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情报局第二季 黄鸣:风风火火闯世界的太阳王! (二)



 重塑产业基因

  “就像被孤零零地抛在了荒漠中,无依无靠。”这就是创业之初黄鸣最真切的感受。

  “我们得在荒漠里进行勘探、打基础、建房子。有些东西是买不到的,既不能从国外进口全套产业体系,也不能在国内找到参考样板,都需要自己设计、自己创造、摸索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没有国家的支持,也没有志同道合者相互鼓励,只能孤独地在迷茫、误解、斗争中艰难跋涉。”

  当时,太阳能热水器在我国还处于最初级的阶段,根本称不上是一个产业。从水暖店里买来几样配件,安装人员纯手工操作,拿起钳子和螺丝刀在房顶上爬上爬下,一身灰尘。

 火星情报局第二季 黄鸣:风风火火闯世界的太阳王! (二)

  由于这些产品过于粗放,消费者花了几百元,往往用两三年就报废了,成了一堆垃圾。说起来是节能,其实是巨大的浪费,这也是其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不能把太阳能热水器当成家电和汽车一样来设计和制造?要想成气候,必须在质量、性能、外观都向家电和汽车看齐。黄鸣决心彻底改变太阳能只能在水暖店里混的形象。

  太阳能热水器放在屋顶上,常年风吹日晒雨淋,外观非常重要。那时的产品一般是刷漆,但不久就会生锈,皇明第一个采用喷塑,又升级到喷塑造光,最后干脆引进汽车表面的弗丽特喷涂技术,让热水器的外观像汽车一样锃亮。

  保温对热水器至关重要,皇明学习冰箱的自动化技术,自主研发了发泡生产线;材料更是严格控制,不锈钢板则是从日本、韩国进口的食品级不锈钢,喷涂用的粉末来自美国……很多人不明白,“黄鸣你究竟搞的是太阳能,还是航天飞机?”

  为了保证每样材料都合格,黄鸣建了一个检测中心,对使用的阀门、钢材、塑料、橡胶(19415,180,0.94%)、电线等每一种配件,都进行最严格的检测。如今,它已成为全球最庞大、检测内容最丰富、检测标准最严格的太阳能产品检测中心。

  产品如何保温、防锈、抗风、避雷……随着一个个技术细节的落实到位,一套成熟的质量标准被摸索出来,就这样,黄鸣建立了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最早的一个工业化生产体系。

  别看黄鸣平时挺和气,但一涉及质量问题,马上“霸道的不近人情”。他曾从一家外资企业挖来一位高管担任副总,此人过来后立下了赫赫战功。一次他动了私心,把支架外包给自己的熟人生产,结果出了质量问题,黄鸣闻讯后,立刻把此人就地免职。

  为了质量,他还曾跟人搏过命。黄鸣有次巡查时发现一员工做的产品出了质量问题,竟偷偷将次品放在不显眼的地方,企图蒙混过关。他当场宣布对这名员工罚款1000元。当时这员工并没说什么,但第二天晚上,竟举着刀冲进黄鸣家里,大喊着:“你不让我过,我也不让你活了。”

  黄鸣毫不畏惧地走上去:“有本事你就把刀放在我鼻梁上,我眨一眨眼,就不是条汉子!”结果这名员工哐当把刀扔在地上,甘心认罚。

  在黄鸣手上,原来五花八门、七扭八歪的太阳能热水器,外观变得光鲜亮丽,而且性能稳定、可靠、耐用。“就像是种地,原来是社员拿着镰刀挥汗如雨,现在则开上了联合收割机。”

  站在这些产品中间,黄鸣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豪情,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将军,即将率领身边威武的“士兵”,为了一个产业的明天而去远征。尽管在1995年,皇明还是一家每天只能销售几台产品,年销售额不过几百万元的小企业。

  8000万公里启蒙市场

  黄鸣本是一介书生,不太善于言谈,但爱上了太阳能后,突然拥有了一种“魔力”。和他接触的人,会不知不觉地被他征服。

  他每看到一个人,就指着周边被污染的河流和日渐昏暗的天空,动情地到道出自己的担忧:“我们小时候,天是蓝的,云是白的,河水是清的,但现在都被污染了;我们不能为了自己便利,让下一代再也见不到蓝天白云。”

  “为了子孙的蓝天白云,我们必须推广太阳能。”

