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难吃的东西 “东张”“西望”男装史(上)



      大部分时候,我们理解的服装史谈论审美、形制、衣料、纹样、工艺、色彩、裁剪……却总觉得缺了什么东西。

  譬如西方时装界舶来的时尚教主、潮流推手、缪斯、万人迷等概念,其实在中国古已有之,且大部分都是男性——他们在大众心目中耳熟能详的角色是文人、武将、浪子、圣贤……然而从服装史来观察,这些刻板标签竟如此易被颠覆和洗脱。难怪香港设计师陈仲辉要特地洋洋洒洒著书一本,为其心目中争奇斗丽的中国古代潮男平反。

  陈仲辉进而指出,西方主导的时装文化,令现今国内年轻人对自身的传统服饰、进而对中国服装的演进史陌生疏离。但笔者却以为二者并非全是相斥关系。从“历史人物的时装面孔”出发,正好是中西男装史一个可“对视”和“互拍”的有趣角度,不知彼,“知己”的信心又从何而来?

  “寡人‘好色’”:乔治五世VS齐桓公

  都说成为英国人讽刺的对象,简直是历代英国国王的工作之一,但有关于乔治五世的讽刺谈资却出奇的少。如此不受国民毒舌的青睐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呢?Anyway,这位1910~1936年在位的国王却令灰色在与黑色旷日持久的竞争中胜出,一举成为日间礼服的典范色。

  无论出现在Ascot赛马场还是其他夏季活动场合,乔治五世始终穿着全套灰色服装,令一直势均力敌的黑色想争锋都难。虽然国王这种近乎固执的坚持,更多的是汲取基督教谨慎、谦抑、垂范于民的教义,却也让社会看到了灰色沉稳却不失明亮、适于运动风的特质,也即流行潜质。

  与乔治五世相比,齐桓公对紫色的提携同样不遗余力,却更大胆奔放。如今,大多数人都知道紫色在中国色彩系统中神圣、尊贵的超然地位,却鲜有人知战国时代色彩有正色、间色之分,作为间色的紫难登大雅之堂,甚至卑微到只能做内衣和衬里。但齐桓公“人穿衣服,而非衣服穿人”的格局摆在那儿,其对紫袍的偏好,不但令齐国紫色丝绸价格连级跳(“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周边小国对此也津津乐道。尽管孔子对此发出“以紫夺朱,夺正为不仁”的斥责,但紫色在日后达到的高度,足以印证齐桓公眼光有多前瞻。

  Dress code:绅士教条与孔夫子信条

  说到孔子,其实他老人家关于着装的言论绝不止“恶紫夺朱”一条。在评头论足方面孔夫子可谓不遗余力,甚至为此狠批过子路。孔子谈着装,基本围绕“君子的Dress code”这一个中心不放松,譬如:

  君子不能用黑红色和深青色的布给服装镶边,不能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家居服;

  夏天不管穿粗或细的葛布薄衣,出门时必须加穿外衣;

  黑衣需配黑羊皮袍,白衣需配白鹿皮袍,黄衣需配黄狐皮袍;

  每月初一一定要穿礼服去朝贺;

  斋戒一定要穿布做的浴衣……

  看起来保守啰嗦?其实,西方绅士也有着同样蔚为壮观的着装教条,很多甚至流传至今,成为男士在社交场合绝不可行差踏错的第一步。例如:

  穿单排扣西服永远别扣最下面一个扣子,但双排扣西服就要把扣子全都扣好;

  为了口袋不变形,最好保留口袋缝线不要拆开;

  衬衫袖子应比西服袖子长二厘米;

  领带长度要长及皮带扣;

  西裤长度应在鞋面上有少许下垂,不能过短以至于“吊脚”;

  绅士正装不能搭配白色袜子;

  袜子长度应及小腿肚,坐下时不可露出腿部皮肤……

  并非人类天生“犯贱”爱把手脚伸进镣铐,世易时移,再崇尚个性的社会,也还得倚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来保障人际交往最基本的礼仪。今之君子当然与孔夫子一生致力描绘的“君子”形象有极大不同,但与人打交道时先穿对衣,是诚意、尊重也是给自己吃定心丸,谁说孔子的教诲太多余?

