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六世 第二部分 《股市真面目》第二部分第三章二.进化法则与股市运行规律的内在



1987年10月19日,这个“黑色星期一”,是世界股市历史上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日子。

  这一天,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史无前例地单日暴跌22.6%。当天纽约股票交易所内阴云密布,一片紧张气氛,各种股票价格纷纷疯狂下跌,电脑屏幕上显示的速度跟不上市场的实际变化,《纽约时报》惊呼“一切都失去了控制”。

  仅仅一天时间,股票市场就大幅度缩水超过5000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8。受美国股市崩盘的影响,伦敦、法兰克福、东京、悉尼、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也开始狂跌,突如其来的巨大恐慌在人们心中蔓延,昔日的情景再次重现,很多投资人由百万富翁沦为赤贫,精神崩溃和自杀的消息不绝于耳。

  据统计,在10月19-26日的8天时间内,因全球股市狂跌蒸发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与间接损失总和3380亿美元的5.92倍。美林证券公司的经济学家瓦赫特尔因此将10月19-26日的股市暴跌称为“失控的大屠杀”。

 亨利六世 第二部分 《股市真面目》第二部分第三章二.进化法则与股市运行规律的内在
  与1929年全民大炒股的股市泡沫不同,1987年10月的美国股市崩盘发生之前,不仅没有全民性的疯狂投入和股市过热的迹象,而且当时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因素并未改变,也无新的重大利空消息出现,所以使得大多数经济学家和投资专家大为震惊。在以市场平衡理论为基础、自认为凛然不可侵犯的经典金融理论中,人们找不到任何能够预测或描述该次大崩盘的依据来。因为按照传统金融理论,这场世纪股灾发生的概率仅仅为1 /1050。许多分析家事后把它归因于电脑自动执行的程序性卖出,但这显然是难以自圆其说的。

  根据作者对股市本质特性的理解,本书更倾向于认为它只是一种股票交易者偶发性的“集体过度应激反应”。因为1987年虽然美股出现崩盘,但美国整体经济形势却毫发无伤;另一个可佐证的相似案例,就是2007年2月27日发生在中国股市的“黑色星期二”。

|www.aihuau.com|7

  在基本面和消息面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当日上证指数早盘开于3048.83点,比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点位3040.60点微涨0.27%,盘中最高为3049.77点。之后竟鬼使神差地一路狂跌至最低2763.40点,最大跌幅达9.12%(见图3-1)。当天深沪两市个股几乎全线跌停,并双双创下了近十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整个市场一天之内上万亿的市值灰飞烟灭。

图3-1 上证指数“黑色星期二”分时图

然而,出乎绝大多数市场分析人士的意料,第二天深沪两市就开始大幅反弹,戏剧性地重新回到前往6124点的牛市征程(见图3-2)。

  图3-2 上证指数2007年1-5月走势图

  史无前例的是,受中国股市“集体过度应激反应”的影响,美国股市27日也全面下挫,道琼斯、标普500及纳斯达克指数跌幅均达4%,其中标准普尔500指数更遭遇约4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1987年10月发生的美国股市崩盘的真正原因,至今为止仍然是一个迷,但它的不期而至确实为其它学科提供了施展拳脚的机会。人们普遍认为,只有从多学科的角度去观察、用多学科的观点去思考,才有可能真正全面地认识股票市场的运动规律,其中呼声最高的,莫过于运用行为学、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的理论来进行综合考量。

  根据作者对生物进化原理和股市波动特点的长期研究结果,本书认为,股票市场的运行规律在更大程度上遵循生物进化的相关法则,它们之间存在的各种对应关系,几乎涵盖了股市运作的全部过程,投资人通过对这些对应关系的仔细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股市的本质特性及其运作规律。现把这些对应关系列举如下:

生物系统      股票市场   

生物体     股市交易者(机构或个人)及其资金

物种      某种操作策略主导下的交易者及资金类型

种群/群落   持有相同操作策略的交易者及资金集群

遗传密码    决定投资理念的核心要素

基因型     股市投资理念与潜意识

表现型     市场交易行为及其特点

生存习性    股市操作习惯与偏好(行为偏好和风险偏好)

生态环境    股市运作规则/潜规则与投资文化

生物多样性   交易主体及其理念、策略、技巧多样性

 自然选择    市场多空博弈、优胜劣汰的过程

 适者生存法则  投资人顺势而为的交易策略

 演化/变异   市场主流价值观或交易策略的演变

 路径依赖    市场多头或空头的思维惯性

 应激反应    面对市场波动的响应和风险控制行为(如止损等)

 过度应激反应  面对市场波动的非理性、非特异性恐慌行为

 冬眠现象    市场环境恶劣(熊市)时保存资金实力的策略

 生物节律    牛熊交替出现的周期性或股价涨跌循环的规律性

下面让我们对这些对应关系逐一地进行剖析,相信可以从中

得到一些真正有价值的生存智慧与操作策略。

1.生物体:股市交易者(机构或个人)及其资金

所谓生物体,通常是指由细胞、组织、器官或系统协同完成各种复杂生命活动的单个生物。生物体都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 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2) 生物体都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趋利性);

   (3)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4) 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5) 生物体都有可塑性;

   (6) 生物体都有遗传与变异的特性;

   (7) 生物体都有生物节律现象;

    在股票市场中,股市交易者(包括个人与各类机构)及其拥有的资金,是股票市场运作的主体,也是完成各种交易活动的基本单位,他(它)们在股市中的行为表现,与自然界里的生物体并没有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其典型特征主要包括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和周期性等。

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股市波动实质上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生命运动”,而不是传统经济学认为的钟摆式的“机械运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9718.html

更多阅读

声明:《亨利六世 第二部分 《股市真面目》第二部分第三章二.进化法则与股市运行规律的内在》为网友眼眶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