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第二次改革(57)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过于相信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罗伯特?布鲁纳认为,“我们曾经一直信赖投行有很好的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投行创造的高杠杆是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过去被认为正确的一些做法。

  ——过度的市场乐观主义。英国一个很有名的经济学家罗伯特?思基德尔斯基说:“所有的市场交易风险都是可以预知的。”而弗里德曼也认为,“大萧条并非是私人企业失败所导致的,而是因为政府并未成功地履行它被赋予的责任。”(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丝?弗里德曼:《自由选择》,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6月。

  最近出版的克鲁德曼的一本书《美国怎么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美)保罗?克鲁格曼:《美国怎么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刘波译,中信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批评了弗里德曼的这个判断。他讲到,二战结束以后,人们对大萧条记忆犹新,多数的经济学家认为只有政府大范围介入经济才能维持正轨。这个危机过去以后,一些经济学家就无可避免的回归到旧日的信仰。其中,弗里德曼及其他的同事开始对政府的干预进行批评。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弗里德曼几乎完全转回了自由市场原教条主义,宣称大萧条的原因不是市场失灵而是政府失灵。在书中,克鲁格曼对弗里德曼有一句批评的话,“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也不由自主地编起知识戏法……自由市场经济学家不仅开始反对新政,而且还反对进步时代的改革,连监督食品与药品一类的政府行为也是无理无据的”。我们看到罗斯巴德在比较早出版的一本《美国大萧条》上这样总结,“只有政府的通货膨胀才能造成繁荣和萧条更替的经济周期,萧条会因为通货膨胀和其他干预性措施而被延长和加剧……我们终于明白,大萧条的错误并不在自由经济本身,而应该归咎于政客、官僚和那些‘开明’的经济学家。”罗斯巴德:《美国大萧条》,上海世纪出版社,2003年11月。

  (3)放松政府监管。

  20世纪80年代在这样一些思想的主导下,里根有一句名言:“政府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问题的本身。”新自由主义在里根时期到了一个顶峰。最近萨科齐有一句话叫“自由放任主义结束了”。金融市场最强势的华尔街实践失败了,我们应该对华尔街的金融发展模式提出质疑,新兴市场的发展不能完全复制华尔街模式。日本的大野健一说:“有人说‘取消政府’,而日本则认为要‘改进政府’。经济的成功取决于政府干预的质量,而不是取决它的消失。”大野健一:“通向市场经济的路径选择和政府的作用——90年代日本的主流发展观”,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2001年8月13日。美国次贷交易员理查德?比特纳说:“美国的次贷市场真是一个缺失‘上帝之城’秩序的‘地狱之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金融生态的混乱。”理查德?比特纳:《贪婪、欺诈和无知:美国次贷危机真相》,覃杨眉、丁颖颖译,中信出版社,2008年7月。

  2.危机化解中的政府与市场

  (1)市场信心与政府作用。市场信心与政府作用,最重要的是通过政府作用来恢复市场信心。温总理也反复讲,信心比黄金还重要。但是问题在于,如何通过政府作用来恢复市场信心。

 第57节:第二次改革(57)
  ——危机中政府要有所作为。如果政府在危机中不作为或者作为不当,只会加大危机的破坏性。政府不论采取什么措施,在危机中都要以市场的反应、尤其是市场信心的反应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政府说要稳定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在危机中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哪怕这个措施可能力度不大,但是对恢复市场信心能够起到一个很明显的作用。

  ——通过各种措施恢复市场信心,防止危机扩散。

  ——政府要以政府信用提供担保,控制市场恐慌。

  (2)市场稳定与政府作用。按照一般的分析来说,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平衡。在危机当中,政府的干预首先要从稳定市场信心入手,由市场信心来实现市场稳定。这取决于几个因素:一是政府干预的及时性;二是政府干预的力度。一个人已经得了重病的时候,只给他吃一般的预防药,恐怕没有什么作用,需要下重药;三是政府干预的重点。目前和下一步最大的问题是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8894.html

更多阅读

第72节:第二次改革(72)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3)在采取各种措施保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体制改革。稳定和扩大就业,重要的是在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建立更加适合创造就业机会的体制机制,改善就业环境。  四、加强改革的综合协

第71节:第二次改革(71)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相结合  财政支出政策调整要与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相结合,增量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上。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台要与税收体制改

第70节:第二次改革(70)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体制的内在矛盾。过去几年,针对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但由于宏观体制尚未理顺,尤其是财政政策与财政体制、货币政策与金融体制之间存在

第69节:第二次改革(69)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一五”规划当中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即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

第68节:第二次改革(68)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2)强化行政问责制。建立符合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办法,制定具体规则,规范问责程序,确保各级政府和官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可问责。加

声明:《第57节:第二次改革(57)》为网友做他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