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生死斗第二季 牛根生:逼上梁山 死而后生(二)



  无奈: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昆虫生死斗第二季 牛根生:逼上梁山 死而后生(二)
  "我这样的人你们要吗?"1998年年底的一天,已经正式从伊利辞职的牛根生溜达着去了呼和浩特的人才市场,他站在一家公司的招聘柜台前询问来招聘的人。"你多大了?"对方问。"40岁。"老牛回答。"对不起,你这样的年龄在我们企业属于安排下岗的一列。"对方直言不讳笑着回答。

  牛根生也并非真的想通过人才招聘市场找工作,老牛当时的想法,就是想看看如果离开了原来所熟悉的环境,离开了乳业,他的价值还有多少被承认,结果发现从事了多年管理工作的自己在别的企业根本没人要。别的企业不要不等于老牛找不到好工作,有一家乳品企业得知牛根生辞职之后,老板马上找到牛根生,愿意出很高的薪酬邀请牛根生加盟。牛根生向对方提出了一个条件:"用我老牛的管理经验和人脉资源入股,让我成为股东。"结果,这个条件把对方吓跑了。牛根生后来对他的部下说:"他们当时觉得我这个要求是痴人说梦!"后来有人评价说,这个企业没有意识到,他牛根生是一台印钞机。

  既然没有新东家赏识,老牛打算自己做点事情解决生计。牛根生一开始想开一家海鲜大排档,房子选好了,模式考虑好了,结果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这个计划难产。直到这个时候,牛根生才意识到,自己虽然离开了伊利,但伊利那种罩在他头上的阴影并没有散去。

  既然海鲜大排档做不下去,那么办个给别人擦皮鞋的工厂总可以吧?也不行!人家明摆着就是要"赶尽杀绝",不想给老牛一条"活路".就在这个时候,原来跟随牛根生的一帮兄弟纷纷被伊利免职,他们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带领他们重新闯出一条新路。这几个人分别是:伊利原液态奶总经理杨文俊,伊利原总工程师邱连军,伊利原冷冻事业部总经理孙玉斌,伊利原广告策划部总经理孙先红。除了伊利人事和财务的头,伊利各个事业部的头都到了牛根生这里。

  牛根生想了想自己的困境,然后对他们说:"哀兵必胜!既然什么都不让我们干,我们就再打造一个伊利!大家起个新名字吧。"结果,大家起了一个名字叫蒙牛。

 韬光养晦逆来顺受绝地反击

  本刊独家揭密:××公司资金扶持××品牌公司,策划几十家媒体恶意诽谤蒙牛。公安机关查出之后,当地政府对××公司采取三项惩罚措施:"罚款6000万,公开道歉,下不为例。"然后征求牛根生的意见。除了"下不为例",牛根生建议不要实行另外两项措施。

  首要是解决人的问题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名字是"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万,基本上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卖伊利股票的钱。牛根生的蒙牛一成立,得知此消息还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开始一批批地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牛根生曾经告诫他们不要弃"明"投"暗",面对"无市场,无工厂,无奶源"的"三无环境",没有人能保证蒙牛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老部下们义无返顾地加入了蒙牛的团队。在蒙牛新的管理团队当中,牛根生只从外边请了一个人,那就是伊利原先的党委副书记卢俊,当时已经调任内蒙古证券委任处长。牛根生曾经对他的部下说过:"一切竞争要从设计时开始".卢俊既是党政内行,又是乳业专家,还是证券方面的高手,牛根生请她来的目的很明确:蒙牛一开始就要做成股份制公司,让蒙牛有一个健康的开始。

  刚过了8个月,1999年8月18日,"蒙牛"就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名字变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猛增到1398万元,折股1398万股,发起人是10个自然人。按照出资额度排序,他们是:牛根生、邓九强、侯江斌、孙玉斌、邱连军、杨文俊、孙先红、卢俊、庞开泰、谢秋旭。其中,邓九强是呼和浩特市轻工机械有限公司的老板,给蒙牛提供冰淇淋、牛奶工业设备,后来投奔牛根生成了牛根生的副董事长。谢秋旭是广东潮州阳天印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以前跟"伊利"合作印牛奶、冰淇淋包装盒的时候,认识了牛根生,并且成为老牛的挚友,后来又和"蒙牛"合作,并且在一段时间之内是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其他人大都是原"伊利"公司的管理与技术人才。

