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巅:曙光汽车如何从无到有

 李进巅:曙光汽车如何从无到有


 在第六届创业中国高峰论坛暨2007中国十大创业领袖、创业新锐、行业隐形冠军揭晓盛典上,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进巅被评为2007中国十大创业领袖之一。

  李进巅获此殊荣并不令人意外。他在23年前创建的曙光机动车配件厂,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员工7000余人,资产总额32亿元,11个全资及控股子公司的集团公司。该公司已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城市客车生产基地以及最大的轻型车桥生产商。

  不过,在令人羡慕的成就背后,是一个民营汽车企业家艰辛的创业历程,是李进巅带领他的企业所经历过的无数次的生死存亡考验。

  除夕之夜的处女作

  当谈到曙光的第一个产品成功生产出来的时候,仍然能从李进巅的话语中感受到他们当时的那种喜悦,“听到那个声音就像母亲听到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一样,简直无法言表。”

  据李进巅介绍,他们当时创业的总资产是筹集起来的7万元,生产车间是租借来的一个21平方米的地方,办公室是租来的一个6平方米的房子,加工设备也是租借来的一部手摇的老式机床。

  就是在这种简陋的条件下,李进巅和他的企业开始了艰难的起步。“曙光汽车成立于1984年12月8日,那一年风特别多,雪特别大,有一天我们干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连门都推不开。”李进巅回忆到。

  就是在那一年的除夕之夜,曙光生产出了它的处女产品———吉普车车桥。

  一个加五角星的公章

  1985年,改革开放在中国还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中,“姓社和姓资的问题决定着一个产品的好坏。”那么,特别是对零部件非常挑剔的汽车行业来说,就不难理解人们为何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公有制企业的产品。

  另外,加上当时工商局的一个明文规定,凡是私营企业和私营合伙企业的公章里面不能有红五角星,而国营企业、集体企业的公章除了比私营企业的大一圈外,里面还带着一个鲜艳的五角星,“所以用户凭这个就知道你是怎么回事,立刻就会拒绝购买你的产品。”

  当时的这种状况,对于李进巅和他的企业来说都是最要命的。谁都知道产品生产出来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找到顾客把产品卖出去。如果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的话,对一家企业来说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

  如何迈过这道坎,是李进巅和他的曙光必须解决的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用李进巅的话来说就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如何把我们的公章扩大一倍并加上一个五角星。”但这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就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头脑灵活的李进巅找到了一个最佳的解决办法。他找到了当地的村政府,答应每年给村政府2万元的管理费和1万元的赞助费,而条件就是让他的企业挂靠村政府变成村办企业,以便在企业公章上加上一个红五角星。对于这桩几乎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村长很快就答应了李进巅的请求。

  贪便宜险赔大本

  虽然挂靠村政府解决了曙光的身份问题,从而在销路上为曙光扫清了一定的障碍。但是,由于车桥生产属于一个大投入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需要的是大量的资金。而仅仅靠7万元起家的曙光自然无法在车桥这个行业大展拳脚。更何况当时国家对企业征收的所得税竟高达37%。

  为了缓解资金上的压力,又使公司的资本干干净净的快速积累。李进巅挖空心思地找到了一个好思路。他将曙光挂靠到北京的一家社会福利企业旗下,从而享受政府的免税待遇。就这样,李进巅带领他的企业开始了原始的积累。

  “正当我们的企业发展得挺顺利的时候,一场横祸从天而降。”1989年8月的一天,由于李进巅挂靠的那家公司要撤销,而这家公司在撤销之前却想强制把李进巅的工厂以250万元卖出去。“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我感觉就像五雷轰顶似的一下懵了,只觉得血一下子就上到了脑袋上。”李进巅回忆当时的情景时仍然心有余悸。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李进巅一方面向丹东市政府做了紧急报告,请求市政府给予援助;另一方面他们决定采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于是他们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了仲裁申请。

  经过了半年多的努力,国家工商总局最后裁定曙光属于李进巅所有,北京的挂靠企业无权处理它的财产权。就这样,“保存了我们的工厂,也保存了我们自己继续生存和奋斗的一个战斗岗位。”

  蛇吞象的考验

  2002年,丹东曙光车桥公司兼并重组了具有50年历史的黄海客车公司,上演了一场蛇吞象的壮举。由于是民营企业重组国营企业,这一举动引起了一系列的风波,“刚开始员工不理解我们的行为,引起了上千人的大罢工和上街游行,轰动了整个辽宁省。”

