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林:你能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金子(一)



  比起今天这里一场秀、明天那里一场秀的某些人来说,大富豪李晓林算得上比较低调的一位。除了偶尔在《北京青年报》发表一些预测市场的文章以外,其它地方鲜见他抛头露面。 

 

  但是对于北京的地产界来说,李晓林算得上是老将一名。单是拥有一座总投资达到3.5亿元的林达大厦,就可以估想一下李晓林的重量级指数。至今为止,他在北京已投资10多个亿。

  作为北京主要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李晓林经常要进行“市场调研”;作为林达集团的董事长,李晓林要操盘全局;作为一名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李晓林经常提出一些炸弹级别的提案;作为北京市门头沟区的政协常委,民进委的主委,李晓林得经常组织参加会议。

  分身乏术,很多人忙起来简直像只无头苍蝇,李晓林每天的生活却十分规律:早晨锻炼身体,吃过早饭去公司上班开始处理公务;中午吃过午饭以后浏览当天的新闻,休息片刻,下午继续处理公务;晚上准时回家休息。

  简单的生活可以映射李晓林的性格:稳。

 李晓林:你能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金子(一)

  在商海里遨游,李晓林留给人的印象是一帆风顺,几乎没有失过手,与他性格不无关系。他比较喜欢对市场进行调研预测,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金子。

  六个项目奠定根基

  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政府推出大批招商项目。在国外留学的李晓林从中看到了商机,他从香港回到北京,进军房地产业。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有资金,有人有地皮,有人有市场,有人有需求。李晓林借来资金所有者的现金,与地皮所有者合作建房,通过掌握市场的人,把房子卖给需要房子的人。他说:“我像个8级钳工,组装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有一把泥土,就能够盖出广厦千万。”

  他的第一个项目是位于西直门的儿童食品厂。李晓林看到,国企改革外迁需要资金但可以提供城区土地,全社会住房制度改革,产生了巨量的商品房需求和资金信贷方面的支持性政策。他调动了各方面的资源,果断的从一般性的商贸行业转入房地产开发。对工厂进行收购以后,他贷款在原址盖了一栋中档公寓。

 就在这时候,国家经济开始宏观调控,银根紧缩,过热的房地产行业首当其冲受到遏制。外商纷纷撤退。很多国内的房地产公司被套牢。在一片恐慌中,李晓林却看到,京城楼市的结构性匮乏:北京东部写字楼过剩,西三环一线却连一座像样的写字楼也没有,可是国家机关大多数在西边。

  经过再三思虑,一片撤退声中,他却继续投资,在海淀区玉渊潭乡紫玉饭店,扩建了一座17层的中档写字楼。当时西三环路正在紧张的施工中。市政府的路修好了,李晓林的房子也盖好了。林达集团留下一层,其余全部租售。当西三环沿线其它数栋写字楼建造好开始租售的时候,李晓林的紫玉饭店已经收回全部投资。

  当李晓林决定拆掉幸福一村的北京补花二厂盖一座深红色的16层公寓时,有很多人都断言这座红楼将把他套牢。

  李晓林认为,套牢这个小区的不是房子本身,而是过高的房价。当这座拥有富丽典雅耀人眼目的欧式外型建筑,以低于同档次公寓20%左右的价格开始销售的时候,周围许多早已经动工的建筑只能望之兴叹。

  他给这栋红色的公寓起名为幸福公寓,从开工的那一天起就开始进行公寓的销售工作。除了自己卖,还找了几家代理公司。每个公司他都给予可观的代理费,但是要求他们打广告。于是,在1996年,北京到处是林达幸福集团和幸福公寓的广告。当公寓交付使用的时候,房屋已经售出了85%。

  人们把幸福公寓称为经典之作,不仅在于这楼是建筑的经典,还在于这楼的整个策划和运作的过程也堪称为商战的经典。

  1990年来,他先后收购、兼并、合资了北京益童食品厂、北京东风电视机厂、北京补花二厂、北京煤炭四厂等4个大中型企业,并且接连开发了西直门公寓、紫玉饭店、幸福公寓、牡丹公寓、林达大厦等房地产项目。 短短十余年间,他便在房地产界异军突起。