 秘密谈判,虚拟经营

  万事开头难!就在呼和浩特市一间53平方米的楼房内,牛根生从家里搬来了沙发、桌子和床,蒙牛的发展奇迹由此拉开序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牛根生知道自己的短板是"无市场,无工厂,无奶源",他也知道自己的长板是"人才".跟随牛根生的这批人原先都是伊利液态奶、冰激凌、策划营销的一把手,他们在生产、经营、销售、市场、原料设备方面在行业内都是顶尖的人才,老牛决定采取"虚拟经营"的方式,用"人才"换"资源".因为伊利从中作梗,开始"虚拟经营"的几次谈判被搅黄了,牛根生只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1999年2月,牛根生经过秘密谈判和哈尔滨的一家乳品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牛根生派杨文俊等8人全面接管了这家公司。通过他们的管理给这家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的同时,蒙牛产品也由这家工厂"新鲜出炉".老牛是个明白人,借鸡下蛋只不过是权宜之计!1999年1月到4月,身处呼和浩特的牛根生一边对远在哈尔滨工厂的8人团队遥控指挥,开始生产第一批蒙牛产品,同时摇身一变成了民工头,在距离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一片比较荒凉的不毛之地上热火朝天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厂。

  广告牌被砸,因祸得福

  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一觉醒来,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旁边的300块广告牌全是蒙牛的广告: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5月1日,就在老百姓讨论"蒙牛"的余热还没有结束的时候,48块"蒙牛"的广告牌一夜之间被砸得面目全非。蒙牛的广告牌被砸反而使得社会关注蒙牛的热度再次升温,蒙牛开始变得"愈神秘,愈美丽".当时的媒体记者顺藤摸瓜找到了蒙牛的代言人,发现此人竟然是伊利曾经主管生产经营的副总裁牛根生。牛根生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但是很愿意和记者聊聊,聊的过程,记者发现呼和浩特竟然还有这样一位极具个性的企业家。

  当记者问及牛根生为何被伊利免职时,牛根生回答:"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蒙牛的广告牌到底是谁砸的?牛根生没有给出答案,在老牛看来,答案是众人皆知,但他宁愿让大家伙心照不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0916.html

更多阅读

蒙牛集团牛根生:十年荣辱以奇胜以正合

  把发动农民这个中国最古老的政治智慧和借力资本这个当下最时髦的管理技术如此巧妙地嫁接在一起,纵观25年来的商业史,能出牛根生右者,无。  牛根生做到了两个第一:第一个大规模发动农民,运用农民的力量,改写整个乳业游戏规则的企业

牛根生:我是英雄吗?

衡量是否是真英雄,应该更多地用效果论,而不单单是动机论。 文 | 牛根生 英雄,就是能够为公众创造幸福的人。 让自己幸福的人不是真英雄,让家族幸福的人也不是真英雄,让团队幸福的人仍然不是真英雄,只有能够让公众得到幸福的人才是真英

牛根生:倾力蒙牛大后方管理

   每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后总有一位伟大的支持者。牛根生吃透了这一点,他帮助蒙牛的尖兵们“制造”了一支家庭后援团。    “学习家属好榜样,孝敬公婆像亲娘;互助互爱多奉献,感恩包容幸福长......”    这首《学习家属好榜样

六问牛根生:联想救得了蒙牛吗?

4日下午,蒙牛集团相关负责人回应网上热炒的牛根生“万言书”是事实,问题奶粉事件确实导致蒙牛股权面临较大风险,当前老牛基金会通过从联想控股等机构得到类似抵押贷款的方式解除了与摩根斯坦利的抵押贷款。      牛根生的这封信是

声明:《昆虫生死斗第二季 牛根生:逼上梁山 死而后生(二)》为网友乱世佳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