  危机并不仅限于此。几大银行听说曙光重组黄河客车事情后,“也一下子联合起来挤兑我们。他们要求曙光一次偿还所有的债务。”另外,天公也不作美。当时正值全国非典时期,受此影响黄海客车也停产了两个月,期间没有得到任何定单。在这种内忧外困的情况下,黄海客车的第一总经理宣布了辞职。

  面对这种天灾和人祸,对于李进巅和他的曙光来说,绝对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当时觉得我们这条小蛇吞不了黄海这头大象了,真的想打退堂鼓了。”李进巅坦率的表示。

 就在这最困难的时候,当时辽宁省和丹东市的领导对李进巅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说服各大银行暂缓了曙光的债务。另外董事会果断地决议让李进巅亲自代理总经理一职。“此后我们采取了好几个措施,终于挺过了难关。”

  交接班的冲突和交锋

  走上正轨的曙光同样也不平静,李进巅和他儿子李海阳之间的交接虽然很顺利,但却充满了激烈的冲突和交锋。“虽然我相信他有他的道理和理由,但两种管理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交接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李进巅坦诚的表示。

  对此,现为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的李海阳认为,他与他父亲在管理理念上的分歧很正常,“这个不仅仅在两代人之间会有,甚至在同代之间也会存在。”

  尽管如此,双方之间的冲突也并不是很平淡。据李海阳介绍,2003年他从美国回来之后,与他的父亲在企业战略问题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交锋。

  当时曙光所有的11个子公司都是独立作战,协调能力差,不仅浪费资源,也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各个击破。李海阳认为,必须聘请管理资讯公司调整公司的战略并进行资源整合。而面对管理资讯公司的高额收费和无法预见的效果时,以习惯拿钱买土地、设备和厂房的李进巅和他的伙伴都投了反对票。

  由此李海阳前后花了四次去说服李进巅。最后李进巅同意了儿子的看法,并全力支持对公司的战略规划、管理结构和人力资源系统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整。而这次变革,为曙光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曙光由此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据李海阳透露,曙光汽车已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力用车。在北京奥运会2005年招标的3000辆车中,其中有1156辆黄海汽车;在2006年招标的2000辆车中曙光又占了33%;今年他们又拿到了2000辆订单中的600辆。

  对于未来,李进巅表示,“凭一张旧船票登不上新客船。曙光只有再书写今天、明天的故事,才能够继续前进和发展。”据悉,日前曙光又向常州黄海汽车有限公司单方增资,“这可能是曙光向全国扩张的一个新的信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8245.html

更多阅读

李书福:中国汽车无法绕开的名字

李书福:中国汽车无法绕开的名字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1986年,李书福以制造冰箱及冰箱零配件开始创业历程,1993年进入摩托车制造业并于1997年进入汽车制造业。20多年来,吉利集团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中国汽车行业率先取得

李书福:中国汽车工业在改革中找到正确方向

2010年1月9日,第十一届北京大学光华新年论坛在北大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新浪财经独家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在中国汽车业发展展望分论坛上表示,中国汽车工业30年的改革开放选了一个好的路

李书福:吉利汽车掉头

  从农民造车、价格狙击手,到逆势海外收购、利润大幅增长,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如其所愿地让吉利汽车“掉了个头”。对此,这位颇富争议的汽车“狂人”颇为自得,甚至毫不讳言地称,这是将会写进中国汽车工业史中的经典案例。   事实上

李书福:民营汽车企业应获平等待遇

最近让李书福苦恼的事情其实有不少,由于柴油紧俏,吉利不少新车无法运出;而提到最近一本关于他的新书《汽车疯子李书福》,他也很无奈:“我根本不认识这个作者,很多事情都不是书里描写的那样。”   记者注意到,这些天惟一能让李书福慷慨激

电信专家李进良:耄耋之年的“TD铁人”(二)

维护“摇篮”中的TD   2007年,TD-SCDMA朝商用化快马加鞭胜利前进,十个城市扩大规模建网基本完成,中国移动作为奥运赞助商,为了保证TD能够成功服务奥运,2008年4月1日,全国8个城市开始试商用TD网络。  但经过两个星期的运营,李进良敏感

声明:《李进巅:曙光汽车如何从无到有》为网友几度失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