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父母 李开复——背负父命前行的人(一)

 李开复父母 李开复——背负父命前行的人(一)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如果把你抛到一个荒岛上,不知什么时候能离开,条件是只能带三本书,你的答案是什么?

  李开复的答案是:带三本白书和一支笔。因为,他要自己写三本书。

  作为微软全球副总裁、微软亚洲研究院创始人的李开复,他的平和谦虚、睿智幽默要在谈话中你才能感觉到。

  “你不问我要写三本什么书吗?”在李开复善意的提醒下,你才真正发现他身上的魅力远远超过他“微软副总裁”职位本身。

  “我要写的第一本书是一本能真正能够帮助中国大学生成长的书;第二本书我要描述计算和技术的未来和对社会的影响;第三本书我要完成我父亲的遗愿:《中国人未来的希望》。”

     听到这段表白,你会觉得李开复是一个 “有梦”的人,用他一个现在斯坦福大学读MBA的学生朋友郭去疾的话说:李开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是一个真正能够关心除自己以外的人和事的人

父亲的河流经过我的生命得以延续

    “我很喜欢的弗兰克林的一句话: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唯一能留下的就是值得别人写的事迹,或者值得别人读的文章。我从年轻时就很崇尚这句话,但现在意境不同了。年轻时重视的是做能留名的事,但是现在重视的是做值得做的事。”

      1961年出生在台湾的李开复,是父母的老来子,那年父亲55岁,母亲44岁。11岁那年,李开复被送到美国读书。1983年李开复从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随后到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研究生。

    李开复先后任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全球副总裁、美国SGI公司全球副总裁等职,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并创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2000年,李开复升任微软全球副总裁,是微软高层里职位最高的华人。

     从1998年以来,李开复来中国做的演讲、报告超过300场,内容涉及纯学术的计算机研究,科学、教育和人文的关系,更多的则是中国大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从2000年4月以来,李开复先后给中国大学生写了三封信,并开办了针对中国大学生的自己的网站,现在他的网站上每月有10000人来访,每月有1500人注册。他经过这个网站回答了1500封信建和论坛的问题。他曾经说:“一个好的网站好比一所好的大学。”而事实上,李开复此次中国之行除了演讲、探亲外,也希望更理解学生的心声,以便把网站办得更好,并考虑出一本书。

     在看到李开复本人前,你会诧异于一个技术领域的总裁为什么会对教育如此热心;在见到李开复本人后,你会发现他的所作所为都是那么合情合理;并且你会发现他身上所有这些光环和成绩,与他的儒雅和谦和比较起来都显得黯然失色。他会仔细认真聆听你每一个问题,即使有些问题在他看来可能幼稚可笑,他也会真诚并且不厌其烦的给出答案。

     对于自己身上体现出来的“儒雅”,李开复笑称来自父亲的影响。

     李开复的父亲对国学颇有研究,曾任台湾国民党“立法委员”,后来是政大历史系教授,父亲身上的“历史责任感”和“中国情结”,像一条无声的小溪不知不觉潜入李开复的心灵,虽然李开复只在父亲身边生长到11岁,用他自己的话说:“父亲对我影响更多是他去世后,我再回头看他做的事,感觉一种无声的尊严在诱导我怎么做人。”

     年轻时李开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直到有一次在清华演讲,中间有一个学生突然问道:“你为什么来中国工作?你来中国这段时间有什么感想?”。之前从来没有被人问过这样的问题,不知为什么李开复突然就想到了父亲。李开复的回答是:“我从小就一直牢记父母亲的教诲: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个炎黄子孙。我希望,当我年老体弱时,回首往事,我会很自豪,我为中国人做了一点事。我希望,当我离开这个世界后,人们想起我,会说,李开复曾为中国人做了一点事。这样,我就会觉得没有虚度过这一生。”