  “作为投资者,决策非常重要。眼光一定要独到。”李晓林这样总结自己的经验。如果没有抓到国企改革改制和厂址外迁的时机,城市居民住房需要改善,各类商务办公楼需求增长的热潮,李晓林就没有今天。

 有时为有时不为

  投身商海,气象万千,眼花缭乱。看着是商机其实是陷阱,看着不起眼儿其实是商机的事儿比比皆是。在这么多年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时为有时不为,有所求有所不求”。是李晓林经常告诫自己的总旨

  达到这种境界,看起来容易 ,做起来还真要有点定力。搞房地产投资并不是什么时期进场都有好机会,而是要首先选择有利于发展的经济周期中适合进入的时机。什么时候有所为,什么时候不为,还真是不太好把握。

  投资有风险,房地产业更是一掷千金,一不小心就要被吃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交界时期,各档各类住宅全面紧缺,凡是那时投资建房的商家都很容易挣到钱,但是后来商界蜂拥而上,一遇上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套死了一大批盲目投资的开发商。

  商海里老手李晓林的对这些都太明白了。他要求自己,没有稳操胜卷,不经过深思熟虑不上马。前十几年的六个项目,都是以和国企合作为主要方式的住宅、写字楼开发及酒店公寓的投资开发。但是,这种开发方式在市区内已基本接近尾声,下一步该怎么办?

  未来一二年内,北京的房地产业需求依然旺盛,但购买力的释放将趋于稳定。房地产投资在前几年已逐步显现出了一定的热度偏高,供大于求、产大于销。大量的投资沉淀于开发建设环节,全行业投资收益质量不高,对银行贷款风险度形成了较大的压力。

  针对这一倾向,政策施行了一定的调控,对产销及供需的错位进行纠正。这就是去年引起轩然大波的中央银行的121文件。尽管在今后的一二年里,产业界和一部分投资开发商会受到一定的约束甚至损失,还有一些被“劣汰”掉了,但是李晓林相信,这种影响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

  调查的结果已经很清楚,北京房地产市场目前供大于求。李晓林还是决定干一行爱一行,未来的几年仍坚持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方向不变,只不过在经营模式上有了变化。房地产的投资开发将以配合各区域的危旧房改造为主要切入点,同时对高科技产业及文化产业开始逐年加大投资力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1688.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李三林:期货交易秘籍日内交易从1万到100万

原文地址:李三林:期货交易秘籍日内交易从1万到100万作者:期货私募平台 李三林日内短线交易秘籍 李三林——秦晖科技杯目前排名第一名,和讯期货实盘大赛第4名。以日内短线交易为主,高准确率,止损

保密管理专业 你能保密吗——我与管理的约会(66)

     罗斯福当海军助理部长时,一天好友来访。朋友问及海军在加勒比海某岛建立基地的事。 “我只要你告诉我,”他的朋友说,“我所听到的有关基地的传闻是否确有其事。”这位朋友打听的事在当时是不便公开的,但既是好有友相求,那如何

中小企业:品牌,不是你想的那样(一)

- 品牌寻根三步曲:一个品牌从无到有的过程 -前言:品牌不该是这样!一、品牌来不及做,先做品牌故事吧。品牌不是一个简单的拍脑袋过程。在服务企业以及与客户的接触过程中,很多客户都往往将品牌简单的理解成了一句广告语,或者一个广告片

李晓林:造房子的慈善家

在李晓林名片的背面,公益身份的头衔比房地产本业上的头衔还要多。作为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林达集团董事长的他,在2010年的两会上,仍旧专注于将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费用纳入医保以及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提案,甚至,前者中他所耗

7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 70高龄的老人 一个不平凡的养蜂人(二)

张四林:“熟的300,不熟的400、500,那就灵活运用了。”   卖蜂王让张四林尝到了甜头,他想所有的养蜂人都可以出售蜂产品,但优质蜂王却是自己的特色。培育一只蜂王大约需要21天左右的时间,而且还可以不受季节花期限制,一年到头都能赚钱,从

声明:《李晓林:你能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金子(一)》为网友狂野夜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