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第二次改革(64)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3.在关键领域的大部门体制改革上取得新进展

  (1)组建大交通部门。据国家物流信息中心的统计,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为20%以上,美国是8.5%。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是各种交通运输未能实现协调发展。在传统条块分割的交通管理模式下,铁路、公路与航空运输各自发展,重复规划、重复建设,相互竞争现象非常突出。未来几年要把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的管理体系统一到交通运输部。这对于打破各个运输体系的利益分割相当重要。

  (2)组建大教育部门。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实际进程,推行教育领域的大部门体制建设,实现决策、执行、监督分开,防止教育部门既制定决策又管理学校具体事务,但对教育质量最终难以负责的状况,为教育领域的政事分开创造条件。

  (3)组建大卫生部门。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际进程,推进医疗卫生领域的大部门体制建设,理顺卫生行政管理体制。

  三、以事业单位改革为重点,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系

  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主体部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实际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成效。未来几年要以创新公共服务体系为基本目标,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1.把事业单位改革作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64节:第二次改革(64)
  改革30年的历程表明,事业单位的职能是同政府的基本职能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事业单位的改革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从事业单位本身看,分类改革的思路是按照事业单位的性质,实施不同的改革方案。问题在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往往会演变为政府“甩包袱”。简单化地推进分类改革,难以适应社会公共需求转型的现实需求。应当明确,未来五年左右时间,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统一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要把事业单位改革与政府转型的实际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事业单位改革。

  专栏5.1:事业单位改革的历史考察

  改革开放30年的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事业单位与政府的关系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自身的人事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自主权,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创造性、生机和活力大为增强。但是事业单位改革也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是伴随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家减少政府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支持,迫使事业单位为生存、为生计走向市场;扩大事业单位自主权限,实行承包制,对管理层和事业单位的员工进行创收与个人奖励密切挂钩。国家的这种“奖勤罚懒”的激励政策,一方面的确减少了政府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投入,激发了事业单位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政策不配套、制约机制和制度的缺失,事业单位改革的市场化取向十分明显,政府和事业单位原来所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不断市场化,其责任也不断向社会转移。

  二是扩大事业单位自主权的“放权导向”改革使事业单位权力不断扩大和膨胀,而无论事业单位自身或是政府都没有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和制度,从而造成了一些事业单位对自主权的滥用,一味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服务对象的利益,忽视社会的利益。这些缺陷所引起的弊端使社会和公民个人承担了很大的代价,成为人们质疑的焦点。

  三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总体政策缺乏。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同于事业单位改革,缺乏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设计,造成事业单位改革的困境。

  资料来源:左然:“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事业制度——论事业单位改革方向、目标模式及路径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2期。

  2.在公共服务体系框架下整体设计和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传统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难以有效推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这同时也意味着要保留多少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机构和人员,多少要进入市场,还缺乏一个合理的依据。为此,应当把事业单位改革置于整个公共服务体制建设框架下统筹设计和安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8887.html

更多阅读

第72节:第二次改革(72)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3)在采取各种措施保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体制改革。稳定和扩大就业,重要的是在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建立更加适合创造就业机会的体制机制,改善就业环境。  四、加强改革的综合协

第71节:第二次改革(71)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相结合  财政支出政策调整要与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相结合,增量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上。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台要与税收体制改

第70节:第二次改革(70)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体制的内在矛盾。过去几年,针对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但由于宏观体制尚未理顺,尤其是财政政策与财政体制、货币政策与金融体制之间存在

第69节:第二次改革(69)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一五”规划当中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即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

第68节:第二次改革(68)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2)强化行政问责制。建立符合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办法,制定具体规则,规范问责程序,确保各级政府和官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可问责。加

声明:《第64节:第二次改革(64)》为网友梦绕魂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