  花团锦簇:玄宗簪花媲美路易鞋跟

  有种直到今天仍深受女性喜爱的鞋跟,俗名酒杯跟:婀娜曲线分明是洛可可遗风,中等高度又有着“恨天高”给不了的安定感。倒是其原名“路易鞋跟”并不广为人知,而“路易”所指,正是路易十四与路易十五。前者是极尽华丽之能事的“太阳王”,后者则是纤细精巧洛可可艺术大行其道时代的主政者,两位对男性腿部优美线条的重视,不但一脉相承,更亲自穿起这种鞋子示范。

  今有Christian Louboutin签名式的红鞋底,而路易十四的最爱便是大红色鞋跟的酒杯跟鞋,王公贵族无不群起效尤。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唐朝男子盛行簪花,因唐玄宗尤其迷恋,王室贵族也积极跟进。簪花,可以是真花,也可是丝帛或其他材料制作的假花;可插在发髻上,亦可装饰于冠帽之上。汝阳王李琎小名就叫“花奴”,长于头戴簪花跳舞。一次他给玄宗表演,玄宗置花于李琎绢帽上。李琎边舞边敲击羯鼓,曲毕,花未掉落。玄宗喜不自胜。另一次春日郊游时,玄宗则将自己所戴“御花”赏赐给写出“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佳句的诗人苏颋。有此类佳话在前,则熏香、美妆之于中国古代潮男,缎带、荷叶边之于西方近代潮男,都是正常到不能再正常的锦上添花手段了。

  潮王之王:你有温莎,我有东坡

  “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光芒照亮了整个苏格兰海外的费尔岛”,这美誉,温莎公爵还真完全当得起。也许你并不熟稔所谓“温莎组合”是将哪几种不同花纹组合在一块儿,但肯定听说过将领带打得很宽的“温莎结”;你相信毛衣最早只是渔夫工作服吗?间距较宽的“粉笔条纹”往往是赌徒流氓最爱?黑色领结+无尾晚礼服根本不能出现在正式晚宴场合?打破这些成规的统统是温莎公爵。在其开时尚风气之先的魄力面前,当代潮人达人只能闭嘴。

 史上最难吃的东西 “东张”“西望”男装史(上)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要找出一个创造力与影响力都能与之一较风流的中国人,答案非苏东坡莫属。论“冠名”,东坡肉、东坡巾、东坡壶、东坡墨、东坡饼……衣食住行,大俗大雅,皆可玩出情趣、水准与态度。就拿时装领域来说,东坡巾在温柔敦厚、含蓄隽永的宋代掀起众人仿效热潮,经过有元一代粗犷浮夸风的洗刷,竟能继续在明朝复活,绝对强过如今动不动就上溯几十年的“复古灵感”。东坡巾名为巾,实则是一种冠帽,由坚挺的乌纱制成,筒高檐短,内外分层。内层高而外层低,外层呈四角形,其中正对眉心的一角分开。源自温莎公爵的时尚元素至今仍在西方绅士身上发光发热,我们却只能怀想明代士大夫在东坡巾脑后加一块纱帛,随风飘动招摇过市的情景,“去者不可追”,有甚于此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875.html

更多阅读

dnf史诗灵魂什么东西 “东张”“西望”男装史(下)

      从时尚教主、潮流推手、缪斯、万人迷等角度,我们发现了中西男装太多殊途同归的“萌点”,但这些都是笔者苦苦“拉郎配”的成果:齐桓公与乔治五世、唐玄宗与路易十四、苏东坡与温莎公爵,实际生活的年代全都相去甚远。  这也正

声明:《史上最难吃的东西 “东张”“西望”男装史(上)》为网友天真丿微笑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