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节:第二次改革(28)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我国投资和消费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预防性储蓄。有学者认为,中国老百姓的储蓄主要受传统文化影响。但是,认识到传统文化影响的同时,更应该看到更多的是因为制度的缺乏,而导致我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居民消费率逐步下降。由于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到位,也由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价格上涨速度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家庭把部分收入存入银行,以防不测,导致城乡居民的消费预期不稳、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减少了即期消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降低个人储蓄水平。据测算,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用于教育和医疗的额外支出对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产生的挤出效应达到5810.7亿元。如果政府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到位,消费率可以从51.9%提高到55.2%刘强:“谁挤占了消费需求:教育医疗住房三大支出负担过重”,《中国国情国力》,2006第10期。该文献中2005年消费率是52.1%,本报告根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修正为51.9%。。

  另外,公共产品供给有助于调节居民消费倾向。城乡居民消费倾向与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直接相关。改革开放30年,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而代表居民消费意愿的重要指标——平均消费倾向(APC)却总体上持续下降。从统计数据看,1978~2008年这30年,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由90.61%下降到71.24%,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由86.87%下降到76.90%。有研究表明,1990~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与农村居民医疗教育消费支出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66,城市居民消费倾向与城市居民医疗教育消费支出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73。这说明政府对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不够,是城乡居民消费倾向持续走低的重要因素。同时,居民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对于支配收入的负面贡献明显上升。1997~2007年这10年当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名义增长13.9%,增长速度已经较快。但是,在这10年当中,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等支出年均增长36%,远远高于居民各项收入来源增速,对可支配收入的负面贡献也从0.4%上升到8.1%。当然,这一问题与发展阶段变化相关。发展阶段的变化,由于公共服务制度的缺乏,家庭收入的相当一部分是逐步向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支出。

  在扩大投资方面,有研究表明,农村教育财政投入对农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高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1元农村教育投资,可使农牧业产值增加8.43元,而每增加1元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农牧业产值仅增加6.75元。在欠发达国家,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社会收益率分别是23.4%、15.2%、10.6%,世界这一指标的平均水平也达到20%、13.5%、10.7%“教育投入:当前急需解决哪些问题”,《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0月18日。。

 第28节:第二次改革(28)
  加大公共产品供给有助于调整政府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近几年我国社会政策有了重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也有大调整,其中社会文教费支出比重持续上升,经济建设费比重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图4.1 1978-2006年财政按功能性支出结构

  2009年初,政府推出经济危机中的一揽子刺激计划,主要是讲投资。到4月份,温家宝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演讲提出,中国在一揽子的刺激经济计划中,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社会保障。此后反危机中政府出台的四万亿刺激经济措施,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在调整前后占比有较大提高,最初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仅占1%,调整后提高到3.75%;最初廉租房只有7%,后来调升到10%,增长幅度明显。

  图4.2 4万亿投资结构变化

  资料来源:陈红艳、尹辉、陈志龙、张潇、陈琦钿、夏世焱:“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披露:‘4万亿’投资结构大调整”,《新快报》,2009年3月7日。

  4.基本公共服务有助于服务业发展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间,服务业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但服务业产值比重还比较低,亟待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文化体育娱乐、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众多行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8923.html

更多阅读

第72节:第二次改革(72)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3)在采取各种措施保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体制改革。稳定和扩大就业,重要的是在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建立更加适合创造就业机会的体制机制,改善就业环境。  四、加强改革的综合协

第71节:第二次改革(71)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相结合  财政支出政策调整要与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相结合,增量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上。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台要与税收体制改

第70节:第二次改革(70)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1)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体制的内在矛盾。过去几年,针对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但由于宏观体制尚未理顺,尤其是财政政策与财政体制、货币政策与金融体制之间存在

第69节:第二次改革(69)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一五”规划当中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即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

第68节:第二次改革(68)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2)强化行政问责制。建立符合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办法,制定具体规则,规范问责程序,确保各级政府和官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可问责。加

声明:《第28节:第二次改革(28)》为网友同床异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