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隐退之谜:事业晚年中国民营企业家何去何从?

 牛根生隐退之谜:事业晚年中国民营企业家何去何从?


    3个过去和未来都站在资本浪尖的民营企业家面对的是3种不同的命运。牛根生高价把“女儿”蒙牛嫁入了中粮豪门,手握重金,前路有多种可能。李途纯在“对赌”桌上输掉了“爱子”太子奶,夺回则难上加难。朱新礼一手养大的“好猪”汇源却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脱手,他也只能继续“赤膊上阵”。3种不同命运昭示的是相同的疑问,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进入职业生涯“晚年”应该向何处去?

  “嫁女”入豪门 再图“退为进”

  “蒙牛把自己嫁了,婆家很有势力,叫中粮。彩礼很高,61亿港元。”这是一名网友对中粮联手厚朴基金购买蒙牛20%股权的评价。

  1958年出生的牛根生俨然已经是行内“老大哥”,他也常常以“老牛”自称。而此次成功套现9.55亿港元,使“老牛”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乳业第一富。

  交易完成后,“银牛”、“金牛”、牛根生以及其他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将分别下降到5.78%、2.11%、3.96%、3.33%,合计持有股份变为15.18%,而中粮与厚朴合资公司股份则上升为20.03%。显然,牛根生交出了蒙牛的实际控制权,人们开始回想起牛根生4年前的言论。

  2005年9月,牛根生宣布将辞去蒙牛乳业[18.30 0.44%]总裁的职务,同时,蒙牛乳业面向全球招聘CEO。也正是那个时候,牛根生首次面对媒体坦言,希望自己在50岁的时候退休,退出蒙牛的管理层。也许这就是所谓五十知天命吧。

  2008年,牛根生50岁。在大家纷纷猜测他是否履行退休诺言时,一场席卷全国乳业的“三聚氰胺事件”,让牛根生和他的蒙牛都不能幸免。

  去年下半年开始,牛根生几近蛰伏,在媒体面前亮相的机会少之又少。可以想象,这是他和蒙牛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当他再度出现在公众面前,同样的西装革履,同样的绿色蒙牛领带,却遮挡不住一抹憔悴颜色。

  半年多后,牛根生在引入中粮过程中再次彰显了“牛氏”智慧:企业难关已过,背靠中粮大靠山。此前,蒙牛没有国资背景。而中粮入主,能带来政府支持,减少企业未来的风险系数。牛根生一路走来着实不易。1999年,不惑之年的牛根生刚刚开始创业。然而,新生蒙牛面对的是强大的伊利。考虑到伊利当初的知遇之恩,和蒙牛初创的实际情况,牛根生坚持以退为进。蒙牛打出的广告口号是:向伊利学习,为民族企业争气。当时蒙牛对外宣传是内蒙古第二大乳业品牌,第一是伊利。牛根生在不同的场合提及伊利,言辞中总是充满对伊利的眷恋和对老领导郑俊怀的敬意。牛根生的做法逐步赢得更多的同情与支持。对于自己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牛根生的解析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只有这种方式才能活下来,同时还能长大。”

  经过10年打拼,卖出了蒙牛股份的牛根生会退出乳业吗?有一种说法是,他会再一次以退为进。2007年底,老牛基金会投建老牛投资。这是一家主要投资农业领域的基金。该机构目前最大的一次投资是重组蒙牛现代牧业。在经历了行业事件后,一向锐气十足的牛根生与同业形成了新共识:“得奶源者得天下”,进军上游,投资经营现代牧场。据了解,蒙牛现代牧业公司去年9月完成增资2.5亿美元,由老牛基金和国际风险巨头KKR共同出资,并打算未来在美国或香港上市。有分析认为,牛根生也希望通过套现股权获取资金,发展上游奶源建设。只是不知道“老牛已老,尚能饭否”?

  迷失“对赌”桌 “爱子”继他人

  “败军之将,怎敢迟来!”6月27日上午9时,湖南太子奶集团董事长李途纯准点现身公司总部会议室,他一边说话一边向众人拱手致意,然后找了个靠墙的座位坐下。

  “英联、摩根、高盛这几家投行,不管我拜倒在他们身下也好,还是我向他们让步、妥协也好,这没有什么了不起,败给世界顶级投行不是什么丑事。”在6月27日的会议上,李途纯对失手“对赌”之事表现得颇为坦然。然而,李途纯再坦然,也难免出局之痛。

  2006年11月,太子奶引进英联、高盛、摩根三大投行共同注册中国太子奶(开曼)控股有限公司。根据协议,新公司股权比例为李途纯61.7%、三大投行31.3%。同时,李途纯与这3家投行签下“对赌”协议:在收到3家投行7300万美元注资后的前3年,如完不成30%的业绩增长,李途纯将失去控股权。在有过“对赌”经历的中国企业中,中国动向、雨润食品、蒙牛均是胜者。此前,太子奶业绩已连续10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曾经里程碑式的融资事件,最终成了甜蜜的毒药。李途纯,成了败在“对赌”桌上的中国企业家。曾经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的太子奶,签订“对赌”协议后竟完不成30%的业绩增长。始于2007年下半年的原材料上涨似乎是直接诱因。太子奶成本骤增、现金流日趋紧张。2008年6月,媒体引爆的“讨薪、追债、停产风波”迅速传导到各地,李途纯身陷各种债务的“围追堵截”之中。

