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第二次改革(38)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落实用工单位责任,多种方式提供符合农民工特点的低租金房屋。劳动力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最活跃且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企业使用劳动力必须支付劳动者相应的费用,用工单位必须强化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责任。用工单位应为本单位农民工提供设施比较完备、条件相对较好的集体宿舍或低租金住房。招收农民工较多的单位应通过自建、租赁、购置等方式多渠道筹集符合基本卫生和安全条件的房源,采取无偿提供或廉价租赁方式向本单位农民工提供,并在用工双方的劳动合同中具体约定。部分招用农民工较少的企业可由农民工自行解决居住场所,但企业要给予一定的住房租金补助。制造业、建筑业及采掘业企业必须改善农民工集体宿舍或工地工棚的设施条件,切实提高卫生和安全标准,消除“大通铺”。在用工企业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可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依据规划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由用工单位承租后向本单位农民工提供,或由农民工直接承租。

  ——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多渠道、多形式提供符合农民工特点的低租金房屋。充分发挥城市内部及周边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作用,既有利于农民工就地就近解决居住问题,也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应大力支持城市规划区内的村民集体经济组织,结合村庄整治,利用整理出来的村内闲杂建设用地,经法定程序批准建造适合农民工租住的低租金房屋。要鼓励城郊地区的街道和村集体组织,利用已闲置的旧厂房、旧办公楼、影剧院等,改建成适合农民工居住的低租金房屋。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在“城中村”改造时,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低租金集体宿舍或住房。鼓励非用工单位的企业投资建设或改建基本生活设施设备、租金低廉适合农民工租用的房屋。

  二、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资力度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扩大内需的关键举措。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资力度不仅是反危机的重要举措,并且是扩大内需的一项重大任务。从短期看,它有利于提振信心,形成扩大内需、拉动消费需求的重要制度保障;从中长期看,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破解新阶段增长方式转型、社会需求转型和政府转型的难题,成为新阶段改革的重要内容,成为经济改革、社会改革、行政改革的结合点,成为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和改革动力的社会基础。

  1.把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资力度作为反危机的重要举措

  当前,无论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还是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困难度和复杂性都相当大。在这个特定背景下,要使短期的保增长、保就业同中长期发展方式的转变相结合,需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其目标是加快建立扩大内需的体制保障,重点是在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建设的同时,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投资力度。

  自2003年以来,我国在城乡义务教育免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承诺也正在逐一落实。4万亿投资计划强调把扩大投资同改善民生相结合,并作出基本公共服务投资的相关安排。这体现了中央政府在反危机决策中重视基本公共服务及其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

  2009年,4万亿投资计划和10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对保增长的拉动作用会逐步释放出来。对政府扩大投资的重点,更多的共识是增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例如,中改院2008年改革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有74.8%的专家赞同这一判断;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12月末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报告赞同这一举措的专家比例也高达86%。

  2.后危机时代把投资重点转向基本公共服务投资

 第38节:第二次改革(38)
  初步测算,未来10年,实现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需要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年增长率达到5%左右,投资总额达到15~20万亿元。按照这个测算,未来3年在已确定的8500亿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支出的同时,在义务教育领域需要1.3万亿左右的投资,在基本社会保障领域需要2.2万亿左右的投资,共投资4.4万亿,三项支出大约占财政总支出的20%左右。这个基本公共服务投资计划,可以在未来5年左右初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将全国范围内的免费义务教育年限由9年扩展到12年;初步建立一套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并为建立一个低水平、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险体系奠定重要基础。以这样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水平为起点,未来3年,消费率大概可以提高十多个百分点;未来10年,可初步建立一个惠及十三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从而,走出一条以扩大内需为主线的改革发展新路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8913.html

更多阅读

第72节:第二次改革(72)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3)在采取各种措施保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体制改革。稳定和扩大就业,重要的是在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建立更加适合创造就业机会的体制机制,改善就业环境。  四、加强改革的综合协

第71节:第二次改革(71)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相结合  财政支出政策调整要与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相结合,增量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上。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台要与税收体制改

第70节:第二次改革(70)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体制的内在矛盾。过去几年,针对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但由于宏观体制尚未理顺,尤其是财政政策与财政体制、货币政策与金融体制之间存在

第69节:第二次改革(69)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一五”规划当中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即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

第68节:第二次改革(68)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2)强化行政问责制。建立符合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办法,制定具体规则,规范问责程序,确保各级政府和官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可问责。加

声明:《第38节:第二次改革(38)》为网友凉城空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