仅成本管理一项就增收1200万元。

  在全国煤炭行业整体亏损的背景下,张东海凭借科学的管理,走出了一条依靠自身经济方式转变的高速增长之路,集团经营业绩也一路飙升。张东海扎实稳健果敢的工作作风赢得了伊泰人的广泛信任。2002年,张东海出任伊泰集团副总经理,2004年6月升任为伊泰集团公司总经理。

  在接过伊泰“大旗”时,张东海真情的表白:“我能走上伊泰公司总经理这个位置,有我父亲严格要求和德高望重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通过我的人品、业绩和能力争取来的。父亲创办企业,历经艰辛,自己从小就十分关心,因为它关系到全家的生存。后来我到公司上班,看到公司一天天发展壮大,自己感觉到了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我对公司的感情和责任心就这么一天天培养起来了。我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会非常尽职尽责。我认为自己已经初步具备了担当总经理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驾驭市场的能力和组织管理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我有信心在这个岗位上,与伊泰这个优秀的团队精诚合作,为企业、为社会多做贡献。”

  儿子的成长永远是父亲最大的安慰。但张双旺在向儿子移交集团经营权时,他给儿子定下三条行事准则:第一,和公家、朋友打交道,一分钱的便宜也别占;第二,当领导要果断坚决,敢做决断,勇于负责;第三,切忌患得患失,裹足不前,失败了大不了爷俩儿回家种地。而三十出头的张东海也不负众望,在伊泰集团走出困境、再创辉煌的征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2003年,张东海荣获鄂尔多斯市十杰青年、十大青年企业家和自治区十杰青年、十大青年企业家称号,张双旺对此十分看重,他曾对张东海说,“你拿个‘全区十佳青年’远比挣回1000万来让我高兴”。

  2005年鉴于伊泰集团突出的业绩,他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张双旺成为集团第一代劳模,十年后张东海延续了父亲的荣誉。伊泰集团交到一位“杰出青年”和“全国劳模”的手上,是最令人放心的。

  再续辉煌

  “这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伊泰有能力也应该去承担这个风险。”

  如今,年过六旬的张双旺依然挺立潮头。有人劝他:伊泰在你的领导下,由一个“游击队”发展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企业,算是功德圆满了;现在你应该把速度放缓一点,把脚步在慢一点,不要冒风险了。

  张双旺说,他早有告老退居的想法,企业应该让年轻人去干,我已经把台子打起来了,他们可以在这个台上继续攀升,但眼下他还不能完全退下来。伊泰的班子是个有生机、有创业激情的班子,但还稚嫩了一些,需要他扶上马,送一程。

  至于企业进退的问题。张双旺认为,伊泰没有必要人为地把发展速度减下来,伊泰要顺应时代大势,按照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目前,伊泰像一列开足马力的机车,其动能和惯性运动是不可阻挡的。张双旺带领着伊泰又在向更高的目标进攻。

  2005年至2006年,经过多方的研究论证,伊泰决定瞄准能源供求缺口,攻克煤基油项目。所谓煤基油,就是以煤炭为基础材料,引入现代高新技术,提炼燃油。

  这几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由于石油能源的短缺,我国每年将为此支付巨额的外汇。对于富煤贫油的中国来说,煤转油的产业意义可想而知。煤基油产业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前景,更能解决国家能源安全问题。

  然而,无论是中国的国营煤炭企业还是众多民营企业,没有几家敢去尝试煤转油技术。不仅是中国,在全球的煤转油领域,似乎只有南非建成了三期“煤制油”工厂,如今,年产石油产品达到了720万吨,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不过,南非付出的是50年的时间和耗资70亿美元的代价。对于张双旺而言,煤转油计划将要挑战的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张双旺说,“这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伊泰有能力也应该去承担这个风险”,他坚定地向前迈进。

  2005年8月,伊泰集团煤基合成油项目办成立,集团总经理张东海主持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项目实施步骤,项目在自治区发改委立项获批复;

  2005年9月,内蒙古伊泰煤制油工厂核心技术通过国家科技部“863”项目验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浆态床反应器、费—托合成催化剂、油品精制和系统集成全部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而成,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涵盖了先进煤间接液化的所有核心技术;

  2006年2月,伊泰集团出资2.2亿元,注册5亿资本金,控股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成为目前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煤基合成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拥有者之一,在这项技术工业化进程上,伊泰也是先行者、探索者;

  2006年5月11日,内蒙古伊泰煤制油工厂正式奠基……伊泰的煤基油计划,正在按照张双旺的部署,一步步走向目的地。

  今天的伊泰,与以往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按照公司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伊泰将实现生产原煤4000万吨,生产煤基合成油48万吨,完成年工业增加值90亿元,实现利税60亿元,企业资产总量将达到300亿元。

  是什么让伊泰集团创造了今日的辉煌,张双旺认为有三点:一是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为伊泰提供了发展机遇,党和政府鼓励大家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诚实劳动发财致富,“如果把时间提前20年,10个老张也不行”;二是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为伊泰增添了无穷动力;第三就是有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特别是最早跟着他打天下的那些弟兄这么多年来从未休过假,他们并不缺钱,只是想踏踏实实地干些事。

  张双旺创造传奇的经历,为我们刻画了伊泰当家人的人格魅力;伊泰集团的创业历程和生存智慧,为我们描绘了一段艰辛的创业史。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作为中国近20年来企业发展的缩影,相信伊泰集团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会越来越辉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6652.html

更多阅读

营销咨询师的恍惚(二):专业与行业

理想与现实反差极大,被理想折腾了近200年的国人,愈发珍惜当下的现实。身居高位的人,要有德;做咨询的,要德才兼备,这些都是妄语,君不见身边混日子的咨询师满地皆是吗?叶敦明感到真的有点恍惚了,靠智慧谋生的人,居然是那么的缺少远虑、深谋和自

中小企业:品牌,不是你想的那样(二)

- 品牌寻根三步曲:一个品牌从无到有的过程 -第二步:生根发芽关键词:品牌的种子基因拿到品牌种子基因,之后围绕这个核心需要将品牌价值体系丰满起来正杨观点:品牌不是一句话的问题!品牌不是一句话品牌不是一个影视广告品牌不是一组

餐饮的服务宗旨 餐饮“软件服务”的宗旨(二)

“软件服务”的宗旨(二) ——进行情感服务,抓住“回头客” 二、厚待“回头客”更要善待“头回客”。 消费者之于酒店,既有可能是“头回客”,也有可能是“回头客”。要占领市场,必须招徕“头回客”;“回头客”都是以“头回客”开始的,没有

茶艺馆经营 茶艺馆的经营(二)

(二)培训   现代茶艺馆对培训工作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希望通过高质量的培训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1.培训方式 培训可以采用外部培训和内部培训两种方式,或者两种方式相结合。外部培训要选择正规的、负责任的专业培训单位,如有影响

唐骏成长史:从小老板到亿万富翁的飞跃(二)

1999年5月的一个上午,微软中国区总裁吴士宏女士辞职。微软亚太区总裁罗麦克打电话给时任微软亚洲技术中心总裁的唐骏,问他有无兴趣,唐骏回答“不。”而等到2002年3月,微软(中国)总裁的位置再次空出来时,唐骏接受了。唐骏在上海微软创下的

声明:《特步创始人赵永远经历 永远的伊泰 张双旺创造传奇的经历(二)》为网友我命缺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