  2008年11月,三大投行亮出“对赌”协议“底牌”,在支付李途纯约5亿元转让款后,三大投行获得了李途纯持有的超过六成的太子奶股份,全面接管太子奶,但因李途纯的其他关联企业尚欠太子奶同等数额债务,两相抵消后,李途纯“净身出户”,忍痛出局。

  目前,回归太子奶集团董事长之位的李途纯虽然名义上还拥有太子奶集团61.6%股份,但该股份已全部抵押给高科奶业。不管太子奶未来的重组进展如何,这个企业的今生来世都会留下“教科书”般的启示,人们可以预计的是,太子奶濒临坍塌的时期已经过去,一个脱去李途纯色彩的太子奶或将很快出现在公众面前。

  “好猪”难脱手 赤膊再上阵

  在“沾猪必火”的2008年,朱新礼和他的汇源果汁的光芒在9月的一场并购案中被推至高点。

  汇源果汁2008年9月3日公告称,可口可乐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以约179.2亿港元全面收购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股本中的全部已发行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换股债券。

  “企业确确实实需要当儿子养,但是要当猪卖。”他说。

  提倡“把企业当儿子养当猪卖”的朱新礼其实很有远见。作为一名商人,赶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把“猪”卖了个天价,本来应该引来多少艳羡。然而,或许这就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老朱将这头“猪”卖出国去,没有引来掌声和欢呼,却引来漫天的反对声。最终,这则交易被商务部否决了。“猪”无奈地留在了自家圈里。

  “在这个问题上,我原本是做两手准备的,你(商务部)批准我很高兴,你不批准我也很高兴。”朱新礼说。转身的成败尚未有定论,但这场交易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人们关注像朱新礼这样企业家的生存状态,同时他也是一种开创性的尝试:绕过“成长天花板”,利用卖掉汇源的机会转身产业链上游,实践长江商学院项兵教授提倡的“链条对链条的竞争”。

  此后,老朱仍坚持表示“企业当猪卖100年都没错”。

  出师不利,却痴心不改;舐犊情深,又非卖不可。朱新礼何以执意如此呢?其实,像朱新礼一样的民营企业家,所面对的难题远比他们得到的掌声多得多。

  在这桩并购案之前,朱新礼已深陷在一个由产业链、竞争、传承和资本构成的庞大漩涡中。汇源的战线拉得太长,从种子、苗子、果树、果园、果子、加工、生产到质量、品牌、销售、货架,管理困难。AC尼尔森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汇源的核心果汁产品的销售额同比减少了7.3%,销售成本上升了4.8%,汇源的增长出现了问题。

  “两头儿都做你有这么大能耐吗?不顾此失彼才怪。”朱新礼感叹道,“这么长的产业链,我不撑着,没有接下来的人能撑着。”在饮料行业摸爬滚打16年且成绩卓著的朱新礼认为,更重要的是可以趁此机会实现“抽身到上游去,支持下游,下游做好了为了消化上游,良性循环”。

  朱新礼的过往战绩似乎容易让人们相信他对自己的“明智”安排,不算可口可乐,这几年,4次股权变动,都没对汇源造成伤害。不管德隆多么强大,统一怎么聪明,达能如何狡猾,每次变动,汇源都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不过,这次朱新礼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新平台,面对无奈的现实,朱新礼只好重新赤膊上阵,继续着他的汇源梦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9492.html

更多阅读

牛根生凭什么赢得天下? 凭什么我买单

蒙牛集团老总牛根生的座右铭是:小胜凭智,大赢靠德。许多人认为这就是蒙牛成功的秘诀。诚然,“德”字作为蒙牛的根,在蒙牛的成功中扮演着奠基者的角色,功不可没。而在企业经营中,“德”字有着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那就是经营人心。1999年,牛根

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该如何评价牛根生

很多人提到牛根生,似乎想要表达的语言、想法和观点都很多,表情也会丰富很多,这是潘刚、冷友斌等其他乳企领导难以具备的“环境”。我们之所以不称之为优势是因为,历史的演绎和沉浮,这个很可能如今不再是优势了,因为很可能这种表达里面更

牛根生输掉蒙牛 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完成捐献所有名下股权

  香港12月28日电(曾嘉 吴冠雄) 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28日在香港宣布,公司创始人牛根生已将其名下的境外蒙牛股权资产全数转让给Hengxin信托,以贡献公益慈善事业。   据记者联系中国蒙牛在香港公司,其发言人证实了上述消息,但并未

创富:牛根生的创业之路

    牛根生所领导的蒙牛从1999年开始创业,从一无所有开始,在群雄并立的“乳业江湖”硬是拼下了最大的一块地盘,到2004年蒙牛已经成为行业老大,其收入达72.138亿元人民币,仅次于伊利的87.34亿,而蒙牛3.194亿的净利润却远远把伊利抛在

声明:《牛根生隐退之谜:事业晚年中国民营企业家何去何从?》为网友凌乱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