     “让我感动的是,一向骄傲的清华学生掌声不断,我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出他们被这段话打动。本来我从没有刻意想过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没有丝毫准备和防备时,最真的话就出来了,讲完后我自己也很奇怪,这也许是最本能的回答。事后我想想这句话在我心里其实已经很久了,只是借这个机会释放出来而已。”虽然事隔已久,李开复回忆起这段经历的真诚也不禁让听者动容。

    李开复非常坦诚的说,自己在软件界的影响力并没有自己给中国大学生写了三封信的影响力大。“我在软件界出来说话,也许有些人会认为我是代表了公司观点;而2000年我写了第一封信后,却有无数的人来信表达观点和表示感谢,于是我决定继续写第二封、第三封。”

     那时李开复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也许因为他的平易近人,期间总是不断有在研究院工作或实习的学生来向他请教各种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李开复发现中国大学生更多的是对生活本身迷失方向,发现他们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却没有人指导他们,帮助他们。也许是父亲就是一个老师的缘故,李开复非常想帮助这些大学生。

     “我写第一封信前,很多人劝我说可能会有人认为我不务正业,做我分外的事情,或者说忠言逆耳,总有人不理解要批评或反对你,但我还是写了,回美国后,这封信和后来的两封信可能是我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事。”而之后2001年,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邀请李开复与当时北大副校长陈章良对“人才”的一个评述,让李开复开始思考自己除了帮助学生,是不是也可以帮助学校,于是,李开复写信给李岚清总理,多次和教育部门领导探讨高教的发展,又在《科技日报》上撰写“美国大学启示录”。

     “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质高”这两句话是父亲留给李开复最宝贵的财产。“我母亲对我管教很严厉,我所有做人做事的方法都是来自我母亲直接的教导,我父亲间接的影响。”

     年轻时的李开复同样对上面两句话不甚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开复说自己现在已经能深深领会这期间的含义。“我曾经认识一个很富有的人,他今年80多岁了,他要捐赠一个医院,别人提议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个医院,他说:‘不要用我的名字命名,我捐赠这个钱只是一个种子,如果哪天这个医院没有钱了,你们还可以去找其他人捐赠,冠其他人的名字,对我来说,我是不在乎这个名字的。’这件事情对我是个震撼,我开始理解‘无求品自高’的含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1401.html

更多阅读

跟谈判老师李力刚学谈判:谈判准备系统(一)

     李力刚:谈判是一个复杂的能量、信息博弈和决策系统,所以谈判的准备工作 可以说包含了前期、中期、后期的所有工作的预先准备和过程设计,甚至很多结果都必须要进行一个理论的推理。如果不能保障在推理上有成功的可能性,那么在

如何开烟酒店 开烟酒店的故事(一)

   一转眼开烟酒店八年了。    这八年里面真的是形形色色的人都看见了。    闲看窗外雨飘过,我现在就来写写我这么些年的经历与故事吧。    烟酒店,起步门槛很低的,也就是说阿狗阿猫都能开。但是能把它开好,并不是容易的事

开店前期准备和预算 开店之前的准备(一)

开店之前的广告策略        广告是现代商战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时也是零售店先声夺人的最有利武器。开店广告活动是经营者根据营业方针的设定,并配合营业具体策略,在开店前所展开的一切宣传活动。因此,广告活动的内容包括开

温州人教你买房赚大钱 开家面馆 手把手教您赚大钱(一)

“民以食为天”!餐饮业一直是人们改行转行的第一选择,让多少英雄好汉投笔从厨,以身下厨,然而餐饮的种类形形色色,让不同类形的餐饮都有不同的需求,那一项餐饮是可以穏扎懚打、永续经营的好餐饮事业,且要持续不断、消费不高,能填饱肚子,并符

李开复谈离职:想找回每天激动的生活(一)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那些刚加入谷歌时一度被微软起诉的经过,让他觉得这是最大的挫折,甚至有“生不如死”的感觉,但经历过后,他认为这是对人生的醒悟。也幸运地知道了自己的承压能力究竟有多强,让他能够在谷歌中国的四年生涯,在此起彼伏的

声明:《李开复父母 李开复——背负父命前行的人(一)》为网友成熟性猎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