  在黄鸣口中,太阳能不仅是个生意,而且关乎能源、环保、子孙、生态、事业、理想――这么伟大的事业,岂能袖手旁观?很多人于是加入了进来,随着队伍越来越大,黄鸣有了一个新江湖绰号――“太阳能教教主”。

  这种神奇的“蛊惑力”,在营销上帮了黄鸣大忙。

  1996年,一个经销商刚见黄鸣一面,回家忍不住跟老婆嘀咕,“信不信由你,我敢说黄鸣一定会成大器,因为我看到他的境界不是想当暴发户,而是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他从此一路紧紧跟定黄鸣。

  当时,全国99%的消费者都不知道太阳能热水器为何物,于是黄鸣启动了“全国太阳能科普车队万里行活动”,几十名员工(几乎是公司全部人员的一半)身着统一服装,开着喷成绿色的面包车,带着自己编辑的《太阳能科普报》,逐个城市进行“路演”。

  第一站是济南。他们用一根根集热管搭起了一个几百平方米,几层楼高的展场,恢弘的气势让人从几百米之外就能感受到,上面是一条长长的标语:“为了子孙的蓝天白云,你应该用太阳能”。

  第二天一早,好奇的泉城人民就围拢了过来。还没到中午,天气还没热起来,水就已经很烫了。没接电没接燃气,水温这么高,大家感到很神奇。

  在众人面前,黄鸣再次展示了他对太阳能宗教般的热情,把人说得“晕乎乎”的,一下子居然卖了上千台!

  当时这个场景一直记在黄鸣心头――他为每位光临者都发了《太阳能科普报》,共四版,前三版介绍太阳能利用的科学知识,最后一版是皇明产品的介绍。细心的黄鸣跟踪观察了一下,发现自己发出的报纸,几乎没人乱丢,都被带回了家里。

  “看来人们是真喜欢啊!”这让他深为感动,对推广太阳能的信心又陡然增加了几分。

  济南、南京、无锡、上海、福州、厦门……皇明的营销风暴很快席卷了半个中国,所到之处,市场之门无不应声洞开,产品上千台上千台地卖。

  至今,皇明的科普宣传队行程已经8000多万公里,发放了9000多万份《太阳能科普报》,建立了10000多个营销网点,为太阳能行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市场启蒙运动。“活动非常有效,很多消费者都认为太阳能就是皇明,二者可以划等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8755.html

更多阅读

鞋业营销:大众传媒营销的多维思考(二)

  三、李宁的奥运整合营销之路   虽然在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的竞争中,李宁输给了财力雄厚的阿迪达斯,但这并不意味着李宁的奥运战略走进了死局。事实上,他们以中国式的智慧拓展了一条奥运整合营销之路。   首先在大众传媒方面,李宁

时代缩影:温州模式下的中国首批老板(二)

“八大王”分别是:五金大王胡金林、矿灯大王程步青、螺丝大王刘大源、合同大王李方平、旧货大王王迈仟、目录大王叶建华、线圈大王郑祥青以及电器大王郑元忠。他们当时都被列为重要打击对象。 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主办的《光彩》杂

创业启示:永和豆浆的喜与忧(二)

紧接着,上海弘奇公司将打假战场摆到了华中重镇武汉市。2001年,武汉永和公司未经上海弘奇公司许可,在其开设的7家分店店面装潢和产品外包装上大量使用“永和豆浆”字样。同时,武汉永和公司与湖北永和公司还在豆浆商品包装上使用“永和”

创业故事:老母鸡身上的生财之道(二)

  顾明辉:“因为鸡有抱性,它要用他的嘴去勾这些蛋,一不小心,没用多大力气,因为蛋壳质量差他就勾破了,一看里面有蛋清和蛋黄,可能就尝了一口,一尝,味道不错,好极了,这样别的鸡也跟着品尝,时间长了,吃上几个蛋后就养成了一种食蛋癖。”   这些

不服来战第二季 马化腾:从技术小角色到“.COM公敌” (二)

创业只是为了将兴趣和职业结合   马化腾最初的创业想法其实并不复杂,和许多成功人士的最初想法一样——“探索、提升自己的价值”,当时,马化腾手中已经有了百万的原始积累,已经不再需要为生计而奔波,可以使自己把精力和爱好更有目的地

声明:《火星情报局第二季 黄鸣:风风火火闯世界的太阳王! (二)》为网友蛋撻大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